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如果不包括中东的资源,相当一部分世界油气储量(甚至更多)都蕴藏在碳酸盐岩油藏中。碳酸盐岩油藏孔隙度通常低并且可能是裂缝性的。除了原油与混合润湿岩石特性外,这两个特性通常导致采收率低。当采取EOR策略时,注入流体很可能通过裂缝网络流动,波及不到岩石基质中的原油。裂缝网络渗透率高,但是其等效孔隙体积小,导致注入流体早期突破。有效地采取加密钻井方案和井波及策略(大部分是堵气和堵水)以便缓解注入流体早期突破并且提高采收率。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采收率还是达不到OOIP的40%~50%。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文献中报道了大量在碳酸盐岩油藏中实施的EOR油田项目。通过实施油田项目证明了其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能力并且估算出了长期作业费用。采收率的提高直接增加了储量,延长了不同油藏的开采期限。但是,在当时油价环境下,技术效果与其经济可行性相差太大。尽管有希望获得较高的利润,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大量的前期投资给技术应用造成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在其它情况下,高边际成本抵消了从提高的采收率中获得的所有效益。后一种情况特别符合基于化学和热方法的EOR工艺。像在下文中将看到的那样,在过去的30年期间,不断的技术进步降低了每桶增油的成本。...

  • 标签: 油藏矿场 矿场经验 碳酸盐岩油藏
  • 简介:EMRT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仪是由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成的一种新型测井仪器,目前已在国内外油田商业应用.通过介绍EMRT工作原理、仪器性能,并结合EMRT在碳酸盐岩油藏勘探中的实际应用,将其质量控制参数、解释结论与常规测井质量对比分析,证实了EMRT在碳酸盐岩油藏勘探中的作用显而易见,油、水、气的T2谱峰特征明显,各种孔隙度计算更为准确.

  • 标签: 核磁测井 碳酸盐岩 性能 应用
  • 简介:岩石物性的三维空间分布受控于两种地质作用,即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虽然人们知道岩石物性的三维空间分布最初由沉积结构的空间分布控制,但大量的储层研究表明,碳酸盐岩储层与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的岩石物性有很大不同。成岩作用一般会减小孔隙度、重新分配孔隙空间并改变渗透率和毛细管特性。

  • 标签: 连通性孔洞碳酸盐岩储层 空间分布 岩石物性 成岩作用 地质作用 沉积作用
  • 简介:针对史深100断块高压低渗油藏孔喉细小、渗流阻力大、影响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难题,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优选史3-10-斜12井组进行石油硫酸盐降压增注先导试验取得成功。该试验的成功解决了史深100断块“注不进水”的矛盾,将有效改善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管理水平。

  • 标签: 高压低渗油藏 降压增注 硫酸盐 石油 注水开发效果 低渗透砂岩油藏
  • 简介:应用地震资料识别地层中的流体是储层预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地层中流体的识别是通过流体识别因子实现的。依据地震剖面识别储集层中的油、气、水层所使用的流体识别因子是由纵横波速度和介质密度或其函数构成,主要函数有纵横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等,其均为基于纵横波速度和介质密度对流体响应的差异而构建的。本文对常用流体识别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一个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在基于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不同识别因子对碳酸盐岩储层的识别能力。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与其他流体识别因子相比,该因子对流体的识别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 标签: 碳酸盐岩 流体识别 识别因子 灵敏度分析
  • 简介:SaihRawl油田(阿曼)的Shuaiba石灰岩储层是一个几乎无断层的大面积低起伏构造。渗透率较低(1-10mD),受基质控制。储层含有约90×10^6m^3的轻质油(35°API),油柱高度一般为15-30m。油田的工业生产始于油田有效引进水平井技术后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此时距它的发现已有二十年。如今,油田的面积注水开发中运用了每口井拥有7口分支井的多侧向注水技术。单井在储层中钻穿的裸眼总长度已达11km。迄今,钻穿的生产井的裸眼长度是166km,注水井的裸眼长度是107km。有着167口水平分支井,原油生产水平达到9000m^3/d(60000bbl/d)。原始开发井与其注水分支井之间的井距原先是250m,现已逐渐缩短为60m,但还是符合经济标准。在2000-2001年间,为找到短期和长期意义上的更长远的开发目标,油田回顾了自身的开发历史。在油田内,运用一系列的油藏管理新方法来预测储层对不同开发方案的反应效果。为检测这些开发方案和广泛收集数据,确定出一块监测区,最后开展实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此次回顾制定了短期和中短期开发活动的投资组合方案,包括加密钻井至井距为40m和在现有的注水井间补钻注水分支井;还识别出油田冀部的开发地区的上盘(油柱下部的15m);以后将对鱼骨结构式的侧向钻井以及将水反注入现有生产井的措施进行试验,其间计划将波及优化方法,如封水法及再次增产措施法的目标定为采收率达到50%。

  • 标签: 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 多侧向 注水开发 侧向井 分支井
  • 简介:已证实电阻率测井是岩性识别、对比、孔隙度评价、烃类指示和含水饱和度计算的有效手段。碳酸盐岩发育有多种孔隙类型,其大小和复杂性可以涉及好几个数量级。虽然可以猜想在电阻率和碳酸盐岩孔隙结构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但对此还没有详细的了解。从5个不同地区和时代的露头和井下碳酸盐岩中采集了71个岩心塞,然后测量了它们的电阻率性质并利用薄片的数字图像定量分析了孔隙结构。这一分析显示,除孔隙度之外,微孔隙度的综合作用、孔隙网络复杂性、大孔隙的大小以及孔隙的绝对数量都对电荷的传导有影响。具有小孔隙和复杂孔隙网络的样品有很低的胶结因子,而具有大孔隙和简单孔隙网络的样品则有很高的胶结因子。具有分离孔洞的样品有最高的胶结因子。这些结果显示:(1)在碳酸盐岩中,对控制电阻率有较重要作用的似乎是孔隙结构和孔隙绝对数量(孔隙连通性),而不是以前模拟研究所认为的孔喉直径;(2)具有高电阻率的样品可以有很高的渗透率;大而简单的孔隙有利于流体流动,但较少的孔隙数量会限制电荷的传导;(3)孔隙结构特征可以根据电阻率数据来估算,并可用于改善渗透率的评估和使含水饱和度的计算更准确。

  • 标签: 孔隙结构特征 电阻率测井 碳酸盐岩 含水饱和度 孔隙度 岩性识别
  • 简介:本期(2006年11期)《AAPGBulletin》专辑的内容是碳酸盐岩及其储层的构造控制热液蚀变。这种蚀变涉及碳酸盐主岩的一系列岩相变化,包括硫化物矿床、热液白云岩和淋溶石灰岩,它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对储层的类型、几何形态、性能和分布产生重大影响。在北美地区,热液白云岩(HTD)储层的勘探和开发已有很长历史,其最早的油气发现是在美国东北部的奥陶系莱马-印第安纳(Lima-Indiana)和其它构造带(Hurley和Budros,1990;Wickstrom等,1992),而目前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部的密歇根盆地和阿巴拉契亚盆地北部的特伦顿-布莱克里弗(Trenton-BlackRiver)成藏层带及其他层位,仍继续有油气发现。

  • 标签: 碳酸盐岩储层 热液蚀变 构造控制 美国东北部 油气发现 硫化物矿床
  • 简介:浅滩碳酸盐岩油藏的原油储量占美国全部原始原油地质储量(OOIP)的22%。而大多数这种油藏都是非均质的,有天然裂缝。在一次采油过程中,Ⅱ类浅滩碳酸盐岩油藏的产量一般不足OOIP的10%,并且水驱的难度很大,效果也较差。这主要是由于裂缝的存在导致水绕过岩石基质而过早见水。在这种裂缝性油藏中,经常采用压力脉冲技术,

  • 标签: 碳酸盐岩油藏 原油采收率 化学激励 天然裂缝 裂缝性油藏 地质储量
  • 简介:世界油气资源主要来自碳酸盐岩油藏。碳酸盐储层通常为低孔隙度,而且可能含有裂缝。这两种特性,与岩石的润湿性由油湿转变为混合润湿,常常造成油气采收率的降低。一旦采用提高原油采收率(EOR)的方法,所注入的流体就有可能穿过裂缝系统并绕过岩石基质中的原油流动。裂缝系统的高渗透性及低当量孔隙容积,常常导致所注流体的提早突破。通常,采用加密钻井和提高波及效率的方法(主要是封堵产层出气和出水的方法)来缓解这种提早突破,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仍有占原始石油地质储量(OOIP)40%-50%的原油无法采出。许多碳酸盐岩油藏的EOR(提高原油采收率)现场试验方案都是参照20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的文献介绍制定的。这些方案证明了各种EOR方法用于碳酸盐油藏的技术可行性。但是,由于油价下跌,许多EOR计划被搁置。本文汇总了美国碳酸盐岩油藏的EOR(注气、注化学剂、以及热力法)现场试验,以期确定下一步评价的主要易变参数和项目设计参数,恢复处于开采中后期碳酸盐岩油藏的活力。二氧化碳(CO2)驱[连续注入或水、气交替(WAG)注入]是在美国使用的主要EOR工艺。其原因在于二氧化碳的高效价比。二氧化碳EOR法,向主要代表地层中碳的贮藏与螯合的可行性迈出了合理的第一步。尽管EOR化学法,特别是聚合物驱已经在美国碳酸盐岩油藏进行了广泛试验,但相对而言,该方法对总采油量的贡献还很有限。本文简要概述了当前EOR的实验室工作(如润湿性变化和新型化学添加剂方面),以及在碳酸盐岩地层中所用的EOR化学方法的现场(如提高注入效率)经验。根据过去的和当前的经验,围绕筛选出可用于碳酸盐岩油田EOR的方法做了简要论述。

  • 标签: 碳酸盐岩油藏 原油采收率 美国 现场经验 EOR方法 碳酸盐岩地层
  • 简介:为了评价可选模型,比较了在中东碳酸盐岩油藏中使用的Gassmann模型、扩展到Gassmann模型和Patchy饱和模型。计算了开采8年和15年后由于水替换油所引起的地震变化情况。发现Gassmann模型通常可以预测地震的最小变化。Patchy饱和模型展示出Patchy饱和模型在两个研究的方案中对4D时差地震显示了有利的结果。

  • 标签: 碳酸盐岩Gassmann模型 Patchy饱和模型 流体置换 4D时差地震
  • 简介:为探索车镇凹陷低坡折带碳酸盐岩储层分布规律,从古沉积环境、岩石学特征、储集物性等方面分析了低坡折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运用多属性预测技术预测有利储集相带。研究结果推翻了以往的认识,指出车镇凹陷低坡折带东部发育独立的灰滩群落,西部灰滩连片;受沉积相带、白云岩化和断层活动的影响,碳酸盐岩储层以中孔、中低渗物性为主,在东部D15-G6宽缓平台的60-80m储层厚度是拓展碳酸盐岩油藏勘探空间的有利储集相带。

  • 标签: 低坡折带 碳酸盐岩储层 物性 储层分布规律 车镇凹陷
  • 简介:通常用接触角测量两种非混相流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润湿特性。如果这两种流体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小于90°,认为这两种流体是润湿的;如果这两种流体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大于90°,认为这两种流体是非润湿的。由于接触角对储集岩的其它岩石特性(例如相对渗透率、毛细管压力和驱替后的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润湿性及其直接测量和接触角在影响一次采油和提高采收率过程的采收率方面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润湿性 碳酸盐岩石 微生物 接触角测量 溶液 固体表面
  • 简介:通常用接触角测量两种非混相流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润湿特性。如果这两种流体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小于90°,认为这两种流体是润湿的;如果这两种流体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大于90°,认为这两种流体是非润湿的。由于接触角对储集岩的其它岩石特性(例如相对渗透率、毛细管压力和驱替后的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润湿性及其直接测量和接触角在影响一次采油和提高采收率过程的采收率方面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润湿性 碳酸盐岩石 微生物 溶液 固体表面 残余油饱和度
  • 简介:1、前言当前,全球能源消费中约85%以上为化石能源。国际能源署(IEA)在其《世界能源展望》(IEA,2006)中指出,从现在起到2030年,全球的能源需求将增加53%。虽然大多数能源专家都认为全球的能源资源足以满足这些新增需求,但仍需寻找更多的资源储量。这意味着石油工业必须大幅度提高各种类型油气藏的采收率。《斯伦贝谢市场分析2007))认为,全球石油资源的60%、天然气资源的40%都埋藏在碳酸盐岩内(斯伦贝谢,2007)。

  • 标签: 油藏采收率 碳酸盐岩 表面活性剂 《世界能源展望》 国际能源署 天然气资源
  • 简介: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型储层含油气性与储集性能极为优越,但其非均质性严重,用常规地面地震分辨率无法满足精细勘探的要求。VSP技术作为一项高精度地球物理技术,可以更精细地刻画井周复杂构造、储层和流体的空间展布。用交错网格高阶差分数值模拟技术对碳酸盐岩溶洞型介质模型进行VSP数值模拟,有助于分析给定地质模型的构造及岩性的地震响应,更合理地设计野外观测系统、分析波场和确定最佳处理解释参数、流程。

  • 标签: 溶洞型储层 VSP数值模拟 波场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