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苏联在北极圈海上的成功勘探,已从巴伦支海扩展到环境更加恶劣的邻近的喀拉。最近由莫斯科当局和非官方的石油界人士透露:亚马尔半岛喀拉大陆架的浅水区可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巨型和超巨型的海上气田集中区。毫无疑问,在喀拉第一个气田发现的天然气储量超过了苏联已开发的里海、黑海和鄂霍次克近海区的总和。鲁萨诺夫斯考耶气田是喀拉发现的第一个气田,发现于1989年,它距离亚马尔半

  • 标签: 苏联 巴伦支海 喀拉海 油气勘探成就
  • 简介:1正常退与强制退在VanWagoner等(1987)的早期层序地层学概念中,体系域被定义为一连串同期的沉积体系。他们将层序划分为Ⅰ型层序(包括低水位、进和高水位体系域)和Ⅱ型层序(包括陆架边缘、进和高水位体系域)。但随着层序地层学的应用推广到被动边缘以外的地区,这些概念、术语和地层模式都有了变化,如Ⅱ型层序的概念已基本被废弃,而强制退的沉积模式被提出来了。根据以往的概念及对现代和古代沉积物的研究,可识别出2种退,即正常退和强制退。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受到容存空间及沉积物供给量的影响,故退发生于2种特定条件下:(1)输入海岸的沉积量超过容存空间的增加量,即(△Vs/△t)>(△Va/△t)式中Vs代表供给海岸的沉积物体积,Va代表沉积物作用的现有空间,t为时间;(2)相对海平面下降。这2种情况下海岸线均向海迁移(图1)。

  • 标签: 强制海退 概念 层序地层学 体系域 正常海退
  • 简介:在充分了解万盆地基底地质结构和地层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盆地的成因机制和地质构造演化史,探讨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并初步确定了盆地的含油气远景。

  • 标签: 南海 万安盆地 油气地质特征 地层 地质构造 油气远景
  • 简介:盆地位于我国南沙海域西南部,是一个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沉积层为上始新统一第四系,其最大厚度达1200m,勘探成果证实该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研究和油气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盆地含油气系统,并应用盆地模拟成果研究了盆地充载系统的特征及其与油气藏分布的关系。

  • 标签: 南海万安盆地 油气充载系统 特征 含油气系统
  • 简介:安塞油田坪桥北区通过四年勘探与开发,已具有一定的石油生产能力。素有“磨刀石”之称的延长组低渗透储层,通过这几年钻探发现主力油层为长4+52、长61和长62,油层厚度达20余m,油层层数、油层厚度、地质储量和油井产量都有明显的增加。本文从储层评价入手,较系统研究了坪北油藏的沉积特征、储油层物性、储层非均质性、孔隙结构、储油层平面分布、储层分类和评价。

  • 标签: 安塞油田 坪桥北区 特低渗透油藏 储层评价 沉积特征 油层物性
  • 简介:目前南中国石油勘探形势高涨,在湄公盆地(九龙、头顿)、南昆山盆地(昆仑)、万西盆地,已钻探160多口井,其中有80多口井钻遇前第三系基岩,大熊-1井和01-B-1X井完钻地层为花岗岩。湄公盆地沉积岩厚约7000m,主要是非海相第三系碎屑岩。主要烃源岩为裂谷期渐新统湖相泥岩,中新统上部海相泥岩可能为潜在烃源岩。目的层为中新统、渐新统砂岩及前第三系基岩潜山。南昆山盆地及万西盆地沉积岩厚度>7000m,主要为海相第三系碎屑岩。烃源岩为渐新统—下中新统海陆过渡相到深海页岩。目的层为渐新统—下中新统砂岩、中中新统—上新统下部碳酸盐岩和礁以及前第三系基岩潜山。

  • 标签: 南海 湄公盆地 万安西盆地 油气勘探
  • 简介:坪北区块属于低压、低渗透油藏,为提高压裂开发效果,于1998~2000年进行了压裂整体改造研究工作。通过地应力方向测试、地应力剖面测试等措施,取得地层岩石力学性质参数,以油藏研究为基础,以数字模拟为手段,采用三维压裂设计软件,优化施工设计,确定了“小排量、高砂比、深穿透”的压裂施工方案。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裂缝与井网匹配合理,开发效果良好。

  • 标签: 江汉油田 坪北区块 特低渗透油藏 地层压裂 改造技术 压裂开发
  • 简介:我国近海已发现的油气大部分产于陆相第三系,为开拓找油新领域,解决好目前油气地质储量不足的问题,提出寻找中生代海相油气,为此,从探讨南海提斯演化历史入手,阐述了海相油气的成烃-成藏地质条件和沉积环境,并将珠江口地东部潮汕坳陷,台西南盆地和南海北部陆坡区列为勘探的首选地区。

  • 标签: 特提斯 海相油气 南海北部 成烃 成藏 中国
  • 简介:盆地是南海西南部陆架上的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晚始新世以来,受盆地东界断裂-万断裂的多期活动及全球海平面控制,盆地经历了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内陆湖泊到晚渐新世的海湾及早中新世以来的滨,浅海-半深海环境的发育历程,盆地内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的生成,运移与聚集都受沉积特征的强烈控制,内陆湖泊环境中的湖相泥岩段和海湾环境的海湾相泥岩段有机质含量高,是重要的烃源岩,三角洲砂体,浊积砂体,扇三角洲砂体,深切河谷内的河道砂体,碳酸盐台地及其斜坡脚的塌积岩是有利的储集岩体,上新世早期的进和高水位期间形成的凝缩段是区域稳定的盖层,其各阶段发育的凝缩段多为局部性盖层。

  • 标签: 万安盆地 沉积发育史 油气生储盖层 层序地层学
  • 简介:储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异常复杂,传统数学难以精确描述,大量的测井、沉积、地震资料表明,储层的非均质性具有分形特征,根据R/S分析方法可以定量描述储层垂向分布特征,以地震和沉积资料为约束,通过分形插值算法确定出储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对辽河油田开13井区,牛心坨地区做了大量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分形模型较好地定量描述了储层非均质性的宏观分布规律,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可信度,与地震解释,地质研究结合在一起,能进一步减少储层描述的不确定性。

  • 标签: 分形理论 井间储层描述 应用 研究 R/S分析 分形插值
  • 简介:1前言源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盆地、以地震地层学为基础的新兴地层学分支学科——层序地层学是70年代末形成的。由于该理论在指导油气勘探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功,因而自80年代初一经被引入我国立即受到了国内同行的关注,特别是受到了石油部门有关科研、生产单位的高度重视,现已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应用研究热潮。但是,不同学者在应用该理论时由于理解上的差异、所涉及的实际问题不同、采用的标准不同,结果导致对层序地层学理论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有争议、亟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层序地层学中所存在的有关概念加以论述,与同行进行讨论,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用该理论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更多还原

  • 标签: 层序地层学 理论 地震地层学 准层序 叠置形式
  • 简介:应用层序地层学进行地层研究,在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要采用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研究陆相地层的烃源岩分布,要以二级层序为基本单元;研究海相或海陆过渡相地层的储盖组合,要以三级层序为基本单元;在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包括开发区)寻找地导圈闭,要以四级或更高频层序为基本单元。层序地层学的主要贡献是它能够提供统一的、比传统的地层单元组更细的年代地层单元,从而提高了年代地层对比的精度和沉积相预测的准确性。

  • 标签: 预测 勘探目标 层序地层学 珠江口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