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东天山地区的构造格局一直是地质界争议的问题之一.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于东天山库沙垄地区康古尔塔深大断裂北侧灰岩中,发现了Streptognathodussuberectus,Idiognathoidessinuata等牙形石,确认其地质时代为晚石炭世达拉阶,该套地层归属哈尔里克地层小区底坎儿组,具有弧后盆地建造特色.底坎儿组的分布限定了康古尔塔断裂带的北界,在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及大地构造边界确认等研究中意义重大.

  • 标签: 东天山 库姆塔格沙垄 牙形石 晚石炭世达拉阶 底坎儿组 康古尔塔格深大断裂
  • 简介:江南造山带是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自中元古代以来多期作用形成的造山带。主体形成于晋宁期,东段出露自北向南为九岭被动陆缘(Ⅲ),障公山弧后盆地(Ⅱ)和怀玉火山岛弧(Ⅰ)。各单元之间以宜丰-伏川蛇绿混杂岩带和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相拼贴。后期被赣江断裂、赣东北断裂左行平移成西、中、东三部分。沿赣东北断裂带燕山期形成了该区重要的岩浆带和铜、金、银、铅、锌成矿带。

  • 标签: 蛇绿混杂岩带 火山岛弧 江南东段
  • 简介:尔一带的前震旦纪古老变质岩系为一系列的变质核杂岩。其内核由早—中太古代古陆核组成,外核为晚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变质岩系构成的多层次构造增生楔,并有多期剥离断层配套。新元古宙代晚期震旦系为盖层。它是地壳多期伸缩构造的产物。变质核杂岩体是一个有利于成矿的构造体系。辛尔变质核杂岩构造是一个对有色和贵金属等矿产成矿的有利构造

  • 标签: 辛格尔 变质核杂岩 增生楔 剥离断层 滑脱系 盖层
  • 简介:新疆卡斯特调查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在总结调查区1:5万煤田地质填图工作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及钻探资料,对该区含煤地层特征及成煤沉积环境进行研究。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早、中侏罗世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沉积环境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相为主。全区可采煤层为西山窑组B1煤层,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该组地层含煤性较好,煤层厚且稳定。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沉积环境 聚煤规律 八道湾组 西山窑组
  • 简介: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完成的大别山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大别山的中深变质杂岩解体为变质变形侵入岩和变质表壳岩两部分,但所建立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大多沿用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层名称。与之同期,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发现以来的地质研究也揭示出大别山中深变质岩的主体为正片麻岩,并以变质特征及其构造属性划分出4个构造单元。本文依据前人的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将大别山的变质地层划分为4个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单位,3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论述了它们与区域地质调查所划分的地层单位的对比,以及与4个构造单元的对应关系。

  • 标签: 大别山 变质地层 构造单元
  • 简介:皖北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第四系广为覆盖,地质研究程度因此受到相应的制约。本文结合地质和物性等资料,在对1:20万重磁资料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对皖北地区主要断裂驾进行了解译,认为皖北地区主要发育北北东、北西西、近东西等走向的断裂,另在徐州至宿州发育弧形断裂;其中北西西走向断裂发育时间相对较早,近东西次之,而北北东走向断裂发育时间相对最晚,晚期发育的断裂错断了早期发育的断裂。

  • 标签: 皖北地区 重磁场 断裂格架
  • 简介:却勒塔一带下石炭统小热泉子组为一套滨浅海相火山岩夹少量正常沉积碎屑岩建造,上被上石炭统底尔组不整合覆盖,火山岩组合以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最为发育.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小热泉子组火山岩主要属钙碱性系列,一般以富钠为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布型式与火山岛弧钙碱性火山岩分布型式基本吻合.

  • 标签: 东天山 小热泉子组 火山岩 岛弧
  • 简介:喀拉塔南变质核杂岩位于东天山地区中天山古陆中,为大陆边缘型变质核杂岩构造,该核杂岩原为EW长椭圆形,后被断裂破坏现呈半圆形,变质核杂岩由内核、滑脱系、盖层三单元构成,内圈为内核,由喀拉塔岩群片麻岩和同构造侵入体组成;中圈为滑脱系,由喀拉塔岩群片麻岩、兴地塔岩组片岩和长城系星星峡岩群变碎屑岩组成,发育叠瓦状剥离正断层,与内核之间为主剥离断裂;外圈为盖层,由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组成,喀拉塔变质核杂岩构造时代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

  • 标签: 喀拉塔格 变质核杂岩 内核 滑脱系 盖层 剥离断裂
  • 简介:系统分析记录库鲁克塔地块西段青白口系及古元古代基底顶部构造样式,认为其变形组合特征总体反映了NW向顺层拆离滑脱构造机制。青白口系顶部卷入变形流纹岩及南华系底部未变形流纹岩测年数据显示,本次滑脱构造变形时代限定在(841.0±1.4)Ma738.9±5.4Ma,表明构造变形可能对应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为此次构造事件塔里木东北缘地壳变形记录。更多还原

  • 标签: 库鲁克塔格西段 新元古代 伸展构造
  • 简介:层序地层学理论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等时界面的建立,可帮助确定层序边界、最大湖泛面等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关键界面,并可在建立的等时架内实现目标岩性体形态的精细雕刻。进一步验证并划分地震层序边界、准层序组的边界以及各体系域相对应的沉积相带的演化过程。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项地球物理新技术、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地震资料的潜在信息,为层序地层研究所用并最终落实岩性圈闭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 标签: 层序地层格架 精细解释 层位标定 储层预测
  • 简介:却勒塔韧变形带位于新疆东天山却勒塔一带,构造上属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中的准南陆缘活动带.变形带由下石炭统干墩组组成,为一套糜棱岩化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带内向南陡倾的片理极为发育,片理面上广泛分布方向各异的透入性拉伸线理,形成构造动力变质片岩.动力变形变质岩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1.10以上,磁面理很发育,F值最高可达1.23,磁化率椭球扁率E>1,磁椭球的形状因子T>0.X光岩组分析显示:构造岩的绿泥石和绢云母发生明显的定向,组构对称.根据区域对比,却勒塔韧性变形带是中天山秋明塔什-黄山巨型韧性挤压带的一部分,属其北部边缘过渡带范围.与邻区小热泉子铜矿和土屋铜矿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成矿环境.其作为区域巨型韧性挤压带的一部分,起源于东天山觉罗塔晚石炭世碰撞期共轴挤压造山作用,属共轴应变韧性挤压带,应变类型属压扁应变.

  • 标签: 东天山 变形带 韧性变形 变形变质 成矿环境 动力变质
  • 简介:塞拉加兹塔群主要分布在柯岗断裂以东阿喀孜达坂-苏皮克牙一带,是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陆缘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为一套双峰式火山岩夹少量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石英角斑岩、角斑岩组成。采用LA-ICP-MS方法测定锆石U-Pb年龄值(841.6±2.1)Ma,反映其时代为青白口纪,代表塞拉加兹塔岩群原岩生成年龄。从火山岩的沉积学、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火山岩形成于板内拉张后期近洋壳的陆缘裂谷构造环境。

  • 标签: 西昆仑 塞拉加兹塔格岩群 地质特征 构造环境
  • 简介:结合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实例,介绍瞬态瑞面波勘探技术在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解决沿线高边坡、深路堑、桥梁、隧道进出口的岩土分层,给出基岩风化分带等工程地质问题,省时、省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标签: 瞬态瑞雷面波 公路勘察 频散曲线 岩土分层
  • 简介:塔中南部台缘上奥陶统良里塔组主要发育台缘滩和台缘礁储层,储层空间主要为粒内溶孔、铸模孔、粒间溶孔及沿缝合线溶蚀作用形成的扩溶缝和溶洞。通过岩心、测井、薄片及阴极发光分析,认为储层主要受沉积相、同生溶蚀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及构造裂缝叠加控制。同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是储层形成主要因素,主要受层序界面和高频层序控制。埋藏溶蚀作用主要由缝合线扩溶作用控制,构造裂缝改善了储层储集性能,为埋藏溶蚀作用及新孔隙系统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 标签: 台缘礁 台缘滩 同生溶蚀 埋藏溶蚀
  • 简介:据国内外近海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运用基准面正弦式变化和衡定泥炭堆积速率,图解不同可容纳空间条件下泥炭堆积特征,认为可容纳空间与泥炭堆积相互作用决定泥炭堆积和终止时间点、泥炭堆积持续时段及有利时期,理论上,任何体系域都有形成区域广泛分布煤层的可能。气候条件是衡量泥炭生长速率的指标,地下水位决定了泥炭堆积的潜在有效可容纳空间。

  • 标签: 层序地层 可容纳空间 泥炭堆积 基准面 地下水位
  • 简介:新疆库鲁克塔阔克苏地区基性岩墙群由一系列北西向延伸的辉绿岩岩墙组成.测得辉绿岩^3He/^4He值为2.03×10^-7.1×10^-7.明显大于放射性成因的^3He/^4He值,远远小于地幔的^3He/^4He值.^40Ar/^36Ar值变化范围为803~1214,表现出明显的相对于空气的^40Ar过剩,^40Ar/^36Ar初始值为507.辉绿岩He、Ar同位素特征是原始地幔和放射性成因源或地壳源的混合结果,它可能与塔里木、天山构造带发育的早二叠世裂谷作用有关.同时也暗示,上述地区的裂谷作用可能受到更深层次的构造活动的控制.

  • 标签: 地壳 地幔 岩石 稀有气体同位素 基性岩墙群
  • 简介:沙雅西—轮台地区卡普沙良群亚列木组为一套棕红色陆相碎屑岩沉积,包括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砾质滨岸等沉积体系,多呈扇形。岩性较粗,通常具有较高的原始孔隙度,是有利的油气储集体,按储层的好坏可分为4类储层区。

  • 标签: 沙西—轮台地区 亚格列木组 沉积相 储层评价
  • 简介:通过沉积盆地地壳动力学分析及沉积体系的识别与划分,首次提出并建立了龙门山中生代前陆盆地等时地层架的充填生长模式。中生代盆地的发育、生长可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T33—J11)为大巴山-米仓山前陆盆地期,它是以北部大巴山、米仓山为物源区向南展布;第二个时期(J12—K1)为龙门山-大巴山叠合前陆盆地期。早侏罗世中、晚期龙门山完全升起成为陆源剥蚀区,此时大巴山、米仓山仍为物源区,这两个物源区为线状并呈钝角相交向东南展布。

  • 标签: 大巴山-米仓山 龙门山 前陆盆地 时间地层格架 盆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