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pleomorphicxanthoastrocytoma,PXA)的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左侧海马脑PXA进行头颅MRI检查、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头颅MRI在左侧海马发现直径约0.8mm的斑片状异常信号影,T1W1稍低信号,T2W1稍高信号,部分囊影呈现高信号,边界不清楚,未见明显占位效应。其余脑组织的信号均匀,异常信号影未见。光镜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含较多砂粒体、似黄色样,与正常脑实质的界限欠清,细胞形态多样,由梭形、单核样及椭圆形等形态细胞组成,多核细胞也散在可见,细胞胞浆有的含脂滴,细胞间质可见嗜酸性颗粒小体,灶区附近可见散在淋巴粒细胞浸润。对PXA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化学特染发现,肿瘤细胞表达中GFAP、CD34、S-100、Vimenin为阳性,EMA、CD163、NF、NeuN染色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小于2%;对其进行网状纤维染色,可发现网状纤维网将细胞分割包绕于其中。结论:脑PXA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正确认识其特征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脑多形性 黄色 星形细胞瘤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该病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的MRI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8例为单侧肿块,2例为双侧肿块。MRIT1WI以等信号为主,T2WI呈略高信号伴不同程度的高信号。D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增强。结论卵巢卵泡膜细胞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且有利于明确肿瘤的位置与范围,对外科治疗计划的制定起到借鉴帮助作用。

  • 标签: 卵泡膜细胞瘤 卵巢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CT诊断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理分析经手术证实13例节细胞神经CT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男3例、女10例,13例均单发,右肾7例,左肾6例。椭圆形5例、水滴形4例、圆形3例、腰果形1例,病灶直径1.5-13cm,平均5.3cm。所有病灶边界清晰,呈嵌入式生长,推压临近结构。其中有3例病灶内可见沙粒样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实质期呈轻度延迟强化。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其影像表现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 标签: 肾上腺 节细胞神经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指患者在麻醉和手术后出现的认知能力的减退、记忆受损、注意力不能集中、语言理解能力或社会行为能力减退等一系列大脑功能紊乱的症状。POCD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层,但老年人更易患病且不易康复,可能与其本身就存在多种易感因素有关。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星形胶质细胞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骨髓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有骨髓累及以血象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小B细胞淋巴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小B细胞淋巴,其中3例无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3例有脾肿大但不易手术取材,以血象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小B细胞淋巴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以流式细胞术、骨髓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等确定诊断。结果流式细胞术助诊断慢淋/小淋巴细胞淋巴2例,脾边缘区淋巴2例。骨髓活检免疫组织化学助诊断慢淋/小淋巴细胞淋巴2例。结论流式细胞术、骨髓活检免疫组织化学对仅表现为血象的异常无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或有肝脾大、纵膈或腹腔淋巴结肿大但取材困难的小B细胞淋巴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小B细胞淋巴瘤 流式细胞术 骨髓活检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的磁共振成像(MRI)的图像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的MRI特征,结合病理分析其表现特点。结果30例患者的病灶均为单发,其中圆形、卵圆形24例,分叶状6例,体直径约3.6~21.4cm,平均10.4cm。实性肿瘤19例,囊实性9例,囊性2例;信号均匀者16例,信号不均者14例,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或不强化者22例,明显强化者8例。3例子宫内膜轻度增厚,1例子宫轻度增大。11例见周积液,18例见子宫直肠窝少许积液。结论MRI可有效显示卵泡膜细胞病灶大小、形态、信号特征、强化情况以及有无腹水,并能较好地反映其病理生理特征,因此在卵巢卵泡膜细胞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卵泡膜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与脑膜的CT、MRI鉴别诊断进行探讨,对其诊断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与脑膜各45例,按照疾病类型将其分成颅内细胞组与脑膜细胞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MRI结合CT检验,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颅内细胞组与脑膜细胞组脑膜尾征、内钙化等临床指标差异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肿瘤外形、内血管流空信号、肿瘤明显强化及内坏死囊坏死信号等临床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与脑膜的CT、MRI的诊断的临床表现不同,两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确诊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脑膜瘤 CT MRI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7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7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患者的诊治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7例患者均行超声、CT、内分泌相关检查,3例行腹腔镜手术,3例行开腹手术,1例行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结果7例术后病检均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3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术后恢复正常。随访12~38月,7例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通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实验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只能辅助诊断,最终的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本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预后大多良好。

  • 标签: 节细胞神经瘤 肾上腺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节细胞胶质的MR特征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节细胞胶质患者的MR图像。全部患者均行头部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有11例病变部位在大脑半球,其余6例位于脑干、小脑及丘脑。表现为囊性病变的有2例,囊实性病变的10例,病灶均为实性的5例。在MRI平扫中,囊性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表现为略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囊性病灶呈轻微强化或无强化表现,实性病灶呈无强化、轻微强化、明显强化三种情况。结论节细胞胶质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同时结合病人临床症状,可以大大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脑肿瘤,节细胞胶质瘤,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39-01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30例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其中骨巨细胞患者占15例,非骨巨细胞患者占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增强对比剂,对比2组患者CT增强值的差异性。结果骨巨细胞患者增强后CT值以及CT增加值明显高于非骨巨细胞患者(P<0.05)。结论增强扫描CT值,可以有效提高骨巨细胞诊断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增强扫描CT值 骨巨细胞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细胞学的诊断效果。方法从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疗患有乳头状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细胞涂片检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乳腺导管造影检查,比较乳头状患者经细胞涂片与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的疗效对比。结果对照组乳头状患者在细胞涂片检查中,术前细胞严查正确为42例,误诊18例,其中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为9例,导管炎症为6例,乳腺癌3例,诊断正确率为70.00%。研究组在对照基础上加导管造影术诊断正确为56例,误诊4例,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为3例,技术误诊1例。诊断正确率为9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头状患者,采用溢液细胞学检查联合导管造影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是临床诊断中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乳腺导管 乳头状瘤 细胞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肝血管平滑肌脂肪(HAML)与肝细胞肝癌的CT征象,探讨CT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与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的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及2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CT特点,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各期CT值、边缘、肝硬化情况、肿瘤内血管显示情况等。结果在影像上肝血管平滑肌脂肪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内脂肪,在B超上,表现为强回声区;CT上,呈明显低密度;MRT1WI上呈高信号。肿瘤在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中度强化。7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显示中心血管影,3例肝细胞肝癌显示中心血管影;1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出现假包膜,13例肝细胞肝癌出现假包膜。肝血管平滑肌脂肪与肝细胞肝癌在血管影及假包膜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易误诊为其他肝病,但实际上,CT检查可以显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的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强化模式,内有粗大血管影,无假包膜,藉此可以与肝细胞肝癌进行鉴别,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 标签: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肝细胞肝癌 CT检测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膜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2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膜患者,分析其CT及MRI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本组12例均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CT平扫等或略高密度,MRI平扫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等信号、略高或略低信号;增强后病灶实性成分均匀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结论脑膜的CT及MRI图像具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特性并做好相似疾病的鉴别,可为临床医生诊断本病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关键词脑膜;CT、MRI诊断;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7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16-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的CT影像学征象。方法本院收治2014.01-2014.10间收治的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炎性假,对其CT影像征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本病的CT表现及与周围性肺癌、结核球的鉴别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发生。结果大部分病例均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及不规则形结节或团块影。其中5例病灶呈圆形、类圆形结节影,直径约为15mm~45mm,边缘尚光滑,有细长毛刺或棘状突起。位于基底段5例,另有2例跨越肺段生长,有浅分叶征,粗细不等毛刺,临近胸膜增厚、粘连,3例肿块病灶边界不清,周围可见条索状高密度影。2例病灶见钙化;1例可见厚壁空洞形成,内壁尚光整;CT见纵膈淋巴结肿大4例。增强扫描2例明显强化,1例呈不均匀性强化,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缓升缓降形。结论综合分析肺炎性假的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病史、提高肺炎性假影像诊断的正确率。

  • 标签: 肺炎性假瘤 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胃间质的CT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42例良、恶性胃间质患者的CT资料,且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探讨原发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总结CT诊断要点。结果对42例良、恶性胃间质患者的肿瘤形态、生长方向、位置、强化方式、有无坏死、有转移等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肿瘤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早期血行转移是有效的恶性胃间质的CT诊断要点。结论CT对恶性胃间质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胃癌 间质瘤 病理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