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2006年5月12日《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在胃的上皮细胞中发现一种被称为促衰变因子(decayacceleratingfactor,DAF)的蛋白质,能够充当幽门螺杆菌的一种受体。通过抑制这种相互反应,可能成为开发降低胃溃疡或胃腺癌危险新药的一项新策略。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腺癌 诺贝尔奖 受体 促衰变因子 上皮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于湖北省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72例年龄为6个月至2岁,平均为(1.2±0.4)岁的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临床症状均包括大便次数增多、发热和脱水等。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成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空腹口服,剂量标准如下:≤12个月患儿为1.0g/次×3次/d,〉12个月患儿为1.5g/次×3次/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活菌,1粒/次×3次/d。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湖北省鄂州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腹泻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1%(31/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3%(21/3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即腹泻停止时间、退热时间和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可有效治疗小儿腹泻,具有临床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恢复快、血清CRP水平降低迅速、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但是否值得临床推广,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双歧杆菌活菌 蒙脱石散 腹泻 药物疗法 联合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