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污名是社会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单向度“贴标签式命名”的权力关系,虚拟社会完全颠覆了传统污名现象中的二元权力结构,原本被固化的污名关系得以重新建构,污名的对象指向由此产生了根本性逆反。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污名化成为虚拟空间社会互动中的常态现象,呈现出污名对象日渐增多、污名内容日渐延伸、污名动机日渐复杂、污名方式日渐多样、污名风险日渐扩大的泛污名趋势。究其成因,公众污名、自我污名、媒介污名是虚拟社会泛污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内在基源和技术来源。这种现象激化了阶层对立与群体冲突,衍生出了多种社会风险,需要对其进行深度解读并在虚拟社会管理中予以审慎对待。

  • 标签: 污名化 虚拟社会 泛污名化 公共领域
  • 简介:中国大妈苦出身,一辈子伺候老的少的男的,唯独没有活出自己。现在想活出自我了,劲儿又使大了。近两年媒体和大众口中的“大妈”,成了一个人人得以嘲弄、批评和责骂的人群。昨日大妈抄底黄金了,今日大妈广场舞扰民了;一会儿大妈需求推高房价了,一会儿大妈讹人突破道德底线了……这是肿么了?难道作为朴素平民大众群体的中老年妇女,

  • 标签: 污名化 中老年妇女 道德底线 大众 个人
  • 简介:有效的城市管理是促进城市良性发展的基本保障,城管人员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近年来城管污名现象却对城市管理的效度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基于对武汉市主城区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城管污名的表现及形成机制。提出城管去污名,应从建立健全"政府—城管—群众"的良性互动机制,打造先进的城市管理文化,规范社会环境及群众参与、理性支持方面入手,以提高政府及城管公信力,推动城市的改革与和谐发展。

  • 标签: 城管污名化 形成机制 去污名化 和谐发展
  • 简介:摘要女司机媒介形象污名具体体现为媒体对女司机的负面报道数量多以及受众对女司机群体的负面认识。本文从女司机、媒体、受众三个主体层面进行反思,思考这一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 标签: 女司机 媒介形象 污名化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关于LGBT群体涉及的社会矛盾愈演愈烈。故此本文旨在探求当代社会人群对于LGBT群体的“污名”态度的原因,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原因及其他方面。

  • 标签: LGBT群体 污名化 原因分析
  • 简介:明星不仅通过在艺术创作中塑造角色以建构个人形象,更是通过各种场合、方式将形象得以拓展、延伸。作为公众人物,其危机事件不仅会导致明星形象受损,甚至殃及群体,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以华语明星为例,从明星的社会角色身份出发,通过对近年来造成明星形象受损的部分危机事件的分析,探讨影响明星形象受损程度的多重因素,以及如何判断受损程度、如何进行有效的形象管理、如何看待明星污名现象等问题。

  • 标签: 明星 角色身份 危机事件 形象管理 污名化
  • 简介:新媒体语境下,警察形象“污名”导致的警察权威性消解,公安机关的公信力下降、威慑力弱化、强制力软化、保障力不足、舆情支持力逐渐分化等问题引起了关注。警察形象是如何被“污名”的?笔者认为,这不仅是由于媒体对负面涉警议题的过度报道,也由于媒体在涉警报道上存在的某些框架对人们的思维产生了长久的影响。美国学者李普曼认为: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

  • 标签: 污名化 新闻报道 警察形象 新媒体 警察权威 公安机关
  • 简介:摘要:对精神病患的污名是一种负面的标记,它使得多数患者的预后受到不良影响,也使其日常生活收到损害。在社会层面,群体性污名会妨碍社会公正,加剧社会矛盾,阻碍大众追求和谐、平等的生活空间。笔者采用文献法,参考相关文献,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视角进行了精神病患污名的探索,讨论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患污名研究的可行性。

  • 标签: 污名 精神疾病 社会学 心理学 社会工作
  • 简介:网络空间英雄污名传播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大众世俗生活中的表现,其基本形态有:杜撰英雄黑史,丑化英雄形象;恶意误导推测,否定英雄壮举;亵渎英雄事迹,损毁英雄名誉;披着学术幌子,背书英雄谣言。网络空间英雄污名传播,搅乱社会风气,消解政府权威,摧毁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多层面联动,包括树立正确唯物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维护清朗网络环境,争当谣言粉碎机;制定英雄保护法,捍卫英雄名誉权;掌握网络话语权,传播文化自信力,以肃清"英雄污名"传播的影响。

  • 标签: 网络传播 民族英雄 污名化 文化自信
  • 简介:摘要精神疾病污名在有精神疾病相关经历群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是精神卫生领域非常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中将从精神疾病污名的概念和分类、研究与测量方法、目前的现状和其导致的不良后果4个方面进行阐述与概括,以期为今后开发量表、探索机制和制定干预政策提供方向和思路。

  • 标签: 精神病 污名
  • 简介:污名及自我污名文化,比如"屌丝"、高富帅、土豪等话语的流行,是犬儒主义在互联网时代新的表现形式,是现代性的后果,并代表着一种去经典的社会认同。而大学生作为中国底层阶级的新来源,已成为自我污名文化的代表性群体,这说明"寒门再难出贵子"——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中的作用受到了挑战。然而,"逆袭"、"与土豪做朋友"等又反映了大学生自我污名背后的"反抗"或者矛盾性,自我污名文化的身份表达与话语实践存在二重性,体现了文化生产与阶层流动背后的多重动机和多重权力关系。

  • 标签: 污名 自我污名 社会认同 身份表达与实践
  • 简介:通过对《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年)》中的部分被广为传播的统计推断结论("921万留守孩子一年都没有见过父母"、"1518万名农村留守儿童每年与父母联系次数少于3~4次"等)以及对国务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文件发布后一些广泛传播的观点(如"6100万留守儿童是父母双全的孤儿")的科学性的质疑,探讨社会问题建构中,研究者和大众传媒这两个重要行动者,通过错误的统计推断夸大其词和对农村留守儿童错误的定性这两种主要方式"污名"农村留守儿童。

  • 标签: 社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 污名化 科学性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不少网络媒体特别是商业性网站,为吸引受众,提高点击率和获取超高利润,在女大学生报道中常常以负面报道为主、以偏概全,致使女大学生媒介形象“污名”日益严重,甚至让一些女大学生被动成为“网络女红”这种特殊媒体形象, 这不仅损害了女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社会形象,也弱化了社会对于高校女生的总体评价,还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于高校教育的怀疑,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网络媒体的声誉,从而造成一系列不良社会影响。 因此,探讨和分析网络媒体中女性形象“污名”现象及形成原因,并寻求有效解决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新闻中女大学生“污名”现象及产生原因进行探究,为如何在网络媒体上提升女大学生形象、打造良好的网络媒体品牌和公信力、从而促进更加良好的社会风尚,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 标签:      女大学生 媒介形象 污名化 形象改善
  • 简介:【摘要】心理疾病污名是加诸在心理疾病患者身上的耻辱标记,主要指由与心理疾病有关的刻板印象引发的社会地位丧失和歧视。研究证实污名的存在会妨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污名问题由此引起世界卫生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关于污名影响的研究。标签理论和修正标签理论对污名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污名对心理疾病患者及相关人群的各种影响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抗议、教育和接触是减少污名的有效方法。未来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开展的心理疾病污名研究,应紧密结合传统文化分析污名的影响机制,并对应对污名策略的可行性进行探索。

  • 标签: 影响研究 心理疾病污名 污名影响
  • 简介:[摘要] 自李普曼首次提出“刻板印象”的概念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始终是社会认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在社会中展现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媒介对女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刻板印象。那么这种刻板印象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它产生的原因又有哪些呢?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 标签: [] 媒介 女性 刻板印象 污名化
  • 简介:精神疾病自我污名是精神疾病患者内化公众消极态度形成的自我偏见和歧视的现象,目前成为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国内外自我污名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论述了精神疾病自我污名的理论模型、测量工具、相关因素以及干预策略,提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自我污名问题本土及跨文化研究。

  • 标签: 精神疾病 自我污名 歧视 偏见
  • 简介: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心理疾病污名社会表征的公众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全国12个省市对1028名普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心理疾病污名社会表征的不同维度分别对公众接近、帮助心理疾病患者的意愿和专业心理求助意愿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公众污名感知在社会表征影响行为意愿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 标签: 心理疾病污名 社会表征 中介检验
  • 简介:移动直播行业在过去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规则,劣质低俗内容充斥其上,网络信息野蛮生长,资本逐利跑马圈地,使得网络主播被污名污名并不是一种不言自明的社会现象,而是像多数社会学研究概念一样具有历史性。基于戈夫曼开创性提出的污名概念,通过对网络主播进行长达三年的网络民族志研究,展示网络主播与直播内容是如何促使局外人对他们进行污名的,从媒介研究领域扩展关于网络主播污名产生于何处、由谁产生以及出于什么目的的问题。通过粗鄙冷嘲热讽的弹幕行为和暧昧挑逗调情的打赏行为两种污名新媒体使用依赖,揭示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是如何影响羞耻感的消失。同时以'正能量版块'反污名宣传和移动直播行业的自律公约,显示污名如何作为一种权力形式和自我污名的伦理困境所具有的理论意义。

  • 标签: 网络主播 污名 伦理困境
  • 简介:混血儿是马华文学中的重要艺术形象,是理解和阐释马华文学跨族裔书写的重要途径。与早期表现出浓厚"从父"意识的混血儿不同,1990年代以来马华文学中的混血儿呈现出时代的新面目。他们从无名/污名转向重新被命名,不再将父亲视为顶礼膜拜的对象,表现出清醒的"审父"意识以及对"父辈"文化的再思考。混血儿书写的开拓展现了马来西亚政治气候的变化与族群权利关系的演进,亦证明了"种族"理论的非科学性和可构建性。

  • 标签: 马华文学 去污名化 混血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