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婚是指由分属两个民族的个体缔结而成的婚姻婚。本文尝试概述对国内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及人口学等领域有关通婚的研究状况,梳理通婚的总体情况、原因与机制、通婚后果等几个方面研究成果。梳理结果显示,近十几年,学界对当代中国的通婚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不论在定量数据的采集、分析上,还是民族志个案的挖掘上都有待进一步深入。

  • 标签: 族际通婚 通婚状况 研究概述
  • 简介:友谊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目前对友谊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国外。笔者在阅读相关英文文献后归纳出与友谊相关的因素有: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其中个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认知能力;环境因素主要是班级和学校的民族成分构成,其次是同时也受社会经济状况影响的居住环境;文化因素包括民族认同、集体主义一个体主义倾向以及涵化。当前国外族友谊研究对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研究较多,对文化因素的探讨还不系统。

  • 标签: 族际友谊 个体因素 环境因素 文化因素
  • 简介:在澳门回归前夕,本人有幸到澳门对暨南大学澳门某专业硕士研究生班进行英语教学,本文着重谈谈这个特殊群体汉译英中的语,并通过它对澳门文化略见一斑。

  • 标签: 汉译英 族际语 澳门文化
  • 简介:多民族国家的政党是政治整合的重要主体,对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不同性质的政党对政治整合的态度不同,发挥作用和影响不同.印度独立后,实行的多党制,按印度政党类型和影响范围,本文拟从国大党、印度人民党和地方性政党三个方面探析印度政治整合作用及影响.

  • 标签: 政党 族际政治整合 国大党 印度人民党
  • 简介:众多部落、族群、民族历经5000年交流互鉴和政治整合,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大中华;其间还经历了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不成熟的民族国家向成熟的民族国家的复杂演变。这种从自为到自觉的整合所遵循的逻辑,既体现了某种普遍性,更展示了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其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内含国家革故鼎新的要求,且在现实与未来的传承中,必为中华民族的兴盛构筑牢固的认同基础。在摆脱了王朝国家的历史循环和犹豫徘徊之后,中华民族最终选择了现代法治民主之路,并认同和追求全人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法治民主为导向的政治整合不但会强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且必将促使中华民族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引领者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推动者。

  • 标签: 族际政治整合逻辑 中华民族复兴 人类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回族作为中国本土儒家文化与外来伊斯兰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有他本民族特殊的礼仪习俗。主要表现在饮食、婚姻、丧葬、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对回族婚姻形式发展演变的研究,对回族婚的主体双方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探究回族婚姻的真实情况,探讨回族婚姻对回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 标签: 回族 族际通婚 回族文化
  • 简介:任何一种经营活动都是在特定的背景下进行的。在经营活动中,影响其经营实效的背景因素主要有客观的自然因素,也有各民族社会文化所模塑的社会因素。两者随着民族的差异而互有差别。因而在经营活动中,只能从独特的背景出发,在现成的条件下,去规划经营项目和实施其手段,才能获取经营的成功。

  • 标签: 族际经营 自然背景 社会背景 文化
  • 简介:罗布和孙海芳在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伴随着交流的日益深入,日喀则“藏回”作为文化涵化的典型例证,是深度交往过程中,逐步“藏化”的群体,但是在宗教信仰与通婚方面,刻意保留并维持着原有的民族特征。

  • 标签: 族际通婚 日喀则 调查 社会科学 大学学报 族际交流
  • 简介:另一股潮流:流动在西部张冠梓几何时的“孔雀东南飞”和“农村包围城市”,使中国的人口流动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这其中有来自苗岭兜售银饰的少女,有走出雪域推销药品的藏族青年,还有遍布全国的新疆数十万四季烤羊肉大军。新时代的民族交流正方兴未艾。与此同时,...

  • 标签: 民族地区 人口流动 族际 外来人口 劳务输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 简介:在多民族共生的西南,民族间的差异性是比较显著的,这主要是生态的多样性所致。由于各民族的生存环境不同,各自在适应这种生存环境中所产生的生计模式也不尽相同,于是形成了山坝生态类型的差异以及农牧经济结构的差异。由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仅就某一地、某个民族所生存的生态环境而获得的产品又是有限的,所以只有通过经济交流互相补充,这种多方面的生活需要才能得以实现。本文在探讨了西南民族地区复杂的地理生态环境所导致的多种生计模式的同时,对山坝结构中的经济交流以及农牧结构中的经济交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 标签: 西南民族地区 经济交流 生态环境 生计模式 经济结构 生态类型
  • 简介:通婚对民族融合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笔者在疆、川、黔三地通婚调查情况表明我国部分地区通婚仍严重淤滞,其国家层面的归因是,通婚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的缺位。模糊的国家政治向度导致对通婚的认识偏差和行为失范,通婚行为人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为此,国家应改变在通婚问题上的消极应对态度,完善法律和政策,保障通婚者的权益。

  • 标签: 族际通婚 法律保护 政策支持
  • 简介:为探索冲突的社会表征及其核心要素,以"冲突"为激发词,采用词汇联想测试对220名大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反应,然后应用可视化网络图、K-核解析的复杂网络分析技术解析激发词汇网络结构,并比较了彝汉两民族的表征差异。结果表明:"冲突"社会表征是一个以"战争"和"打架"为中心内核组织起来的5-核多层复杂网络,其整体意义产生于"矛盾、战争、斗争、冲突、和平、民族、团结、种族歧视、和谐、打架、歧视、文化、流血、利益"14个中心核元素及其关联性。除了两有着相似的整体网络特征外,彝族被试主要使用因果论思维,强调"民族"元素,表征为以"死亡(纠纷)→打架(内乱)→战争(矛盾)"为核心轴的层级模型。汉族使用目的论思维,强调"流血"元素,以"语言(分争)→利益(打斗)→战争(和谐)"为分类主轴进行社会表征。结论认为冲突的社会表征是一个多层级网络结构,存在民族差异。

  • 标签: 族际冲突 社会表征 词汇联想测试 k-核解析
  • 简介:本文利用“西部省份社会与经济发展监测研究”数据,比较分析了转型期维吾尔与汉族的教育分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维、汉民族的教育分层主要集中于初中和高中升学阶段。大学升学率上的不平等主要存在于城乡和阶层之间,民族不平等因政策因素基本消弭。统计结果显示,两个民族的教育不平等大部分是由民族人口的城乡分布不平衡、阶层结构(或家庭背景)差异所致,但民族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兼容问题及教育理念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相对而言,维吾尔族人口内部教育获得的城乡、阶层分化比汉族更为明显。因而,维吾尔教育问题既是社会阶层或城乡问题,也是民族问题。要想实现各民族共享发展,还是要从改善广大中下阶层的受教育环境做起。

  • 标签: 民族分层 教育获得 新疆 维吾尔族
  • 简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回族文化,回族文化的形成丰富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内容,但是随着民族间的交往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回族文化不断变迁,这种变迁将引导整个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为了了解回族聚居区的文化变迁,探讨其变迁的表现和影响,并对陕西商洛镇安县西口回族镇进行了考察,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观照了西口回族文化的变迁及产生的影响。

  • 标签: 族际交往 回族 文化
  • 简介:通婚研究是人类学、社会学有关群体关系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专题。族群认同意为族群身份的确认。从族群认同与互动方面去考察通婚则既体现了人类学对婚姻的关注,也表达了人类学对婚姻中的人的关怀。本研究旨在人类学的语境下从族群认同的角度对通婚研究进行梳理。

  • 标签: 族群 族群认同 族际通婚 人类学
  • 简介: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进行了政治整合方式上的转变,其突出特点就是从过去注重直接地依赖行政力量转变为运用制度的力量,对民族与民族、民族与国家以及民族自身的政权建设进行了新的探索,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本文通过比较方法与实际调查方法,对这一时期党在政治整合上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 标签: 执政党 族际政治整合 制度建设
  • 简介:在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过程当中,多民族国家内部诸民族的关系,多民族国家及其政府可以通过具有利益调适机制的爱国主义来化解冲突和对多民族国家的合法性争议

  • 标签: 内部族 国家内部 多民族国家
  • 简介:甘青两省民族走廊地区的民间信仰种类繁多。处于不同族群文化边界的民间信仰在保持文化差异基础上实现了信仰共建。这种"性"民间信仰的研究为我们分析跨族群社会整合、宗教共生等问题提供了资源。民间信仰"研究模式"强调在以往分析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族群间互化互动的分析视角,注重其所处的族群边缘时空局域与文化涵化场域,注重分析民间信仰在族群边界建构与跨越中发挥的作用。

  • 标签: 民间信仰 民族走廊 族际
  • 简介:在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过程当中,多民族国家及其政府可以通过具有利益调适机制的爱国主义来化解冲突和对多民族国家的合法性争议,多民族国家内部诸民族的关系

  • 标签: 内部族 国家内部 多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