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梁启超的档案观○覃兆刿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他既是我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言论界的骄子”,又是我国近代学术巨匠。其关切时代脉搏,“笔锋常带感情”的风格,曾为无数知识分子所倾慕,连胡适这样的通才巨才也一度“望之...

  • 标签: 梁启超 档案文献 太平天国 《中国历史研究法》 政治史料 戊戌变法
  • 简介:又到了一年一度、春寒料峭的2月,不禁想起了80多年前,广惠寺公祭梁启超一事。那真是名寺名人,相映生辉。那是1929年2月17日(阴历正月初八),公祭梁启超的活动在北平的名刹广惠寺隆重举行。广惠寺的兴衰广惠寺坐落在宣武门外、广安门内的老墙根一带,此地旧名"司家坑",明清两代属宛平县宣北坊地界。

  • 标签: 梁启超 公祭 宣武门
  • 简介: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他既是我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更是一位史学巨匠。他于20世纪20年代完成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及《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对我国近代史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本世纪我国最早的史学理论体系。《中国历史研究法》是梁启超多年研究中国史学的治学经验总结,其中也涉及了不少关于档案的论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梁启超对档案方面的见识也是比较早的。戊戌变法前六七年,

  • 标签: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 编纂思想 20世纪20年代 史学理论体系 史料
  • 简介: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使用过。习惯上所说的“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乃至外国人将中国称之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称谓。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集中反映的也是一种相时秩隘的朴素的种族意识。

  • 标签: 中华民族 梁启超 民族观念 “民族” “华夏” “支那”
  • 简介:“欧游”后梁启超提出了建设“世界主义的国家”的主张,通过对个人、国家、世界之关系的重构,为国家建设重新确立了“个人”和“世界”两个维度的价值规约。这一国家观的转变显然超越了其前期的思想,但是这种传统主义的价值取向并不能为现代国家的建设提供真正有效的规范和约束。

  • 标签: 梁启超 国家观 世界主义 个人 价值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