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LAmbre封堵器在大口部直径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可行和安全。方法本回顾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接受经皮置入LAmbre左心耳封堵器,且左心耳口部直径≥31 mm的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并记录左心耳封堵术围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死亡、卒中、器械栓塞、心包填塞及主要出血事件等)。术后45 d、6及12个月进行随访,经食道心脏超声或肺静脉CT记录封堵器边缘分流及器械相关血栓情况,并记录术后血栓栓塞、出血事件及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年龄(70.4±8.4)岁,女性12例(37.5%),左心耳口部直径(34.4±2.9)mm。31例(96.9%)成功置入LAmbre封堵器。围术期未出现主要并发症。术后12个月的随访中,1例(3.2%)患者出现心包填塞,经治疗后好转。经食道心脏超声随访的患者中未出现封堵器边缘分流>5 mm,所有患者未出现器械相关血栓以及血栓栓塞、出血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结论LAmbre封堵器在大口部直径左心耳封堵术中可能是可行、安全的。

  • 标签: 心房颤动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LAmbre封堵器 左心耳大口部直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心房自发显影(LA SEC)的非瓣膜心房颤动(NVAF)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LAAC)的安全和有效。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接受经皮LAAC的NVAF患者95例,根据术前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结果分为无LA SEC组(n=61)和LA SEC组(n=34),通过收集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45 d复查TEE,记录封堵器表面血栓(DRT)情况,随后规范随访观察患者卒中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行LAAC的安全及有效。结果无LA SEC组平均左心房内径小于LA SEC组[(44.0±7.4)mm比(47.3±6.6)mm,P=0.033],其余基线资料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选患者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围手术期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一过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器械栓塞及大出血事件等严重并发症。术后45 d两组分别有55例(90.2%)和31例(91.2%)完成TEE检查,无LA SEC组未发现DRT,LA SEC组出现2例(6.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两组患者分别平均随访(12.3±3.8)个月和(12.9±3.3)个月,均无死亡事件。两组TIA/脑卒中、大出血事件及小出血事件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A SEC的NVAF患者行经皮LAAC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DRT发生率稍高。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房自发显影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的盘式左心耳封堵器预防非瓣膜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安全及有效。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行经皮下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房颤患者255例,其中男164例(64.3%,164/255),年龄(70.3±9.0)岁。根据封堵器类型分为LAmbre组132例和ACP组123例,收集两组患者围术期主要并发症,术后封堵器表面血栓(DRT)、血栓栓塞及主要出血事件等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安全终点和主要疗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与ACP组相比LAmbre组左心耳口部直径较大[(28.5±5.4) mm对(25.3±4.5) mm,P<0.001],阵发性房颤比例稍低(16.7%对26.8%,P=0.049),其余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mbre组和ACP组植入成功率分别为99.2%和100%(P=1.000)。LAmbre组和ACP组术后分别有120例和114例完成影像学随访,发现5例(4.2%,5/120)和6例(5.3%,6/114)DRT,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2)。LAmbre组和ACP组随访时间分别为(1.6±1.0)年和(3.6±1.2)年,总随访人年数分别为215.8人年和370.5人年。LAmbre组出现主要安全终点事件5例(3.8%,5/132;2.3/百人年),ACP组5例(4.1%,5/123;1.3/百人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LAmbre组出现主要疗效终点事件2例(1.5%,2/132;0.9/百人年),ACP组3例(2.4%,3/123;0.8/百人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6)。结论两种不同类型的盘式左心耳封堵器(LAmbre和ACP)预防非瓣膜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安全及有效性相当。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耳 栓塞保护装置 预防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在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中,分别使用新型"钢珠法"和传统"鞘管法"测量左心耳尺寸,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成功完成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74例。其中,男50例、女24例,中位年龄70(47~87)岁。传统"鞘管法"分别使用12 F输送鞘和5 F猪尾导管作为参考标尺,而新型"钢珠法"使用直径10 mm钢珠(固定于患者体表胸骨左缘第3肋间)作为参考标尺,统一在右前斜位(RAO)30°+足位(CAU)20°X线投射体位下推注造影剂进行造影显像,并分别测量左心耳开口宽度、左心耳深度及封堵器的标记环长度。结果共74例入组患者,其中持续房颤57例,CHA2DS2-VASc评分为(4.65±1.54)分、HAS-BLED评分为(3.35±1.08)分。钢珠组测量的左心耳平均开口宽度(24.78±3.26) mm,显著高于输送鞘组(19.88±3.25) mm和猪尾导管组(22.36±3.81) mm(P<0.001);钢珠组测量的标记环长度(20.75±0.60)mm,其与真实标记环长度21 mm差值[(0.25±0.60)mm]显著小于输送鞘组[(4.34±1.74)mm]和猪尾导管组[(2.29±1.83)mm,P<0.001]。最终以钢珠法测量值为标准来选择封堵器大小,植入成功率98.7%(74/75,1例因左心耳开口太大放弃封堵)。所有患者术后45 d随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未发现封堵器相关血栓形成及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在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中,使用新型"钢珠法"进行左心耳大小测量是准确且安全有效的。若以传统"鞘管法"测量结果来选择封堵器大小,很有可能导致选择的封堵器尺寸偏小而影响手术结果。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钢珠 鞘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国产脉冲消融系统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及安全。方法入选2021年3月至7月于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中心(9例)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8例)住院接受脉冲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安全、治疗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结果。本研究为单组患者可行及安全观察,使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描述研究结果,无组间比较统计学结果。结果共入选17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60.6±6.8)岁,年龄范围49~76岁。入选患者均在X线透视引导下完成脉冲消融治疗,手术时间、消融导管停留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118.1±26.3)min、(47.7±17.2)min及(21.4±5.0)min。累计脉冲消融时间为(124.6±5.8)s,其中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肺静脉消融时间分别为(32.5±3.0)s、(30.4±1.5)s、(32.8±3.7)s及(28.9±3.2)s。术中消融即刻成功率为100%(17/17)。术后3个月均完成门诊随访,1例(1/17,5.9%)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到房颤发作超过30 s,手术成功率为94.1%(16/17)。围术期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死亡、脑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膈神经损伤、肺静脉狭窄、食管损伤以及出血等事件。结论国产脉冲消融系统治疗阵发性房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心房颤动 脉冲消融 肺静脉隔离 可行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对心房颤动(AF)致心动过速心肌病(AF-TCM)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伴AF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AF合并IDCM患者,将随访终点1年时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分为2组,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恢复正常(>50%)的患者作为AF-TCM组(n=36),经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匹配后LVEF未恢复(<45%)患者作为IDCM-AF组(n=18),经心脏增强CT测定术前左心房心外膜脂肪组织(LA-EAT)与左心室心外膜脂肪组织(LV-EAT)最厚厚度与体积。结果AF-TCM组LA-EAT体积与LA-EAT/LV-EAT体积比均高于IDCM-AF组[(57.97±7.82)cm3对(45.31±6.36)cm3;0.55±0.10对0.37±0.06,P<0.01],IDCM-AF组LV-EAT体积高于AF-TCM组[(122.98±9.89)cm3对(105.24± 10.11)cm3,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A-EAT体积(OR=1.369,95%CI 1.082~1.908,P<0.05)及LA-EAT/LV-EAT体积比(OR=5.334,95%CI 2.783~13.677,P<0.05)是AF-TCM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示LA-EAT体积>52.35 cm3[敏感性66.7%、特异性88.9%,曲线下面积(AUC)=0.890,95%CI 0.799~0.980,P<0.01)]对鉴别诊断AF-TCM优于LA-EAT/LV-EAT体积比>0.425[敏感性97.1%,特异性83.3%(AUC=0.948,95% CI 0.890~1.000,P<0.01)]。结论LA-EAT体积与LA-EAT/LV-EAT体积比对AF-TCM及IDCM-AF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以后者为优。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外膜脂肪组织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