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啮齿类遗存是一类常见于考古遗址的较微小的材料,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动物考古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主张啮齿类动物考古研究的目标应该在“形态描述、种属鉴定”的基础上。转向认识啮齿类与人类之间隐性的文化生态联系为主。结合国内考古学工作前沿,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目标任务:(1)探索史前农业起源背景下“农田啮齿类”的形成与演变,及对生业经济的影响;(2)探索啮齿类在史前居址中“与人共栖”的起源、“家栖啮齿类”的形成与演变,及对人类行为的影响;(3)利用啮齿类探讨古环境、分析人地关系。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案例,介绍了广泛应用于啮齿类动物考古研究的“群落演替”、“与人共栖”等两项生态学理论;并就啮齿类动物考古研究的一般流程、采集与鉴定(几何形态测量法)、埋藏学解释等方法与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还专门引介了一个典型的研究案例,即小家鼠的与人共栖起源及在近东和欧洲地区的扩散。本文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动物考古同行的关注,从基础工作开始,开展更多的啮齿类动物考古研究。

  • 标签: 遗址形成过程 考古遗址学 理论框架 考古信息
  • 简介:自良渚文化早中期和大汶口文化早中期,中锋锯齿刃石钺的设计已经基本定型。作为一种有明显设计特征、使用以中小型墓葬为主的玉石钺可能形成了器物区隔理念,并被甲骨文记录成"我"。此类玉石钺至商周阶段时均发现于大中型墓葬,可能反映了商周时期的仿制和收藏的理念,因此这类器物参与了文明形成阶段的阶层分化和固化过程。

  • 标签: 先秦时期 锯齿刃石钺 传承与发明
  • 简介:在对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出土动植物遗存的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考古的角度对遗址附近村落蒙古族和哈萨克族老者进行与游牧经济生业模式有关的民族调查与研究。调查包括游牧人群在生活中对动植物资源的利用,如家畜的种类和数量、家畜性别比例、家畜繁殖和饲养策略、家畜年龄信息、利用家畜的方式、家庭消费量、屠宰方式、烹饪方式、骨骼的丢弃和利用、祭祀行为、狩猎活动和游牧与定居等内容;以及游牧人群杀羊、剥皮和肢解羊骨的方式。鉴于调查结果与动植物考古鉴定结果有吻合之处.本次民族调查将对解释石人子沟遗址出土的动植物遗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石人子沟遗址 生业考古 民族学调查
  • 简介: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考古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快速发展,东亚与太平洋地带也是如此。日益成熟的水下技术手段确保了对一系列原本难以触及的水下遗址的调查与发掘,

  • 标签: 考古学 海洋 亚太地区 航海 早期 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