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完善职业暴露保障体系。方法结合卫生部制定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对4例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及时有效的处理,4起职业暴露均未发生HIV感染事件。结论医护人员应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医疗机构应强化职能部门管理工作,建立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风险的保障机制,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

  • 标签: HIV职业暴露 处理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法医会面对各色各样的尸体,而在尸检过程中暴露的安全问题,是最重要,其是否存在有传染病与危险毒物等,或已知或未知,而现实则是,不缺乏法医尸检后被感染的事例。国内对“法医的职业暴露”虽无明确定义,但显然,在尸检过程中,法医一直暴露于各种危险之中。

  • 标签: 尸检 职业安全 防护措施 暴露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职业暴露防护对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的影响及预防处理措施,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参加调查的5200份医务人员资料进行分析(每年1300份),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在院期间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人员0、6个月乙型肝炎五项定量分析检测报道,分析职业暴露防护对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结果调查的5200份问卷调查中,79例医护人员发生HBV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52%,其中主要以护士为主,占58.23%;不同年份中2013年HBV职业暴露人数最多,其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结论职业暴露防护能有效降低乙型肝炎职业暴露,本院通过完善职业暴露上报时间、预防用药及防护体系,加强免疫疫苗接种力度后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职业暴露防护 乙型肝炎病毒 影响 处理措施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目前对职业暴露说得最多的是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临床实验室是一个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工作场所,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保护实验室医务人员的健康,防止污染向实验室外扩散,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污染 职业暴露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站采血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并探索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观察每日采血流程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了解采血职业的危害和安全措施。结果空气消毒,化学因素,锐器刺伤,接触到血液和接触受污染的血液和心理因素是采血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采血护士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按照标准的做法,以防止职业危害。结论加强职业风险保障血液管理,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控制程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采血工作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过程中,这将进一步降低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风险。

  • 标签: 采血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认识及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消除暴露人员的焦虑、恐惧心理。笔者通过对一例护理人员针刺伤引起的HIV职业暴露后积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HIV职业暴露 应急处理 心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常见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拟以我院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按11的配对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采取职业危害因素预防管理,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认真分析手术室常见职业暴露的因此,并且做好预防措施,能够改善手术室护士的焦虑不良情绪,对改善健康,缓解身心压力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手术室 职业暴露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血站采血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观察预防及处理效果。方法选取本血站采血人员86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采血,预防组在分析HIV感染原因的基础上,加强对HIV职业暴露的预防。结果预防组采血人员HIV知识(98.48±0.15)分、预防知识(99.00±0.04)分、处理知识(99.17±0.06)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站应加强对采血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HIV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知识的掌握水平,降低HIV感染率,提高自身的安全性。

  • 标签: 采血人员 HIV职业暴露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医学检验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防护和应急处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全体检验人员为研究对象,统计出现职业暴露类型与原因。结果: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检验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20例,其中采血针头刺伤皮肤占7例,6例检验人员为血液、体液、化学试剂污染皮肤和黏膜。4例检验人员为负压管破裂,形成划伤,3例检验人员为仪器针头戳伤。所有检验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均采用了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通过统计发现职业暴露以皮肤暴露为主,通过传染性暴露源和化学损伤性暴露源进行传播。结论:医学检验人员在进行工作过程中,要充分重视防护,避免职业暴露,当发生暴露时应进行应急处理,降低风险。

  • 标签: 检验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 应急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检验科医护工作者职业暴露情况,总结有效的防护与应急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检验科检验工作者共计25例,时间分布界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统计分析出现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类型。结果: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检验科室共出现职业暴露14例,低暴露风险为8例,占比达到57.14%,中暴露风险为4例,占比达到28.57%,高暴露风险为2例,占比达到14.28%,未出现极高暴露风险。结论:医学检验工作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检验科实际工作期间,应提高自身的防护观念,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次数,一旦出现职业暴露应立即启动对应的防护措施,将风险影响降到最低。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检验科 医学检验 职业暴露 防护方法 应急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方法及职业暴露处理措施。方法:对医院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分析研究,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策略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案。结果: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能力,应从医院环境、思想意识、规章制度、情绪状态和技能水平等方面优化。在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应采用清洗污染皮肤、伤口包扎、报告上级和接种疫苗等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对护理人员自身的伤害,为护理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良好保障。结论:通过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力度,完善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有助于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确保医院日常工作的平稳有序运行。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安全防护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并提出防护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2月发生的31例次锐器伤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例锐器伤害中,岗位以护士为主,22人,占70.97%。在导致伤害的锐器中第一位为注射器针头,13例次,占51.61%;较大部分锐器伤是因受伤害者自己引起。结论锐器伤是造成职业性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要减少锐器伤的发生必须规范操作行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专业培训教育。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7年3月我院30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职业暴露操作环节主要为传递器械,占31.67%;其次为血液、体液喷溅,占23.33%。职业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81.67%,其次是针刺伤,占45.00%;损伤部位主要为手或手指,占90.00%,其次为眼、面部,占6.67%。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占60.00%。发生职业暴露后所有人员均进行了立即流动水冲洗,占100%;少部分人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占15.00%。结论传递器械、血液、体液喷溅、锐器伤和乙型肝炎均是造成手术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建立完备防护管理制度,可有效预防职业暴露

  • 标签: 手术室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预防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狂犬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传染病。可防不可治,病死率100%。中外大量资料证明了狂犬病暴露后的及时、规范清洗、消毒伤口,并进行狂犬病全程接种。Ⅲ级暴露者或Ⅱ级暴露免疫力低下者,须加用动物源性抗狂犬病血清或人源性免疫球蛋白进行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是可以有效控制狂犬病的发生。我从2010年来到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工作至今,每年约有狂犬病暴露病例几百人,经过以上正规处理后,至今没有出现狂犬病病例。事实证明,狂犬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本文主要详细介绍狂犬病暴露后伤口处理及预防接种的内容。

  • 标签: 狂犬病 暴露 伤口处理 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