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不同外植体对椭圆叶花锚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培养箱湿度和温度对椭圆叶花锚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在实验中观察发现,不同激素水平对椭圆叶花锚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椭圆叶花锚的愈伤组织多呈致密的团块

  • 标签: 伤组织 叶花 四川椭圆
  • 简介:摘要报告1例新生儿期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患儿生后19 h出现皮肤黄染,胆红素进行性升高伴贫血,红细胞形态检查提示球形红细胞比例增高,基因回报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2型相关基因SPTA1杂合突变c.82C>T。对于生后早期不明原因的重度黄疸患儿需注意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 标签: 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SPTA1基因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良好的血液通路是保证长期顺利血液透析的关键。血液通路的建立有多种选择,采用椭圆形切口吻合方法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建立内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费用低,成功率高,近期效果好等优点。

  • 标签: 椭圆形切口 小血管吻合法 动静脉内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骨-腱椭圆隧道与传统腘绳肌肌腱圆形隧道在治疗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89例ACL断裂患者,男48例,女41例,年龄(50.28±7.02)岁,年龄范围为18~70岁。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圆形隧道组(n=43)和椭圆隧道组(n=46)。圆形隧道组患者接受传统腘绳肌肌腱圆形隧道重建治疗,椭圆隧道组患者接受椭圆隧道及带骨块的腘绳肌肌腱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疼痛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椭圆隧道组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膝关节标准评分[(80.74±2.18)分、(90.38±2.08)分、(95.01±1.11)分]均高于圆形隧道组[(71.69±2.19)分、(79.36±2.09)分、(85.68±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椭圆隧道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02±0.11)分、(0.98±0.11)分、(0.87±0.14)分]均低于圆形隧道组[(2.03±0.19)分、(1.96±0.13)分、(1.62±0.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椭圆隧道组并发症发生率[8.7%(4/46)]低于圆形隧道组[30.2%(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椭圆隧道及带骨块的腘绳肌肌腱重建ACL能更好地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减少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椭圆隧道重建 传统腘绳肌肌腱圆形隧道重建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RVO-ME)患者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图像特征,探讨外界膜(ELM)及椭圆体带(EZ)完整性与RVO-ME患者预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随机抽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的RVO-ME初发患者30例(30眼),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与SD-OCT检查,并用OCT自带的卡尺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经黄斑中心凹500 μm半径以内的ELM、EZ缺损长度进行测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MT、ELM及EZ缺损长度与治疗后视力改善值的相关性、初始BCVA(LogMAR)与治疗后BCVA(LogMAR)的相关性以及治疗后CMT、ELM及EZ缺损长度与治疗后BCVA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视力改善值与初始CMT(r=-0.67,P<0.001)、初始ELM缺损长度(r=-0.82,P<0.001)、初始EZ缺损长度(r=-0.79,P<0.001)均呈负相关,而与发病年龄无相关性(r=-0.18,P=0.540)。初始BCVA与治疗后BCVA呈正相关(r=0.67,P<0.001)。治疗后BCVA与治疗后CMT(r=0.38,P=0.040)、治疗后ELM缺损长度(r=0.54,P=0.002)、治疗后EZ缺损长度(r=0.39,P=0.030)均呈正相关。结论:ELM及EZ的完整性可作为判断RVO-ME患者预后视力的重要指标,初诊视力也是RVO-ME患者水肿消退后预后视力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外界膜 椭圆体带 最佳矫正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CBFA)与椭圆体带缺损直径(DEZA)的变化,分析两者与视力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IMH并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23只眼(IMH患眼组)及其健康对侧眼23只(对侧眼组),以及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健康者30名30只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手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所有受检眼均采用国际标准Snellen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统计分析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3组受检眼的CBFA、DEZA。CBFA:以中心凹为中心、半径1 mm圆形区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DEZA:水平方向上椭圆体带缺失区直径。对比分析3组受检眼手术前后CBFA及logMAR BCVA的差异以及IMH患眼组组内手术前后CBFA、DEZA、logMAR BCVA的变化。3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观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手术后视力与基线各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IMH患眼组logMAR BCVA分别为1.26±0.7、0.48±0.22,CBFA分别为(1.49±0.30)、(1.92±0.17)mm2,DEZA分别为(1 080.22±576.98)、(433.78±423.04)μm。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6个月IMH患眼组BCVA明显提高,CBFA明显增大,DEZA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3、7.77、6.58,P<0.01)。IMH患眼组手术前CBFA小于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F=14.13,P<0.01);IMH患眼组手术后CBFA与对侧眼组无明显差异(t=4.32,P=0.37 ),但仍小于正常对照组(t=4.07,P<0.01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的logMAR BCVA与DEZA呈正相关(r=0.69、0.75,P<0.01);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的CBFA与DEZA呈负相关(r=-0.49、-0.89,P<0.0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logMAR BCVA与手术前DEZA呈正相关(t=2.32,P=0.02)。结论IMH患眼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BCVA明显提高,CBFA明显增大,DEZA明显缩小。手术前后logMAR BCVA与DEZA呈正相关,DEZA与CBFA呈负相关。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局部血流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椭圆体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