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和林格尔地处内蒙古中南部,山西杀虎13外,清朝开辟西北驿道,于此设立驿站时因有20户人家而用蒙语命名为“和林格尔”(二十家子之意)。雍正六年(1728年)设和林格尔理事通判,乾隆六年(1741年)置和林格尔厅。1912年中华民国改为县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相沿设县至今(现属呼和浩特市所辖)。

  • 标签: 形式语言 汉墓壁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 呼和浩特市 中华民国 内蒙古
  • 简介: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汉代是一个艺术成就辉煌且特殊的发展时期。成就辉煌,是因为汉代为中国美术史贡献了创作精美并且数量巨大的汉画像石和汉墓壁画等艺术作品;成就特殊,是因为汉代绘画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并不仅仅是围绕着艺术审美主题而产生,而是更多地围绕人生终极目标的思考而产生。就其特殊性而言,汉代绘画的宗教内容是一个意义明确的重大课题。

  • 标签: 汉墓壁画 宗教信仰 艺术成就 汉代绘画 述评 图像
  • 简介:美岱召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原名灵觉寺,后改寿灵寺,它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坐落在广袤肥沃的土默川平原上,是蒙古草原藏传佛教的寺院之源和弘法中心,同时也是内蒙古地区第一所藏传寺庙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为重要的是,召内保存有不同时期的壁画和彩绘1500平方米,被原国家文物局

  • 标签: 召壁画 壁画探微 岱召
  • 简介:<正>敦煌壁画,以唐代最成熟和完美,但最能激起一种莫名的心灵颤动的,却似乎还是幼稚的早期作品。该怎样理解这一审美现象?它是作品本身的特殊魅力所致,还是欣赏者的心理倾向呢?应当说,两方面的原因都有,但以前者为基因。欣赏者的审美倾向,有偏爱的成分,但主要是随着时代而变化了的新的心

  • 标签: 敦煌壁画 美学性格 壁画艺术 故事画 装饰性 欣赏者
  • 简介:2009年3月3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韩城市新城区盘乐村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一座宋代壁画墓(M218)。该墓室保存完好,墓内壁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堪称宋代考古的重大发现。特别是墓室西壁的宋杂剧壁画,人物之众多、场面之宏大,为之前戏曲文物考古发现所罕见。2009年6月,中国传媒大学姚小鸥教授,会同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康保成教授、山西师范大学戏剧文物研究所车文明和延保全教授,与考古人员一起,对壁画进行了考察研究。

  • 标签: 壁画墓 韩城市 陕西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考释 宋墓
  • 简介:在图像体系上,两汉以阶层所在划分为主流社会的汉壁画墓体系和非主流社会的汉画像石墓体系,西王母图像在前者中少见而在后者中普遍存在;魏晋南北朝以政治中心所在划分为魏晋壁画墓图像体系、北朝壁画墓图像体系和南朝壁画墓图像体系,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直接沿革、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以及与南方地域文化的结合等三种体系特征。在图像特征上,两汉图像体系表现出始祖气息的神系图像与仙人气息的仙系图像、天帝中心的天界图像与西王母中心的仙界图像,以及叙事特征不同的图像等图像特征;魏晋南北朝图像体系表现出边疆文化加入、多民族文化交流和南北文化交流等三种图像特征,其中南朝图像体系中帝陵图像体系突出。

  • 标签: 汉魏晋南北朝 图像体系 图像特征 两汉西王母信仰
  • 简介:中国墓室壁画的当代意义,应当有三个方面的指向:首先,考古价值的判断。中国墓室壁画数量巨大,分布广泛,并且多数为中高等级的墓葬遗存,举世无双,保证了墓室壁画的考古价值。其次,艺术价值的判断。当代墓室壁画的审美活动是二次审美,是违背墓主人意愿而由封闭形态转向开放形态下进行的,因此需要从宗教语境、世俗语境和墓葬建筑语境来判断壁画图像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最后,宗教价值的判断。因为原有仪式的不复存在或发生改变,墓室壁画的宗教意义变得不再那么确定,宗教价值失去了首先考虑的位置。三个指向之间的关系是,考古价值是其他价值的基础,艺术价值因为宗教价值存在不确定性而有了被放大的趋势。

  • 标签: 中国 墓室壁画 当代意义
  • 简介:贡嘎曲德寺位于贡嘎与曲水之间,西距贡嘎县城约十余华里。该寺又称多吉丹(意为“金刚座寺”),俗称贡嘎寺,为萨迦派的重要寺庙。该寺建寺人为吐敦·贡嘎南杰(1432--1496)。建寺年代为1464年。关于吐敦·贡嘎南杰的法统传承与建寺情况可见《土观宗派源流》一书。该书记述,萨迦派在著名的“萨迦五祖”以后,在住持正教大德中,显教当推雅、绒二人,密教当推俄、宗二人。其中宗巴系又分为“前宗巴系”与“后宗巴系”,吐敦·贡

  • 标签: 贡嘎曲德寺 土观宗派源流 萨迦派 显教 密教 金刚座
  • 简介:中国墓室壁画具有宗教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宗教层面上的一个艺术现象。指导墓室壁画的宗教信仰是重生信仰。这是一个需要特别探讨的宗教体验。重生信仰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死转化的一个信仰体系,以魂魄观念和祖先崇拜为核心观念,并包含了礼制、孝道、等级观念等传统文化内容,其终极实在是依托墓葬建筑而完成的生死转化。这是一个“死即长生”的宗教体验,接受儒教的“事死如生”观念,与道佛有别,在汉代形成,汉以下历代沿革,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并对儒教有所补充的信仰体系,同时在礼仪制度、民间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中产生了一直延续至今的广泛影响。

  • 标签: 中国 墓室壁画 重生信仰
  • 简介:西夏是我国历史上11至13世纪的一个重要的王朝。西夏王朝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的封建政权。作为一个文化、艺术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西夏早期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绘制多延续晚唐五代和北宋的风格,通过传承与发展,民族艺术逐渐成熟,在壁画的创造和审美方面越来越多地显示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创作力。与敦煌以往的壁画相比较,西夏晚期壁画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无论在空间的布局上还是在艺术的表现上,都呈现出独有的时代特色,成为敦煌壁画发展史中重要的灿烂篇章。敦煌石窟开凿的最后阶段即西夏至元代,佛教壁画通常极少出现山水画。但在榆林石窟西夏时期的壁画第2、3等窟中却出现了相对独立的山水画和文人意识,特别是第3窟的大型水墨山水画,标志着西夏壁画崭新的时代风格,代表了西夏壁画作为敦煌壁画晚期山水画的主要成果,并且从中还体现出了西夏艺术与中原艺术之间的某种联系,反映出两宋以来的山水画风对西夏壁画的影响,这对于山水画研究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 标签: 西夏壁画 山水画 空间 意境 文人意识
  • 简介:布达拉宫壁画遍布各个殿堂、东西两大殿堂、各个寝宫、门廊、走廊等等。总面积2500平方米左右。无论从内容和画法、技巧上来说比其它各个寺庙更具有题材丰富、工艺精湛等特点。

  • 标签: 布达拉宫 壁画
  • 简介: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宗教壁画则是我国壁画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福建省宗教信仰自古以来就特别发达,本文以福建枫亭麟山宫林肇祺壁画艺术为例进行研究。福建枫亭麟山宫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宫殿墙壁上保存着清代著名画家林肇祺亲笔绘制的大型人物、翎毛鸟兽等壁画作品,是研究壁画艺术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物古迹。笔者通过实地考察、拍摄图片、收集历史文献资料等手段,运用美术学等理论作为基础,依据福建枫亭麟山宫林肇祺壁画的载体、内容与形式及作者生平资料及福建宫庙壁画的历史沿革,对福建枫亭麟山宫林肇祺壁画艺术进行分析。

  • 标签: 福建枫亭麟山宫 林肇祺 壁画 艺术功能
  • 简介:我们在搞西藏全区范围内的文物普查时,曾对各地区现存寺院壁画、特别是比较重要的寺院壁画,都进行了系统考察,同时也注意观察了壁面地伏的技术处理和壁画的制作方法,为此还专门走访过几位老画师和观察过不同地区处理壁面和制作壁画的工序过程。概括起来,西藏寺院壁画的制作完成,都要经过壁面处理、举行宗教仪式、起稿、落稿、着色晕染、描金银、沥粉堆金、勾线、开眉眼、压磨金线、罩光和开光等步骤。

  • 标签: 壁画艺术 沥粉堆金 描金银 勾线 璧画 制作步骤
  • 简介:壁画、壁饰是作为一种环境艺术(EnvironmentedArt)而存在的。它与建筑结合得十分密切,而且是最具历史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审美精神的一种美术样式。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公众艺术色彩,故又被称为公共艺术(PublicArt)。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壁画的条目是这样解释的:“(muralpainting)装饰建筑物墙壁和天花板的绘画。”这可以说是对壁画较为确定性的描述。人类伊始,原始人即在露天的岩壁上、居住的洞窟内壁上涂抹和镌刻着壁画

  • 标签: 壁画设计 装饰 性问题 环境艺术 历史精神 审美精神
  • 简介:2000年8月22日,上海《新民晚报》在其“文化新闻”版的头条位置,发表了该报记者杨展业的《张大千在莫高窟留下的问号──揭开敦煌宝库一历史谜团》(以下简称“揭文”),并在网络上同时发布了该文,引起了海内外很大的反响,许多媒体纷纷转载。但在观过此文后,令人惊诧的是,“揭文”不但没有“证实和揭开这个(历史)谜团”,反而颠倒了黑白,混淆了是非,用流言代替历史真实,把以前曾经冤枉扣在了张大千身上的“确实破坏了敦煌壁画”的大帽子,再一次又冤枉地硬扣在了已经作古的张大千先生的头上,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误解。与之同时,“揭文”中的所述,不仅不符合历史事实,而且有多处严重错误,并且更不是什么新闻──因这些事早在半世纪以前,就已经被炒得家喻户晓,并闹得满世界尽知。而关于此“张大千在莫高窟留下的问号”这…“历史谜团”,其实也早就被解开和澄清了。如对于此事的详情,笔者早在十多年前,就在历经数年、行程万里、查档无数、寻访无数的全曲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撰文作了披露和澄清。早在1988年1月,国家义物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文物报》,就通版发表了我对于此事的长篇调查报告《中国文物界中的一桩大冤案──记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一案的来龙去脉》...

  • 标签: 张大千没有 敦煌壁画 没有破坏
  • 简介:<正>本文拟通过对云南沧源摩崖壁画实地考察之所得,以原始艺术发生为起点,以云南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思想、巫术、民俗和神话为线索,从摩崖壁画艺术形式的外在表现来探讨其艺术观念及其主题;从岩画创作的主体行为来阐释原始造型艺术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崖画 造型观念 沧源 原始艺术 云南少数民族 造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