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进行EVL之后,患者出现早期再出的诱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EVL并且出现早期再出的患者40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诱发其早期再出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导致EVL患者出现早期再出的原因包括五个,分别是饮食不当、剧烈的腹压活动、胃食管反流、全身状况以及情绪紧张,还有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诱发原因。结论对于进行EVL的患者来说,进行饮食护理、腹压护理、胃食管护理等能够有效减少早期再出现象,所以在患者进行了EVL之后,应该针对诱发因素进行及时的针对性护理。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早期再出血 诱因 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46-01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波动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的影响。方法:分析某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依据术后有无再出分为再出组(19例)和未再出组(51例),分析2组病例术前收缩压、舒张压、血肿量,分别统计出术后再出和未再出病例的收缩压(SBP)〉150mmHg和〉170mmHg次数及频数百分比,进行术后血压波动与再出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再出组与未再出组术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未见明显差异(P〉0.05),再出组与未再出组的术后SBP〉150mmHg的频数百分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再出组与未再出组的术后SBP〉170mmHg的频数百分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较未再出患者术后血压波动范围大且频数多,提示患者术后再出与术后血压波动相关。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血压波动 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再次出血治疗情况,对再次出血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从病例库抽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脑外科收治的40例患者资料,采用“微创钻孔穿刺引流+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40例均为术后再次出血患者,及时处理血肿,记录再次出血症状变化情况。结果微创治疗后早期再次出血与血管破裂、血压升高、切口愈合等因素相关,及时采取静脉止血治疗,本组35例止血效果良好,3例止血效果一般,2例止血效果差;术后6个月回访调查,仅1例死亡,39例生活能力明显改善。结论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需预防再次出血,及时安排止血处理。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治疗 再次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超早期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过程中血肿抽吸量、抽吸速度对再出的影响及对策。方法对1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两组,在早期、超早期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中分别采用不同的血肿的抽吸量、抽吸速度,判断不同手术方法对术后再出后的影响。结果血肿抽吸量为30-40%,抽吸速度1-2毫升/分钟的患者与血肿抽吸量为60-80%,抽吸速度5-10毫升/分钟的患者相比,前者再出的发生率(8.8%)低于后者(21.1%),P<0.05。结论早期、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中,血肿抽吸量过多、速度过快使再出发生率上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抽吸速度 再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出血开颅手术之后再出出血原因。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5年1月500例脑出血开颅手术之后出现再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中放弃治疗48例,且全部死亡;452例患者经治疗的后,存活393例,死亡59例。存活患者的恢复情况1级54例,2级143例,3级106例,4级54例,5级36例。结论导致脑出血患者在开颅手术后再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时要妥善的为患者进行止血,防止患者在手术后发生再出

  • 标签: 脑出血 开颅手术 再出血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脑出血后再次出血的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止再出提供依据。方法将210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自制便于统计分析的“脑出血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根据患者是否再次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及对照组,对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再次出血者56例(26.67%),其中出血部位以丘脑、壳核、脑叶多见。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见,吸烟、酗酒以及不良心理因素与再出发生负相关,而血压不稳、凝血功能异常及血肿形状异常为再出的相关因素。逐步筛选自变量的过程中,从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凝血功能异常对模型的影响较大,而血压不稳与再次出血的关联性极高,血压波动范围≧30%者发生再出的几率是血压波动范围<30%的5倍。结论吸烟、酗酒、不良心理因素、血压不稳、凝血功能异常及血肿形状异常与脑出血再出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尤以血压波动范围≧30%者明显,应将其进行重点监测人群。

  • 标签: 脑出血 再出血 高血压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究高血压脑出血再出的相关因素.方法人入院后给予控制血压,控制标准为比其基础血压高10~20mmHg,最高不超过180/100mmHg,如发生再出,根据手术适应症进行手术.结果组病人GOS标准,轻残4例,生活自理2例,重残12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333%.结论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死残率均高的疾病,特别是再出的发生将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增加死亡率及病残率,因此,有效的控制血压可以减少病人的再出和脑梗塞的发生.预防及治疗脑出血患者的再出.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再出血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87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行内镜手术治疗的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根据内镜手术治疗后是否发生早期再出分为两组,1组为再出(n=44),1组为不再出组(n=43);分析与对比两组静脉曲张及肾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结果 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导致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以下几方面:(1)曲张静脉根数;(2)曲张静脉内径;(3)空腹血糖。而年龄、性别、肝硬化及血肌酐等因素与内镜术后食管胃静脉曲张早期再出无明显关系。结论 曲张静脉根数及内径、肝功能Child-Pugh 评分及空腹血糖等是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术后早期再出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中可根据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以此保证患者手术效果。

  • 标签: 内镜治疗 食管胃静脉曲张 早期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对本院2003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34例高血压脑病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者,根据病情情况,再行第二次手术清除血肿及保守治疗。结果经再次清除血肿术后,术后生活治疗Ⅰ级者15例,Ⅱ级者24例,Ⅲ级者8例,Ⅳ级者2例,Ⅴ级者1例。经保守治疗后,生活质量Ⅰ级者2例,Ⅱ级者1例,未见再出者。放弃治疗者,病情未见发展。日常生活质量Ⅱ级。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现的诊治,需根据患者病情及出血量的多少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再出血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的防治措施。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5例,术后再次出血23例。结果23例再出患者中,15例选择再次手术,5例保守治疗,3例自动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3年,4例能生活自理,16例致残生活不能自理,3例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术前评估患者颅内血肿状态、控翻血压平稳、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加强术后管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再出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再出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5年2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102例患者相关资料,对21例术后再出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危险因素为患者实施有效治疗。结果21例术后再出患者再出危险因素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再出患者的术前GCS评分显著低于未出血患者,再出患者术前血肿量、瞳孔异常率、术中操作因素、术后血压控制不佳均明显高于未出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的危险因素,应做好及时准确的分析,以便为患者进行合理治疗,避免患者再次发生脑出血、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再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的原因和防治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对其发生再出原因和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以占位效应和血肿量采取对症治疗方式,24例再出患者行二次手术血肿清除治疗;30例患者经引流管注入0.6%盐水做反复冲洗,或者使用尿激酶3万U做血肿溶解。有3例患者放弃治疗。痊愈患者6例(10%),偏瘫及生活能自理22例(36.7%),重度偏瘫12例(20%),植物生存6例(10%),死亡14例(23.3%)。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关键,可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再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2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7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对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后2周内46例患者发生再出,再出率为6.46%,其中87%的患者术后再次出血发生在术后48h内。凝血功能异常、高血压病程大于10年、血肿位于小脑、超早期手术及术后血压剧烈波动是术后再出危险因素。结论积极纠正凝血异常患者凝血指标,掌握合适手术时机,术中严密止血,术后加强监护,维持血压平稳是控制术后再出关键。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再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功能监测在早期出血患者再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早期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再出将入选患者分为再出组(42例)与未再出组(6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常规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规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图指标,分析常规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图指标对早期出血患者再出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再出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反应时间(R)长于未出血组,最大切应力系数(MA值)短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出组:14.62±2.73、23.17±4.28、11.06±1.41、46.82±5.16;未出血组:10.95±1.62、18.36±3.81、6.73±0.95、61.25±6.32;t=4.038、6.206、5.839、13.053,P<0.05)。两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凝块形成时间(K)、α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出组:31.07±6.83、2.37±0.45、1.78±0.24、58.13±6.81;未出血组:30.85±5.24、2.19±0.38、1.81±0.17、57.94±7.37,t=1.649、1.317、0.735、1.72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TT、R时间、MA值为早期出血患者再出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功能监测在早期出血患者再出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PT、TT、R时间、MA值为早期出血患者再出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功能监测 脑出血 再出血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患者的治疗中介和控制性降压对其再出风险以及预后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其超早期未进行血压控制,治疗组患者则在超早期进行血压控制,对比两组患者在脑出血发病后的再出情况以及出血量进行检测,并对患者做持续三个月的随访,采用欧洲的卒中量表对患者的预后状况进行评估。结果相关随访和影像学检查显示治疗组患者的再出率14.9%(18/121)显著低于对照组35.5%(43/121),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再出平均血肿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随访调查显示其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超早期的血压控制能够显著降低其脑再出发生率,并且减少出血体积,改善患者预后量表评分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早期控制性降压 高血压脑出血 预后
  • 简介:摘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出血量大且病死率高,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已成为预防和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要方法。

  • 标签: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出血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