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无脊椎动物——一种珊瑚虫具有许多同脊椎动物人类相同的基因。让研究人员更加感到意外的是,在苍蝇和蠕虫这类动物身上并没有找到某些珊瑚虫和人类相同的基因。新的发现导致人们对利用苍蝇和蠕虫作为模式生物揭示人类基因的某些研究提出了疑问。

  • 标签: 人类基因研究 苍蝇 蠕虫 模式生物 表达序列标记 基因丢失
  • 简介:2005年10月29日,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也成为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的国际总部。

  • 标签: 蛋白质组计划 研究中心 北京
  • 简介:基因芯片(Genechip),又称DNA芯片、DNA微阵列(DNAmicroarray),包括寡核苷酸微阵列(Oligo-microarray)及DNAmicroarray,是生物芯片(biochip)中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分支。一般可分为基因表达谱芯片和DNA测序芯片。现就基因表达谱芯片在中医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中应用思路及前景作一探讨。

  • 标签: 基因表达谱芯片 中医学 经脉脏腑相关研究 基因芯片技术
  • 简介:哺乳动物从受精卵发育到胚胎的过程中头的位置是怎样决定的?日本学者近日通过老鼠实验查明了其中的原理,这对利用受精卵等培育器官、组织用于再生医疗很有帮助。

  • 标签: 日本 老鼠实验 动物 头部位置 LEFTrYl基因 CERL基因
  • 简介:蛋白激酶C(PKCs)最早是由Nishizuka等人于1977年在鼠脑中发现。迄今为止,人们通过分子克隆及酶学分析等已发现了14种PKCs同工酶(亚型),它们广泛地分布于生物体内的各种组织,其中以神经组织含量最为丰富。PKCs不同亚型可使不同的底物蛋白磷酸化和

  • 标签: 蛋白激酶C PKCs 缺血/低氧预适应 机制 钙离子 腺苷
  • 简介: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缺血,低氧损伤可导致患者语言障碍、瘫痪、意识丧失及死亡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一直是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的重点。1986、1990年,美国学者Murry和日本学者Kitagawa等分别在心脏和脑发现了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即缺血,低氧预适应现象(I/HPC),为临床治疗中风等缺血/低氧性疾病开辟了新的道路。因此,对I/HPC机制的研究,尤其是对参与I/HPC形成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蛋白激酶C家族(PKCs)在缺血广低氧损伤和预适应形成中作用做一简要概述。

  • 标签: 缺血/低氧损伤 缺血 低氧预适应 蛋白激酶C
  • 简介: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表示,通过与中国和新加坡的同行开展合作,他们成功获得了H5N1禽流感病毒中最重要的一种蛋白的晶体和特征结构,并发现如能阻断该蛋白中的两种亚单元的结合,将有望找到对付流感病毒的新药或疫苗。

  • 标签: H5N1禽流感病毒 结构特征 蛋白 科学家 国家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
  • 简介:脑缺血预适应是神经细胞对抗缺血刺激产生的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即通过事先适度的缺血预刺激处理后,脑组织对随后的致死性缺血具有一定的防御和保护效应。近年来,对于参与这一内源性保护机制的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标签: 缺血预适应 大鼠脑 表达量 酸化水 JNK 蛋白
  • 简介:从1980年代开始,在美国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被我国许多专家、决策者和管理者认定是考核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学术水平,以及衡量整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普适标尺。受此观点支配,形成了我国的“SCI核心期刊”政策:科研人员要想获得经费和晋级就必须想方设法不断地发表SCI论文。

  • 标签: 核心期刊 SCI 科学 中国 科研人员 学术水平
  • 简介:在全国上下喜庆中国首次载人飞行成功的日子里,中国生理学会于2003年10月16日-18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了《21世纪中国生理学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我国生理学及相关学科的院士、长江学者、优秀老、中、青生理学家以及海外华裔和港台知名生理学家80余人

  • 标签: 华裔生理 后基因组时代 大会后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