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3月28日。位于上海浦东的香格里拉酒店迎来了由当时新任校长莱,福斯特(DrewFaust)带队的一批来自哈佛大学的客人,主题为“亚洲、哈佛与世界”的哈佛中国论坛于当日在这里举行。这是哈佛大学校友会2000年设立“哈佛全球论坛”以来第三次举办中国论坛,规模之宏大,场面之壮观,前所未有。主办方在会议期间举办了两场招待会,用餐使用的筷子上都专门用汉字烫金印制了“哈佛大学”字样。且没有英文。

  • 标签: 哈佛大学 汉学 国学 香格里拉酒店 2008年 上海浦东
  • 简介:夏目漱石是明治时代具有深厚汉学功底的大文豪,小时候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汉学教育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汉学基础。作为西学一边倒的反拨,汉学在明治中期有过一定程度的复兴,对日本当时的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汉文化鼎足而立的儒、释、道的许多元素成为夏目漱石精神世界的重要内涵。

  • 标签: 夏目漱石 汉学修养 精神结构
  • 简介: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如何将知识、科技的新发展带入学校课堂?如何使课程内容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并能启迪儿童的智慧?如何帮助儿童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并始终抱有探索、.学习的乐趣?这些问题至今仍受到世界各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政策制定者等人士的关注。

  • 标签: 教育学 知识更新 工业革命 科学技术 接受能力 课程内容
  • 简介:11月2日至4日,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世界汉学大会召开。来自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近百名中外学者会聚一堂,围绕"理解中国:包容的汉学与多元的文明"主题,就汉学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展开对话。世界汉学大会自2007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一届。本届大会更强调文明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实现不同文明的相互理解和自我的重新审视。

  • 标签: 汉学 世界 中国人民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中西文化交流 孔子学院
  • 简介:早期西方汉学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史哲为基础的汉学研究认知基础。经过汉学研究范式的几次转型,西方汉学研究认知途径也从语言基础论、比较论转向同一论、合作论。西方汉学研究认知途径的转型与世界格局的变化、当代中国的崛起、汉学研究方法的实证化转型等诸多因素相关。分析西方汉学研究认知途径的转型及其影响因素的同时应该注意,外来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语境时解释力会有局限,对这些自西方经验总结出来的汉学研究成果,既不要盲目地全部否定也不能不加分辨地全部接受,而是要立足中国文化实境,重新理解“文化中国”的精神维度。

  • 标签: 西方汉学 语言基础论 比较论 同一论 合作论 影响因素
  • 简介:文章要求4000字以上,文字精练通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内容真实,无一稿多投。文章应包括以下内容:(1)文题。力求简明、醒目,能反映文章主题,中文文题一般20个汉字以内。(2)摘要。文章需附300~400字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论文的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s)四部分。结果中须详列主要数据。英文摘要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al",姓名后直接排单位、科室的英译名称及邮政编码。(3)关键词。一般要标引2~5个关键词,关键词中缩写词应还原为全称。

  • 标签: 论著 英文摘要 作者姓名 关键词 文章要求 一稿多投
  • 简介:摘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以外,利用自身业余时间所进行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其内容形式丰富多彩,有文化宫、体育活动室等。随着高等教育的教育内容日趋多样化,现如今对大学生身体健康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尤其对处于西藏高海拔地区的同学要求更高——承担着保卫与建设祖国美好边疆的使命。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业余活动,是对体育课程的重要补充与丰富。西藏具有多民族的地域文化特点,其中藏族与汉族占据着主要地位。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研究西藏大学藏汉族同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而为西藏高海拔地区开展丰富适宜的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建议,以更好的促进高海拔地区课外体育活动发展与进步,继承与发展一些特色民族体育活动。

  • 标签: 西藏大学 藏族 汉族 课外体育 现状 分析
  • 简介:英国著名汉学家道森的选译本《史记》是英语世界《史记》英译本的有益补充。道森认为秦朝是第一个完成中华统一的王朝,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也是西方读者较为感兴趣和关注的内容。道森在《史记》英译中竭力展示秦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社会风貌,他的选译本具有一定的文学性特征,译文清晰流畅,可读性很强。道森的《史记》英译值得国内外《史记》翻译与研究者的重视。

  • 标签: 道森 汉学 《史记》英译 编译
  • 简介:从“文本”到“语境”再到“元文本”是柯雷研究兴趣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其中国当代诗歌研究视野中的三大维度。在学术研究中,柯雷一方面确证了文本细读的有效性,同时也没有忽视诗歌外部复杂的社会语境。文本与语境的互证,再加上元文本与二者的互动,柯雷在三重维度中建构起自己的诗学框架。

  • 标签: 中国当代诗歌 柯雷 文本 语境 元文本
  • 简介: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中报协分字[2018]5号2017年度城市党报新闻论文奖评选由《城市党报研究》杂志社承办。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评选类别:1.基础理论:包括新闻理论、新闻思想、新闻战略等方面的论文。2.新闻业务: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版面、摄影、副刊、时事等方面的业务论文。3.经营管理:包括新闻产业政策、事业发展、媒体管理、产业经营、资本运营、媒介市场.

  • 标签: 年度 新闻 城市 党报 管理 经营
  • 简介: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的唐仲英中国馆于2015年才正式开馆,但是它对中国文物的收藏和研究历史却已经超过百年——目前展出的350件展品,是从它收藏的近四万件中国藏品中甄选而来,其中绝大部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德裔美国汉学家劳费尔在四次东方探险中搜集而来。本文追朔了劳费尔对中国的4次探险和他对中国文化的深沉迷恋,及其所秉持的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人类学收藏观对其收藏的影响。

  • 标签: 劳费尔 菲尔德博物馆 人类文化学 收藏观
  • 简介: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体知”是一种有我、有身、有感之“知”。围绕“关联思维”这一中心,葛瑞汉、宇文所安、安乐哲等西方汉学家对传统文论中蕴含的文学体知思想进行了丰富阐发世界、作者、读者、作品、批评等要素乃是相互关联的整体;2.传统文论所提供的“知”是一种有感之知而非理论知识,其话语质态是一种有象之言而非概念语言;3.文论话语的意义生成机制具有类比性、形象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点。借鉴现代思想资源特别是现象学资源重审关联思维与文学体知,对传统文论的“创造性转化”有启示意义。

  • 标签: 体知 关联思维 汉学 传统文论 葛瑞汉
  • 简介:网络游戏的著作权侵权危机会打击网络游戏制作者的开发积极性,阻碍网络游戏行业的创新,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对网络游戏的著作权进行保护很有必要。我国《著作权法》并没有明确规定网络游戏的著作权,司法实践中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故,鉴于立法与实践中现状,通过著作权的相关理论,对网络游戏内容的著作权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利用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分离出不同种类的网络游戏内容,再通过与著作权客体进行比较和匹配,确定不同种类的网络游戏内容之著作权保护路径。只有对网络游戏内容的著作权进行有效保护,方能保证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网游产业有效参与国际竞争。

  • 标签: 网络游戏 知识产权 著作权 网络游戏内容 独创性标准
  • 简介:综观中外关于教师主题的著述,可谓颇为丰富。在我国,自实施基础教育新课改以来,教师类的著述陡然增长。其中不乏系统阐释和宏大叙事,但有关"教师"概念的内涵阐释、教师角色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性剖析等方面尚有缺憾。而笔者手中的这本《重新发现教师》(作者:吴康宁教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以睿智的眼光、哲理的思维、犀利的语言,阐释并回答了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教师必备的素质以及如何做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

  • 标签: 教师角色 基础教育 南京大学 出版社
  • 简介:布拉格汉学派在海外汉学研究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一个以普实克为首的海外汉学研究团体。主要关注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等领域,有着众多的学术成果和较高的学术地位。本文主要就布拉格汉学派的中国文学研究进行讨论,试从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角度来研究布拉格汉学派的中国文学研究的特点和贡献。

  • 标签: 布拉格汉学派 马克思主义符号学 结构主义
  • 简介:以葛浩文为代表的海外汉学家是中国文学译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葛氏译本的西化倾向及其对原著的操纵改写受到国内学者的质疑,其特殊的文化身份也引发广泛争议。本文试图探究葛浩文的译者文化身份,以期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进程中文学作品由谁译、怎么译等问题提供思路。

  • 标签: 葛浩文 文化身份 文学译介 忠实 叛逆
  • 简介:汉学家苏慧廉的《论语》英译本是牛津大学出版社收录的世界经典之一,一版再版深受英语读者欢迎。该译本添加大量副文本,重构源语文本的社会文化历史语境,是“深度翻译”研究的范例;其依据语境、审度形势而灵活变通的“厥中翻译”策略,忠于原作又融入译者主体性色彩,是译者对“中庸之道”的体悟和实践。“亦文亦质”的行文特点,“且释且译”的翻译策略,不啻为中国典籍翻译之佳作。

  • 标签: 苏慧廉 《论语》 深度翻译 厥中翻译
  • 简介: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民族及其文化既观看“他者”,又被“他者”观看。通常弱势的一方更多地成为被看者,成为被描写和被阐释的对象,被描述、被阐释,表明了被看者的客体地位;强势的一方处于观看地位,描述、阐释,显示了强者的权力和主体地位。

  • 标签: 半殖民地 描写 批评 汉学 国外 心理
  • 简介:'文化论著研读'之'孔孟'专题是高二选修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把'双课堂'引入到'文化论著研读'中,扩大学生的阅读广度与深度,弥补现实课堂中时空的局限。从'文化论著'角度看'孔孟'专题学习不仅仅是文言的学习,更是背后儒家思想文化的理解与体察,是背后的精神价值延续。从'研读'角度看,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文化现象,以及形成的原因,这就意味着'研读'是一个文化探究的过程。在'双课堂'上,'孔孟'的文化深度与'研读'的学习广度,相互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 标签: 双课堂 专题教学 教学模式 文化论著研读
  • 简介:蔡九迪教授《异史氏:蒲松龄与中国文言小说》一书着重探讨“异”之生成动因,即所谓的“越界”,性别、主客与时空等界限的跨越,而其以《画壁》故事作为结语,旨在进一步彰显蒲公对界限的操控。《画壁》作为《聊斋志异》中涉及释家思想的一则故事,主人公朱孝廉因欲凝滞而飞升画壁之上,在另一时空中与拈花天女欢爱数日。蒲公在故事中设置了独特的时空坐标,时间在故事中并非由过去而向着未来的直线型推进,过去与现在分别存在于并置的不同时空中,而各自推演,彼此之间既存在时间差,又以一定的界限而互相隔绝。

  • 标签: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操控 汉学家 语篇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