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提出以带商、以商养,建立新型市关系的命题,即以清真为核心,大力发展"环经济文化圈",以此向外辐射,使伊斯兰教文明与现代环保理念相结合,为各族人民创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 标签: 清真寺经济 以商养寺 环寺经济文化圈
  • 简介:东大位于日本国古都奈良,建于纪元728年。2016年笔者走入东大,考察中保存的匈奴古乐器箜篌以及其他我国唐代的宫廷乐器,以研究古乐器的文化与历史价值,探讨蒙古古音乐文化同世界古音乐文化的联系与影响。

  • 标签: 东大寺 匈奴古乐器 箜篌 琴弦
  • 简介:贡嘎曲德位于贡嘎与曲水之间,西距贡嘎县城约十余华里。该寺又称多吉丹(意为“金刚座”),俗称贡嘎,为萨迦派的重要寺庙。该寺建人为吐敦·贡嘎南杰(1432--1496)。建年代为1464年。关于吐敦·贡嘎南杰的法统传承与建情况可见《土观宗派源流》一书。该书记述,萨迦派在著名的“萨迦五祖”以后,在住持正教大德中,显教当推雅、绒二人,密教当推俄、宗二人。其中宗巴系又分为“前宗巴系”与“后宗巴系”,吐敦·贡

  • 标签: 贡嘎曲德寺 土观宗派源流 萨迦派 显教 密教 金刚座
  • 简介:昌都藏戏的概念昌都地区位于横断山脉高山峡谷的三江流域。古时,昌都一带属于朵康的一部分。昌都这个地名是随着下·西绕松布于公元一四四四年创建昌都向巴林后,才见于有关史书的。“昌都”是藏语的泽音。因从青海南部流来的扎曲河与从藏北流来的昂曲河在向巴林前面汇合成澜沧江,故昌都在藏语里意为两江汇合口。自唐代以来,昌都一带归附于吐蕃王朝。从十三世纪开始,昌都一带的地方势力或宗教势力的代表人物与中央王朝有了直接的联系。到了清代,昌都与祖国内地的关系日益密切,昌都逐渐成为“川滇青

  • 标签: 昌都 松布 帕巴拉 西绕 昂曲 三江流域
  • 简介:西安地区回坊清真建筑装饰,体现了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是西安伊斯兰教文化形态的重要表率,它强烈的外化着宗教思想和社会的种种历史和现实,即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又主动适应中国文化,将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态度和审美习惯完美地融入清真的每个角落。

  • 标签: 西安回坊清真寺 建筑装饰
  • 简介:龙门奉先卢舍那佛因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损毁,小臂以下肢体几乎崩塌殆尽,双手残缺,法印不明。文章通过分析文献资料以及对现有卢舍那造像的对比和实地考证,利用统计学原理推断出龙门奉先卢舍那佛像左右手的手印形式,左手为与愿印,右手为无畏印。

  • 标签: 奉先寺 卢舍那 手印 统计学 龙门石窟
  • 简介:2008年3月12日,戴志强、鲁民、徐舰、陆昕、黄效东、于恩和等多位花钱收藏界前辈出席天下花泉网座谈会。与会专家对我国民俗花钱研究的发展提出展望.对我国的民俗钱币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由民俗钱币协会主办的花泉网站的成立也为藏友们提供了藏品分享、交流的平台。

  • 标签: 报国寺 钱币市场 戴志强 座谈会 收藏界 民俗
  • 简介: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东邻若尔盖县、红原县;南与马尔康县毗连;北面和西面分别与甘肃省玛曲县、青海省久治县、班玛县和阿坝州壤塘县为界。自古以来,就是川、甘、青三省交界处的商贸物资集散地,繁华喧嚷的崇拉市场,素有安多地区“高原商城”的美誉。

  • 标签: 藏族文化 阿坝地区 藏族羌族自治州 藏传佛教 格鲁派 阿坝格尔登寺
  • 简介:巍山是云南大理地区回族聚居地之一,其回族清真数之多、建造时间跨度之久远、分布之集中正如伊斯兰文化之于云南发展的清真建筑"博物馆"。巍山回族清真建筑正从宗教形制走向社会发展,其发展隐含着中国伊斯兰文化发展的诸多趋向。

  • 标签: 巍山 回族清真寺建筑 装饰艺术 伊斯兰教
  • 简介:“羌姆”以表演藏传佛教宗教乐舞为主要内容,宣传佛教抑恶扬善、出离轮回、求得解脱、利乐友情等方面的基本教义,且有驱逐病魔、保佑安泰、祈福迎新等功能。本文通过对索赞丹“羌姆”艺术的分析与研究。概括出其基本特征和意义。

  • 标签: 羌姆 跳神 索赞丹寺
  • 简介:隆务全名为隆务德庆曲廓林(),始建于藏历第六饶迥早期。藏历第六热迥铁狗年即公元1370年在隆务庄重建,才起名隆务仓。后来随着藏传佛教从卫藏传到安多地区,喇嘛桑丹仁钦主持教务并正式建立了隆务,当时属于藏传佛教萨迦派。直到夏噶丹嘉措(1607-1677)转丰格鲁派,并建造了该寺的大经堂。隆务是安多地区最早的格鲁派寺院之一。公元1630年年仅二十三岁的夏噶丹嘉措活佛肩负起该寺的教务,初建研究显宗教义和佛教哲学的显宗学院“参尼扎仓”()。传到夏日仓二世阿旺成列嘉措(1678-1739)时,内各种制度已日趋完备,并建起了研究密宗教义和佛教伦理学的密宗学院“居巴扎仓”()。在夏日仓三世根敦成列嘉措(1740-1794)主持教务时,又于公元1773年建立了研究天文、历算的时轮学院“丁科扎仓”()。这时寺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僧众生活、学经制度更加完备。从夏日仓二世时起,全寺僧众从活佛到一般僧人,除了在本学经外,有三分之二的人都要到拉萨的哲蚌寺修习。而那时“雪顿节”中演藏戏的制度已经建立。在西藏学经期间,受到西藏藏戏熏陶的大批僧人回到隆务后,对内学经制度与生活,不能不带来一些影响,特别是当其中的一些人主持或襄助教务,有了一定权力之后。这就是该寺所以能较早倡导藏戏、演出藏戏的客观原因。

  • 标签: 藏戏 藏传佛教 热贡 佛教哲学 格鲁派 教务
  • 简介:阆中巴巴的砖雕纹样,显示出阿拉伯装饰图案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独特的审美功能。外来的异质文化在恪守固有文化的同时,以一种融合当地文化元素,于吸纳、转换、变化中不断成长和发展为文化特质的装饰文化符号的产生,完成了对陌生文化语境的接近、交流和融合,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民族差异性和区域共同性并存的特点,实现了文化的传播,并延展构筑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文化景观。

  • 标签: 巴巴寺 砖雕 纹样和图案 文化特质
  • 简介:阆中巴巴有着浓厚的伊斯兰色彩,其装饰图案是中国穆斯林民族文化内涵的自然流露,也是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显示了中国文化艺术大家庭中多元文化融合的价值,本文试从阆中巴巴装饰图案艺术特征中阐释其包含的文化意蕴。

  • 标签: 阆中巴巴寺 装饰图案 艺术特征 文化意蕴
  • 简介:香泉石佛塔是华北地区不可多得的唐代石刻艺术精品,其历史、文物、艺术价值不言而喻,是研究本地区唐代时期宗教、雕塑、建筑、书法、音乐、服饰等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 标签: 香泉寺 浮屠 石刻 唐代
  • 简介:通过对善化实地考察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二十四诸天彩塑具有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处理与程式化的塑造技法特点。古代工匠是结合类型化的人物形象设计,灵活使用了程式化的综合塑造技法,从而创造出了善化二十四诸天彩塑作品。彩塑技法是一个系统,其内容涵盖塑造佛像过程中,所遵循的工艺上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的规范,以及达到这一规范标准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还包括匠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对彩塑的技术特点、方式方法、画稿样式、经验知识的积累和传承;更是匠人在创作过程中,对“规范样式”一旦心领神会,便能随心所欲,不断创造出新的技术、样式和风格,也使得技法不断地被赋予新的生命力。

  • 标签: 善化寺 彩塑 技法 传承 系统 工匠
  • 简介:《永禁三掌教世袭序》是清代勒石立碑而保留至今的为数不多的伊斯兰教金石资料。研究分析立碑的起因、碑文内容,对我们了解清代伊斯兰教在山东地区乃至更广范围里的传播、发展是有帮助的,进而对我们今天的宗教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伊斯兰教 清真寺 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