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药用植物是利用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系统分类的知识与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的一门科学。狭义上是指研究人类传统的或民间的有关利用植物防病治病等方面知识的一门学科。广义还涉及植物药的种类鉴定、传统分类、编目,以及活性成分的分享提取、药理学研究等。本文章通过介绍课程改革任务、药用植物现状,初步探讨了具体改革措施。

  • 标签: 改革任务 课程现状 改革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的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方法在2017年5月-2017年7月间,对本校60例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研究观察,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30)、干预组(n=30),对所有学生均进行《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的实验教学,常规组进行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干预组进行教学实验方案改进,分析两种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影响。结果干预组学生自评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提升率及学习兴趣良好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改革可改善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及学习兴趣。

  • 标签: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实验教学 现状 对策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比对探究成人及儿童水痘流行病主要临床特征;方法:以2015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本院对379例患有水痘成人及儿童实施全面比对研究。其中,206例水痘儿童为参考组,173例水痘成人为研究组,比对参考组及研究组水痘患者临床主要特征及不良表现;结果:研究组173例成人不良表现实际发生率,整体高于参考组206例水痘儿童,而临床主要特征比参考组206例水痘儿童严重。结论:水痘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成人水痘的传染性很强,因此要提高对成人水痘的防备;针对免疫缺陷及易感者,适时进行相应的免疫防护。

  • 标签: 水痘 流行病学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比对探究成人及儿童水痘流行病主要临床特征;方法:以2015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本院对379例患有水痘成人及儿童实施全面比对研究。其中,206例水痘儿童为参考组,173例水痘成人为研究组,比对参考组及研究组水痘患者临床主要特征及不良表现;结果:研究组173例成人不良表现实际发生率,整体高于参考组206例水痘儿童,而临床主要特征比参考组206例水痘儿童严重。结论:水痘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成人水痘的传染性很强,因此要提高对成人水痘的防备;针对免疫缺陷及易感者,适时进行相应的免疫防护。

  • 标签: 水痘 流行病学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相关的流行病特征进行分析,以掌握膜性肾病的相关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膜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病理特征与流行病特征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所选膜性肾病患者当中,肾病综合征患者占比最高,其次为肾炎综合征与单纯蛋白尿患者,且病理Ⅰ、Ⅱ期患者数量较多,电子致密物沉积部位多为基底膜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则多以IgG与C3为主。结论针对患有膜性肾病的患者,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等进行观察分析十分重要,这对于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膜性肾病 流行病学 病理 特征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织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将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120名诊断结果符合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医务人员调取患者基本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按照其肿瘤良性、恶性以及交界性将患者平均分为三组。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后,确认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病理特征以及患者的免疫组化特征,分析三组患者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针对患者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三组患者的发病位置和病症分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三组肿瘤患者的直径进行对比,发现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结果中,针对患者免疫组织特征进行分析,120名患者中共有112名患者CD117呈阳性,阳性率为93.33%;87例患者CD34呈阳性,阳性率72.50%,三组患者免疫组化各阳性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选择病理切片检查方案,并配合免疫组织学联合检测,能够有助于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度,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全面且可靠的参考信息,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学特征 诊断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促进我国植物药与西药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并且提供相关有效依据,避免一些不良药物相互作用,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达到高效、安全用药的目的。方法调查有关植物药以及西药有关药动方面的书籍论著,对植物药与西药的药用进行研究调查,并且分析植物药与西药相互作用机制与特点。结果植物药与西药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与植物药与西药的生产方法都有可能影响相互作用的发生。结论植物药与西药在配伍上与药理学上的有着协同作用以及拮抗作用,必须加强药动植物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分析以及了解更深的药理作用,这样便于临床上将植物药和西药有效联合使用,提高药物的效果。

  • 标签: 药动学 植物药 西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CT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60岁以上42例阑尾炎患者作为急性阑尾炎组,另外选取60岁以上的42例老年患者为非阑尾炎组,比较两组CT影像特征和临床特点,包括阑尾周围改变情况,管径、管壁和官腔情况。结果:CT征象下:急性阑尾炎组阑尾平均管径(12.22±3.59)mm,高于非阑尾炎组,阑尾管径增粗在6mm以上40例(95.24%)高于非阑尾炎组(78.57%),管腔粪石9例(21.43%)高于非阑尾炎组(2.38%),管腔积气(2.38%)低于非阑尾炎组(30.95%),管壁增厚3mm以上8例(19.05%)高于非阑尾炎组(2.38%),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学 腹部穿孔
  • 简介:摘要: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和生活作息方式的改变,肺癌作为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现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第1位。其中一部分早期肺癌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与良性肺部病变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别,痰细胞检查和胸部X线,作为筛查工具,没有表现出理想的效果,肺癌的检出率仍较低。目前胸部CT在肺癌筛查中表现其独特的优势,如检出率高,无创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将孤立性肺结节定义为肺内孤立存在的、近圆形、边界清晰、直径3mm以内肺部实性病变,周围不伴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等。本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经阜阳市人民医院影像科诊断的10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胸部CT表现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影响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为鉴别诊断结节良恶性提供依据。

  • 标签: 孤立性肺结 CT影像学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栓塞患者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2例肺结核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结果:肺结核病变以小叶中心结节等为主,肺栓塞以肺门、肺段血管栓塞为主。两组患者肺结核病变的大小、数量、部位、性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肺栓塞组肺动脉主干内径、肺动脉分支内径均显著大于肺结核组(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肺栓塞患者的肺结核病变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似,但肺栓塞患者肺动脉内径显著增宽。

  • 标签: 肺结核 肺栓塞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甲状腺腺瘤实施超声诊断的价值及影像特征。方法:研究疑似甲状腺腺瘤患者,范围:2021年7月-2023年7月,80例资料,经病理活检前实施超声诊断,以病理活检为标准,观察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的检出率以及血流信号特征。结果:超声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包膜、晕环、边界清晰、内部实回声、病灶单发检出率低于甲状腺腺瘤,诊断准确度为(78/80)97.5%,组间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腺瘤具有重要意义,可经过在内部回声性质、包膜、晕环、边界是否清晰上评估疾病类型,临床诊断准确度较高。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腺瘤 结节性甲状腺肿 诊断价值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NCP) 患者胸部 CT 影像特征表现,探讨其对 NCP 临床诊治的价值。方法:回顾 性分析本院目前收治已确诊 NCP 的 30 例患者完整影像资料,重点观察有无胸部 CT 异常,并对胸部 CT 异常阴影的病变分布、形态、密度、位置、分期进行分析。结果 : 胸部 CT 扫描发现 28 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异常阴影。病变分布 : 单侧单叶 ( 右肺中叶 ) 病变 2 例 (7.14%), 单肺多叶病变 1 例 (3. 57%), 双肺多叶病变 20 例 (71.43%) ,双下肺病变 2 例 (7.14%), 双中下肺 3 例 72%) ;病变位置 : 病灶远离肺门 , 位于周边部位 15 例 (53.47%), 同时累及周边和中心 13 例 (46.43%) ;病变形态 : 病灶表现为斑片状、部分融合呈大片状 12 例 (42.85%) ,球形 11 例 (39.29%) ,两者都有 5 例 (17. 86%) ;病灶密度 : 磨玻璃样改变 11 例 (39.29%) ,实变 11 例 (39.29%) ,两者均有 6 例 (21.42%) ;病变分期:早期 11 例 (39.29%) ,进展期 13 例 (46.43%), 重症 4 例 (14.28%) 。结论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具有特征性的胸部 CT 影像表现 ;CT 扫描及影像分期有助于新冠肺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动态评估,可用于临床治疗实践。

  • 标签: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T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腺病毒肺炎临床和胸部影像特征。方法:对我院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回归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胸部影像特征。结果:60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以男性居多,年龄大多集中在6个月到2岁之间。重症腺病毒肺炎在春季和冬季更容易发生。典型症状包括肺部湿啰音、哮鸣音、发热等,部分患者还有咳嗽和气促等症状。一些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气道畸形。并发症在60例患者中普遍存在,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最常见,也有部分患者出现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电解质紊乱。 重症腺病毒肺炎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为主,同时联合抗菌药物和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总有效率为80.00%(48/60),有12例患者治疗无效。 影像表现上,大多数患者肺部实质受损,双肺多见斑片状或片状浸润阴影。少数患者可见胸腔积液、胸膜改变和肺不张等。结论: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常常出现呼吸道症状,且症状较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在胸部影像学上,重症腺病毒肺炎主要表现为肺部实质受损。

  • 标签: 重症腺病毒肺炎 临床特点 胸部影像学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肺部影像特征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80例的肺部影像资料与临床资料,根据肺部影像改变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每组40例,表现为间质性浸润或点片状改变者为观察组,表现为胸腔积液、肺实变与肺不张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肺部影像特征、临床特点等。结果观察组患儿点片改变者为20例、间质性浸润改变者为7,6例没有发热。对照组患儿存在肺段实变影改变,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7例,均反复发热。(P<0.05)。两组患儿CRP对比,差异明显(P<0.05),PCT对比,没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通过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肺部影像特征与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儿童是否患有支原体肺炎,从而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 标签: 儿童 支原体肺炎 肺部影像学 特征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童EB病毒感染的流行病调查及血清特征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纳入我院80例EB抗体检测阳性儿童为观察对象,所有儿童均在入院后完成EB病毒抗体检测,按照不同抗体的检测情况对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别为原发性感染组、亚急性感染组与既往性感染组,对其流行病调查及血清特征展开分析。结果:原发性感染组患儿在肝脏肿大症状发生率高于亚急性感染组患儿,脾肿大症状发生率低于亚急性感染组患儿,(p<0.05);两组发热、皮疹、咽喉炎、眼睑浮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发生率比较,(p>0.05);原发性感染组患儿的DNA病毒载量、血生化平均浓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以及异常率均高于亚急性感染组患儿与既往性感染组患儿,(p<0.05);原发性感染组患儿、亚急性感染组患儿与既往性感染组患儿EBDNA载量病毒与血生化指标(ALT、AST、LDH)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8、0.609、0.772。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属于较为复杂的临床疾病,且无典型性性,病情严重,可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为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诊治,需加强临床对EB病毒感染的认知,并结合临床症状、DNA载量、血生化平均浓度等指标进行早期诊断。

  • 标签: 儿童EB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 血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对急性脑出血(IC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6—2023-6医院治疗的110例急性ICH患者,根据发病30d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估预后,GOS0.05),CT增强扫描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渗漏征阳性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CT影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的中医症候特点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录的200例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比较肺炎的中医症候特征以及影响不同肺炎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0例肺炎患者的中医症候学分布特征包括本虚征以及标实征。其中本虚征的分布为气虚征17.5%;气阴两虚征4.5%;阴阳两虚征31.5%。标实征的分布为痰热征25.5%;热毒征21.5%;血瘀征20.5%;痰湿征6.5%;瘀热征18.5%;湿热征7.5%。综合患者本虚征以及标实征,得到患者的中医征型分布情况为痰热闭肺征51.5%;阴阳两虚蕴毒征28.5%;痰热蕴毒征7.5%;气阴两虚征6.5%;气虚血癖痰阻征6.0%。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65岁、既往病史、咳嗽、低蛋白血症、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以及意识障碍等,P值分别为0.005、0.007、0.024、0.011、0.003、0.028、0.031以及0.005。结论肺炎患者的中医症候特征分布主要为痰热闭肺征、阴阳两虚蕴毒征、痰热蕴毒征等,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咳嗽、低蛋白血症、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以及意识障碍等可能是其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肺炎 中医症候学 相关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总结肝脏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SEP)的超声、CT及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MRI(Gd-EOB-DTPAMRI)影像检查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7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例肝脏SE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超声造影、CT平扫及增强扫描、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MRI检查。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术后患者门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1月12日。影像检查记录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密度或信号、强化特征、继发表现。记录手术治疗情况、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术后恢复情况,随访期间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示右半肝s7段探及范围约24mm×19mm的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动脉相迅速增强。腹部CT检查:平扫期右半肝团块状稍低密度影,CT值为34-64HU,边界清楚,邻近肝脏包膜无明显外凸。CT增强检查动脉期示包块明显均匀强化,其内可见肝右动脉后上段分支走行;门静脉期包块持续强化,强化程度稍低于正常肝实质,CT值为77-102HU;平衡期包块强化程度减低,cT值为41-98HU。动脉期最大密度投影图像示包块内可见增粗血管影走行;门静脉期最大密度投影图像示包块与肝右静脉、下腔静脉毗邻,邻近肝右静脉受压移位改变。Gd-EOB-DTPAMRI检查:右半肝稍长T。、稍长T2信号影,边界清楚,信号均匀,其内未见明显脂质成分及出血、钙化。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均匀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肝实质;平衡期强化减低;肝胆期呈低信号,包块与下腔静脉、肝右静脉毗邻,肝右静脉呈受压移位表现,肝脏未见明显肝硬化结节表现。完善检查后,患者行腹腔镜右半肝占位性病变切除术,�

  • 标签: 肝脏肿瘤 髓外浆细胞瘤 断层成像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