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在新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当代出场是资本创新逻辑的必然结果。在周期性危机中探索创新之路的资本不断变换自己的主导形态,从工业资本到金融资本,再到知识资本和文化资本,不断重塑历史场景,造就新的资本拜物教,同时也不断创造新的生产繁荣,实现推动历史的新的“伟大文明作用”。文化资本和文化产业就是资本创新的当代出场形态。文化产业是文化的资本化、创利化的结果。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和以往一切资本功能一样,既有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面,同时也有“另类牵引”的消极作用。

  • 标签: 资本逻辑 文化逻辑 文化产业 文化资本 新全球化时代 历史场景
  • 简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危机与经济危机一样,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特殊病态,即由资本对人的支配过程的历史积累才产生了这样的结果,才使人和社会陷入失去发展空间的停滞与退化状态。而这种病态是资本逻辑的重要方面——资本扩张在人的发展上的悖论——的历史积累所导致的。所谓资本扩张在人的发展上的悖论,指的是资本扩张一方面必须以人的发展空间为前提,同时也在扩张过程中不断吞噬人的发展空间,最后使人和社会失去发展空间而处于危机状态。

  • 标签: 资本逻辑 发展悖论 人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危机 资本扩张
  • 简介:【导语】资本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一生的研究主题。《资本论》是马克思最为重要和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论》又一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突破把《资本论》仅仅看作单纯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和哲学上只是对唯物史观的运用与检验的传统而狭窄的研究思路,打破学科界限,展开对《资本论》全方位的深度研究,并立足于此洞察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和世界,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研究最重大的理论课题和现实课题。在扎实的文本解读的基础之上紧密联系现实,将《资本论》宽广的思想视野、深远的历史意识和深邃的哲学蕴涵及其当代意义全面地展示、提炼出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这里选编的一组文章,涉及《资本论》哲学思想解读模式研究、思想史视域中的《资本论》研究、《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几个方面,比较集中地反映了2013年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讨论的新进展。

  • 标签: 《资本论》研究 哲学思想 自我所有权 当代 阐释 马克思主义研究
  • 简介:所谓资本逻辑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的内在统一,换言之,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全面揭示了资本逻辑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系统阐述了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社会和自然界限。资本逻辑内在地指向了资本的自我扬弃与内在超越,只有从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危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本逻辑是我们重新理解《资本论》的哲学意义及其当代价值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 标签: 当代资本主义 资本逻辑 《资本论》 再生产过程 反思 批判
  • 简介:资本论》商品观的内容是经济的,但商品观的概念要素却牵涉不少哲学性问题。分析涉及内外空间性的财富“表现”问题、“需要”的满足问题、作为抽象结果的“抽象人类劳动”之被表现问题、随之而来的劳动时间之“凝固”及其异化问题,构成本文的基本任务。在所有这些分析中,抽象和简化之现实性和理论性特别值得重视。在此基础上,《资本论》商品观的理论结构将得到新的哲学评估,相关的方法论自觉也将得到新的学理阐释。

  • 标签: 商品 表现 空间 时间 抽象 隐喻
  • 简介:目的论作为一种修辞形式,可有效解释人如何突破有限性通达无限性。对于目的论这种泛灵论的世界观,马克思一向是极力反对的。但有证据表明,马克思仍在《资本论》中不自觉地运用着目的论修辞。当马克思引用黑格尔的带有目的论结构的论断——“理性的狡猾”——来支撑不假于此便无法言说的观点时,他也就发出一个讯息:他是在目的论解释框架中说明问题的。而当马克思冒着风险把“历史”或“人类”诸如此类的范畴隐喻化为超级主体时,他也就在运用着目的论修辞,与此相关的是无意示人的目的论图景的显露。事实上,马克思的理论自觉和理论实际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具有严格一致性。

  • 标签: 《资本论》 目的论 修辞
  • 简介:<正>当今时代,罗莎·卢森堡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因为她坚持主张资本的积累不仅依赖于特定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资本主义社会对非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渗透和破坏。《政治经济学导论》是她于1907—1914年间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学院任教时所完成工作的一部分,至今仍然是关于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佳著作之一~①。它包含了一系列关于资本主义试图对发展中国家中的非资本主义世界的渗透和破坏的精辟分析——从法国对阿尔及利亚

  • 标签: 罗莎·卢森堡 德国社会民主党 第一部类 第二部类 价值理论 再生产理论
  • 简介:交换关系是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前提,在马克思不同时期语境中的内涵有着根本区别。哲学人本主义视域的交换关系指认人本质的丧失和物化关系特性。历史唯物主义语境的交换关系表征着具体历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物与物的关系,进而深入到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伴随这一逻辑演进过程,货币是商品实现其自身的一个表现形式,资本也是货币实现其自身的一个表现形式。资本具有多样性统一的特性,是由商品发展到货币,再于特殊条件下发展为资本的。资本不仅是物,也不仅是一种社会关系,还应是生产关系具体历史形式下的~个过程性运动。静态经验层面的交换关系决不是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终极内容。交换价值经过一个矛盾发展过程,超越自身学理边界,达到剩余价值,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结果,是真正代表《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逻辑线索。

  • 标签: 马克思 物化关系 交换关系 资本 雇佣劳动 资本批判
  • 简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农民农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艰巨性、漫长性决定了城乡资本流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任何不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一味固守传统型城乡社会模式或食洋不化照搬西方城市化经验的做法都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在作祟。要破解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在城乡资本流动过程中,必须着力实现农村人力资本的逐步累积与公平迁移、农民土地资本的权利保障与有效流转、农业产业资本的现代运营与多元发展。

  • 标签: 人力资本 土地资本 产业资本
  • 简介:资本论》最为关注的就是“资本”问题。要真正理解和把握资本的“形式规定”,就必须对“资本本身”进行最为深刻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现象学”分析。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 现象学
  • 简介:如何界定全球化资本主义阶段的特质,存在着“垄断资本分析范式”和“帝国主义批判范式”两条主线。前者强调对垄断资本或垄断组织的分析,后者则以资本的空间扩张逻辑为中心,普遍认为垄断是资本的本质内蕴。承袭“帝国主义批判范式”的新帝国主义论强调的是资本的帝国涵盖空间的总体性,不仅在地理学意义上横跨全球,而且统治着整个“文明的”世界,支配着完完全全的社会生活,不仅规制人类的相互交往,而且试图统治人性。

  • 标签: 新帝国主义论 资本逻辑 空间扩张 批判范式 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
  • 简介:心理资本近年已成为研究大学生就业状况相关问题的热点之一.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性别、生源地、专业、实习经验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以及两者对大学生就业成功率的影响.具体采用列联表分析、£检验、方差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了心理资本各维度与各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成功率的影响,发现专业和实习经历对心理资本有显著影响,心理资本中的乐观维度对大学生就业成功率有显著影响;建议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学校应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重视大学生的人文教育,营造乐观的文化氛围.

  • 标签: 大学毕业生 就业成功率 心理资本
  • 简介:在中国传统社会,"乡土情结"在"旅人"的思想和行为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分量,它也是传统旅游价值生成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中,尽管旅游发生了多维度的改变,但是"乡土情结"的意义并没有被完全解构,它应该被时代所活化而成为旅游伦理构建的支点。

  • 标签: 乡土情结 旅游伦理 古代旅游 伦理蕴涵
  • 简介:资本论》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马克思的现代史观。正是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通过资本与财富的运动与发展,全方位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揭示了现代社会的运动发展规律。

  • 标签: 《资本论》 现代社会 哲学思想 马克思 史观 运动发展
  • 简介: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主观负荷问卷、工作倦怠量表以及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天津市某企业的231名员工进行了调查,采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考察了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关系及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工作压力源和主观负荷对工作倦怠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主观负荷对工作倦怠的预测力更高;(2)工作压力源和主观负荷与工作倦怠中情绪衰竭和消极疏离的相关较高,但与低成就感几乎没有相关性;(3)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及其各维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4)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压力和心理资本能够解释工作倦怠76%的变异.

  • 标签: 工作压力 工作倦怠 心理资本 中介作用
  • 简介:为研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关系,运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对河西学院6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1.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均值大于量表的理论中值;在心理资本的各因子上,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韧性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韧性和希望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文理科大学生在韧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2.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总体均值及各因子的均值均大于量表的理论中值;在就业能力各因子上,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上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人际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上差异显著(p〈0.05),不同专业学生在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人际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上差异显著(p〈0.05)。3.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显著相关,且大学生心理资本各因子对就业能力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积累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资本 就业能力
  • 简介:本文首先通过列举《资本论》第一章第三节中关于价值形式的一段文字的各语种文本,以及对中译文和德文的完全一致的分析,表明中译文完全忠实于德文原著,因此中文版的翻译没有问题。其次,文章分析了马克思举出国王和臣民的例子所要比喻说明的论点,理顺了论点和比喻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以此为标准对英文版和法文版的差异做出分析与评价。最后,在一般的意义上,文章对于英文版特别是法文版的版本价值表达了一些浅见。

  • 标签: 《资本论》第1卷 价值形式 文本差异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2部分即“《资本论》及准备稿”部分于2012年8月编辑出版最后一个分卷,本文以此为契机,全面总结了MEGA^2第2部分把马克思恩格斯同《资本论》相关的全部手稿发表为人们带来的对《资本论》的新认识。文章“背景介绍”部分谈到MEGA^2发表的新文献正在改变人们对马克思和《资本论》的看法;第2部分以《资本论》各卷为单位介绍了MEGA^2发表的新文献的数量和规模;第3部分阐述了MEGA^2发表的新文献在13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指出《资本论》是未完成的体系,《资本论》创作史是艰难曲折的过程,MEGA^2已经成为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真实可靠的文本依据。

  • 标签: 《资本论》 MEGA^2 新认识
  • 简介:本文就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首先谈到习近平提到的论点:改革就是“啃硬骨头”,指出“硬骨头”是阻碍“全面深化改革”的经济的、生态的、社会的各种严峻问题和矛盾;其次,本文评析中国的民营经济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和特征,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新评价民营资本的职能与政治和法律责任,同时作出加强民营资本的社会地位的新决议。作者认为,中国的所有制关系改革适应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进程不仅对中国经济而且还对中国的上层建筑产生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中国新领导层的改革战略可能会使中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危机周期,中国革命性力量面临新的任务,即重新组织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斗争。

  • 标签: 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 民营资本 功能性社会主义 全球化进程
  • 简介:仿真更新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城市历史地区治理的主流策略,其本质是将历史空间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进行提炼和再开发。文化符号的仿真重组表面上延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并实现了空间的经济复兴,但是透过城市文化大众化转型的视角可以发现,仿真更新实质上并不能实现城市历史地区的文化可持续发展,其仅仅创造了一个将历史文化符号资本化的消费场所,而资本的逐利性势必将城市历史文化引向消亡。因此,作为管理主体的政府需要将培育历史社区自我更新作为主要治理方式,通过文化价值导向的利益相关者多元参与,实现城市历史地区文化的可持续保护与传承。

  • 标签: 仿真 后现代城市文化 文化资本 空间生产 历史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