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housedustmite,Dermatophagoidesptero—nlssinu8)是寄居红枕、被褥、地毯、纤维玩具等处,以人脱落的皮屑及霉菌等为生的0.3~0.4mm的小虫。及其排泄物、卵具有强变应原性,是引起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支气管哮喘以及过敏性皮炎的雨要过敏原。

  • 标签: 屋尘螨 防治 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皮炎 支气管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蒙古苍耳草乙醇提取物对诱导的小鼠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低、中、高剂量组灌胃蒙古苍耳草乙醇提取物100、200、400 mg/kg,阳性对照组灌胃1.56 mg/kg沙丁胺醇溶液,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溶剂,1次/d,连续8 d。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于给药后第3、4、5天以致敏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给药结束后观察小鼠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灌流液中总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gE水平,支气管灌流液和肺组织中IL-4、IL-5、IL-10和IL-13水平;采用HE和过碘酸雪夫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 PAS)观察小鼠支气管平滑肌病理和炎症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下降(P<0.01或P<0.05),支气管灌流液中总细胞和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降低(P<0.01),支气管灌流液中IL-4[(142.59±16.51)ng/L、(70.47±20.63)ng/L比(212.18±58.51)ng/L]、IL-5[(57.49±5.49)ng/L、(47.47±6.30)ng/L比(72.65±19.11)ng/L]、IL-10[(98.51±18.31)ng/L、(71.85±9.15)ng/L比(120.16±23.35)ng/L]、IL-13[(85.81±23.66)ng/L、(39.99±17.37)ng/L比(149.07±33.19)ng/L]水平降低(P<0.05),肺组织中IL-4[(154.55±25.70)ng/L、(143.30±22.19)ng/L比(214.68±31.95)ng/L]、IL-5[(87.49±5.95)ng/L、(61.84±8.14)ng/L比(97.65±12.10)ng/L]、IL-10[(91.28±18.69)ng/L、(62.04±9.39)ng/L比(117.80±20.72)ng/L]、IL-13[(196.48±15.90)ng/L、(132.02±6.86)ng/L比(238.42±28.41)ng/L]水平降低(P<0.05),高剂量组血清中IgE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蒙古苍耳草对诱导的过敏性哮喘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肺部巨噬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发挥作用。

  • 标签: 哮喘 炎症 巨噬细胞 蒙古苍耳草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减少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的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病人依从性,以便更安全实施SIT。方法在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中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并对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程度进行前后对比。结果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后SIT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经两个独立样本率的u检验,p≤0.05,有显著意义。结论SIT过程中,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降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SIT安全有效实施。

  • 标签: 免疫治疗 特异性 尘螨 不良反应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评价标准化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门诊就诊的过敏性哮喘患儿195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通过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108例)和干预组(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加用标准化过敏原制剂治疗。比较2组哮喘患儿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IgG4)的浓度变化、肺功能、哮喘症状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的IgE的浓度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的IgG4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哮喘的症状评分、哮喘的控制等情况以及过敏性哮喘的有效治疗情况也明显改善。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患儿是有效的。

  • 标签: 特异性免疫治疗 哮喘 屋尘螨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是一种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隶属于蛛形纲无气亚门,主要包括、粉尘。作为室内最重要的变应原,的代谢物、排泄物、体等均可致敏,可诱发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尤其与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本文对的分类、生物习性、生活史、分布特点、致敏性进行介绍。目前已有的除措施主要分为物理性和化学性除,可以显著降低环境中的浓度,然而其对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改善程度不一。本文同时对目前的除措施及其效果等进行总结。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薛建荣 马敬 邱昌余 胡志邦 蒋星 潘敏 陆美萍 程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省常州市 213001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210029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药事科,江苏省常州市 213001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过敏诊疗中心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过敏诊疗中心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国际变态反应研究中心 210029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采用标准化变应原制剂行皮下免疫治疗(SCIT)时发生全身不良反应(SRs)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分析探讨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集2014年5月至2017年7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AR专病门诊进行SCIT的362例过敏患者资料,男性209例,女性153例,年龄5~55岁。对出现SRs的记录按评定标准分为速发性和迟发性,根据分级标准将SRs分为4级(Ⅰ~Ⅳ级)。分析发生SRs的例数/次数、患者症状体征、发生时间及治疗处理等,并探讨SRs与患者年龄、性别、变应原注射剂量以及合并变应性疾病种类等的关系。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362例AR患者中57例(15.75%)出现SRs。所有患者共接受12 308针次皮下注射,111次(0.90%)发生SRs,其中速发性31次(27.93%),迟发性80次(72.07%);Ⅰ级83次(74.78%),Ⅱ级25次(22.52%),Ⅲ级3次(2.70%),无Ⅳ级反应。分别以病例数和注射针次统计,>14岁患者SR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4岁患者(35.14%比13.54%,2.34%比0.76%,χ2值分别为11.679、28.162,P值均<0.05),而在男女性别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66%比11.76%,5.98%比5.62%,χ2值分别为3.166、0.095,P值均>0.05)。SRs发生于起始治疗时15次(13.51%),发生于维持治疗时96次(86.49%);在大多数剂量阶段均可发生SRs,常见于40 000 SQ-U以上的高剂量阶段(85.59%,95/111)。合并多种变应性疾病患者的SRs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AR及仅合并哮喘或特应性皮炎的患者(30.67%比11.85%,χ2=15.875,P<0.001),且单纯AR患者的SRs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合并其他变应性疾病的患者(5.26%比20.56%,χ2=13.783,P<0.001)。结论过敏的常年性AR患者应用标准化变应原制剂行SCIT过程中,按注射针次统计SRs的发生率不到1%,严重程度多为轻微,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迟发性SRs较多见。SRs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注射高剂量变应原以及AR合并其他变应性疾病(哮喘、特应性皮炎等)有明显关系。

  • 标签: 鼻炎,变应性 尘螨科 皮下免疫治疗 全身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变应原制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单用或联用在儿童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效果。方法56例过敏的哮喘儿童随机分成脱敏组、吸入组和联合组三组。脱敏组给予变应原制剂注射脱敏治疗,吸入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吸入治疗,联合组给予变应原制剂注射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治疗。三组均观察、随访2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三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FEV1和PEF)、喘息缓解天数、2年内喘息再次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在临床疗效上脱敏组与吸入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联合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喘息缓解天数、2年内喘息再次发作次数明显低于脱敏组和吸入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联合组的FEV1和PEF改善明显高于脱敏组和吸入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变应原制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用于儿童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以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与两者单一治疗比较具有优势。

  • 标签: 屋尘螨变应原制剂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儿童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哮喘应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及有效率。方法:本次研究纳入对象为哮喘患儿(n=74),均为本院2020.4~2021.6月收治。回顾患儿的相关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7,常规治疗)、实验组(n=37,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就两组肺功能、症状评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FEV1水平、哮喘症状评分相比,前者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后者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童哮喘 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本文对临床已确诊的哮喘患难与共儿在未治疗前同时用皮肤点剌法和量子共振法检测同一种过敏源比较两种方法以的符合率,平均符合率为94.3%。表明量子共振法对过敏源的检测准确率高,安全性大,快捷无创,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 标签: 尘螨哮喘 量子共振 变态反应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清人特异性Ⅰ类抗原(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allergen components Ⅰ,Der p1)IgE浓度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10月及2019年6-10月两个时间段内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52例致敏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选取同期52名性别、年龄与哮喘组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另根据≥6岁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哮喘患儿分为轻度-中度组33例,重度-危重组1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Der p1 IgE浓度,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Derpl IgE浓度及不同严重程度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Der p1 IgE浓度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Der p1 IgE浓度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血清Der p1 IgE浓度为(409.63±51.50)×103 IU/ 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14.44±8.75)×103 IU/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39,P<0.01)。轻度-中度组和重度-危重组哮喘患儿血清Der p1 IgE浓度分别为(385.81±14.75)×103、(451.00±65.45)×103 IU/ L,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7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Der p1 IgE浓度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具有相关性(回归系数1.322,OR=3.596,95%CI 2.874~8.957,P=0.003)。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Der p1 IgE表达水平较健康儿童升高,提示血清Der p1 IgE可能参与了致敏的哮喘患儿的急性发作过程。

  • 标签: 哮喘 儿童 人屋尘螨特异性Ⅰ类抗原IgE 哮喘急性发作期
  • 简介:是最重要的常年性过敏原,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患者阳性率高达70%。由于难以在环境中完全避免接触,迄今为止,过敏唯一的对因治疗措施仍是特异性脱敏治疗,即给患者皮下注射剂量逐渐增加的变应原以达到逐渐耐受的目的。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尘螨科 脱敏法 免疫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特异性免疫治疗在特异性IgE抗体阳性慢性荨麻疹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特异性IgE抗体阳性慢性荨麻疹,且均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特异性IgE抗体阳性水平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1年治疗,105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98/105);与患者治疗前相比,其治疗后的特异性IgE抗体阳性水平(1.13±0.53Ku/L)显著更低,P<0.01。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显著改善特异性IgE抗体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其IgE抗体阳性水平,并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特异性免疫治疗 屋尘螨 特异性IgE抗体阳性 慢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使用舌下含服粉尘滴剂治疗的门诊有效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对长沙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收治4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门诊护理后进行分析。结果经过门诊有针对性的护理治疗使84.1%的患者较治疗前症状明显好转,发作频率较前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舌下含服粉尘滴剂辅以门诊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门诊工作中借鉴和应用。

  • 标签: 尘螨变应性鼻炎 门诊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气道高反应性与特异性免疫治疗全身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两组患儿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其气道高反应性,常规实施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并观察治疗过程中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组有气道不良反应者较变应性鼻炎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道高反应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高反应性与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全身不良反应有相关性。

  • 标签: 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 气道反应性 不良反应 儿童
  • 简介:是国内外公认的引起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重要因素,70%以上的儿童患者是由过敏引起的。目前,防治螨虫有化学防治法和物理防治法。物理法简便、经济,如勤洗床上用品、降低室内相对湿度等,但不能去除深藏的过敏源。

  • 标签: 危害 居室 预防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床上用品
  • 简介:目的比较显微镜检方法和化学快检方法检测相同样标本的结果,建立优选的快速检测环境过敏原方法。方法选择寄宿制学校的60间宿舍,采集宿舍内寝具的样,分别用体式显微镜检方法、化学快检ACAREX方法、化学快检HH方法检测相同样本的过敏原水平。结果检测相同的样,显微镜检与化学快检方法呈现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52;两种化学快检方法亦呈现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62。结论显微镜检方法与化学快检方法均可用于环境浓度的检测,但化学快检方法因其操作的便利性,更适合过敏原在日常监测中的应用。

  • 标签: 尘螨 环境过敏原 化学快检 显微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使用舌下含服粉尘滴剂治疗的门诊有效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对长沙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收治4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门诊护理后进行分析。结果经过门诊有针对性的护理治疗使84.1%的患者较治疗前症状明显好转,发作频率较前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舌下含服粉尘滴剂辅以门诊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门诊工作中借鉴和应用。

  • 标签: 尘螨变应性鼻炎 门诊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粉尘滴剂的应用对于合并不同变应原过敏的儿童变应性鼻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8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分为观察组(粉尘滴剂)和对照组(常规基础抗过敏治疗)各39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4.87%>76.92%,χ2=5.186)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25.64%,χ2=4.523)、治疗6个月的鼻部症状评分[(18.75±1.68)分<(21.04±2.33)分,t=4.978]、治疗12个月的鼻部症状评分[(12.12±2.09)分<(15.39±2.75)分,t=5.912]、治疗24个月的鼻部症状评分[(5.05±1.28)分<(8.67±1.34)分,t=12.199]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粉尘滴剂治疗的观察组患儿中,吸入性过敏患儿(n=20)、食入性过敏患儿(n=19)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鼻部症状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粉尘滴剂是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的良好选择,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不同变应原过敏引发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粉尘滴剂均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粉尘螨滴剂 尘螨 儿童变应性鼻炎 治疗效果
  • 简介: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是近几年国内外提倡的针对变应性鼻炎的新疗法,其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1]。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吸入变应原,也是我国引起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致敏原[2]。标准化的变应原疫苗已在国内临床应用,对儿童及成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肯定,但按标准化治疗的报道还很少[3]。按照我国现行的变应性鼻炎诊疗指南[4],其总疗程应不少于2年。

  • 标签: 尘螨变应原疫苗 对变应性鼻炎 舌下免疫治疗 疗效分析 呼吸道变应性疾病 特异性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