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自制一种尿器用于瘫痪肌张力高或卧床尿失禁患者使用,探讨如何解决瘫痪肌张力高或卧床尿失禁患者的尿问题。寻找一种有效、经济实用且患者舒适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5~12月瘫痪肌张力高或卧床尿失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自制尿器。对照组采用其他尿器具。用其他尿用具和使用自制尿器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自制尿器和其他尿用具漏尿次数、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舒适度、患者家属满意度、医生认可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患者使用自制尿器可以减少漏尿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因自身原因或持续留置导尿发生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及尿路损伤,可有效地防止排出尿液的渗漏,解除尿液浸泡之苦,避免污染被褥,减轻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及工作量,并能准确记录排尿量。

  • 标签: 肌张力高或卧床尿失禁患者 自制接尿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尿动力监控仪模拟膀胱正常充盈排空的生理功能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5—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泌尿外科的术后短期留置导尿管患者60例,按照随机区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术后由护士将尿管连接到尿动力监控仪,对照组选用畅通引流模式持续引流尿液,观察组选用定时模式每3小时自动开放尿管1次,每次开放5 min。比较两组患者拔出尿管后首次尿意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住院费用、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膀胱痉挛的发生率、有症状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自主神经反射亢进发生率和再插管率等指标,评估夹闭尿管对膀胱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首次尿意时间为(104.00±29.88)min,首次排尿时间为(135.90±29.76)min,首次排尿量为(250.17±60.18)ml。观察组的首次尿意时间为(122.10±37.18)min,首次排尿时间为(160.33±36.11)min,首次排尿量为(327.17±88.59)ml。观察组首次尿意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长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膀胱痉挛的发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有症状的尿路感染、植物神经反射亢进和因为尿潴留而再次插管。结论术后患者短期留置尿管期间应用尿动力监控仪模拟膀胱充盈排空功能,对维持膀胱功能有效且安全,对于泌尿外科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可以应用定时夹闭尿管模式来训练膀胱。

  • 标签: 引流术 留置尿管 夹闭尿管 膀胱功能训练 尿动力监控仪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尿红细胞与尿隐血检测方法评价及影响因素。方法:每日所取标本66例在科室,检测干化学、尿红细胞,接着运用胶体金单克隆抗体对尿隐血进行测定。借助人工显微镜计数尿红细胞。按照仪器检测所得数据,划分阳、阴性各33例,取其中22例尿液隐血阳性患者,煮沸标本后测定尿隐血。结果:33例患者中27例显微镜检查红细胞为正常,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检测66例患者全是阳性;按照显微镜数据作为金标准,尿隐血数据是1+标本煮沸后,仅22%标本隐血为阳性,假阳性率比50%高;33例患者中15例超出范围,11例尿红细胞全部时变形红细胞,剩下7例是边缘锯样的红细胞,胶体金法测隐血为阳性(P<0.05)。结论:尿中易热酶是导致尿隐血假阳性的原因,胶体金法灵敏度比干化学法高,阴性预测数值较高,尿隐血和尿沉渣仪红细胞不吻合,鉴别介质较高。尿隐血试验假阴性因素是由于草酸钙结晶与尿淋巴细胞扰乱,检查血尿的常规之法是化学测隐血与尿沉渣检查红细胞,检测数据于疾病诊断中意义诊断。

  • 标签: 尿红细胞 尿隐血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留置尿管发生漏尿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7月长期留置尿管患者 50名,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研究漏尿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结果 50名长期留置尿管患者中,发生尿漏患者 16名,其中男性 15名,女性 1名。通过研究漏尿原因,对漏尿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所有发生尿漏患者通过针对性护理措施,症状得到了缓解及解决。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长期留置尿管 漏尿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拔尿管法与传统拔尿管法对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排尿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后留置导尿管的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在术后返回病房时开始夹闭导尿管训练膀胱功能,采用传统方法拔除导尿管;观察组在拔管前根据尿袋内尿液250 ml以上判断患者有排尿反射,用注射器抽尽气囊内的0.9%氯化钠后再往回注0.5 ml,嘱患者自行排尿,将尿管随尿液排出体外。分析比较2组患者拔管时的排尿疼痛、排尿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结果观察组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首次排尿时间、自主排尿的发生率分别为(1.47 ± 1.48)分、(20.44 ± 12.98) min、95.8%(69/72),对照组分别为(3.11 ± 1.98)分、(28.03 ± 27.00) min、83.3%(60/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644 、-2.148,χ2值为6.628,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首次排尿量分别为(258.6 ± 41.57)、(248.14 ± 48.82) 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377,P>0.05)。结论改良式拔尿管法,可显著降低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缩短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提高自行排尿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导尿管 排尿 疼痛 排尿反射 拔管
  • 简介:摘要瓷贴面由于具有微创、美观、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口腔美学微创修复的主流技术之一。粘是保证贴面固位、边缘封闭,并影响修复体临床使用寿命的关键步骤。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瓷贴面粘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化该技术的临床操作流程,以提高瓷贴面的长期修复成功率,促进瓷贴面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美学,牙科 贴面 粘接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在进行焊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焊接工艺满足自身企业的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焊接的整体质量,以及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质量的控制,制定明确的技术标准来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手法,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 标签: 焊接 搭接结构 焊接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尿袋及尿管的固定法在预防早期脑出血烦躁患者非计划拔除尿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8年 4月到 2019年 12我院收治的 60例早期脑出血烦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的研究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 n=30)与观察组( n=30),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改良尿袋及尿管的固定法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非计划拔除尿管发生情况、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拔除尿管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改良尿袋及尿管的固定法在预防早期脑出血烦躁患者非计划拔除尿管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非计划拔除尿管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患者家属的会满意度,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尿袋及尿管的固定法 早期脑出血 烦躁 非计划拔除尿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适尿管及膀胱功能训练对尿管留置患者膀胱不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尿管留置患者110例,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尿管护理,研究组采用舒适尿管并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镇静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RBD情况及镇静情况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尿路狭窄、膀胱结石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尿管留置患者使用舒适尿管并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可以减少患者CRBD的发生率,改善VAS评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舒适尿管 膀胱功能训练 尿管留置 膀胱不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诱发此病的因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以供养殖户及同行参考。

  • 标签: 尿结石 因素 治疗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交通建设项目的增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功能的进一步完善,经常会出现新建桥梁跟已有桥梁进行搭的工程。在新旧桥梁的搭接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做好搭设计工作,会直接影响桥梁的结构寿命和运营安全。本文就 新旧桥梁的搭设计思路展开探讨。

  • 标签: 新建桥梁 已有桥梁 搭接设计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留置尿管患者泌尿系统的感染情况和护理状况。方法 选取在 2017年到 2018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4万多名患者,并且对他们进行系统性的护理,还有干预,观察留置导尿阶段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的状况。结果 在这 4万多名患者中,有 36名留置尿管患者在留置阶段发生了泌尿系统的感染现象。通过采取更加系统化的干预,还有护理,这些患者的症状均有好转现象。结论 通过采取综合性的护理,还有干预策略,能够更好的降低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概率的发生。 关键词 :留置尿管,泌尿系统感染,护理 在目前临床医学上,留置尿管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护理措施,如果实施盆腔手术时,就需要排空膀胱,使膀胱保持一个空虚的状态,避免在手术中会出现误伤的现象,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要保持阴部的清洁,还有干燥,妇产科手术在进行手术之前会进行常规留置尿管,这些手术都会需要留置尿管的处理。留置尿管,这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手术不但可以造成尿道或者膀胱粘膜的损伤,也会增强细菌的逆行感染。如果一旦留置尿管的处理不够恰当,那么妇产科的病人可能会由于这些操作,发生泌尿系统的感染,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危害到自身的生命,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影响和痛苦。近些年来,由于我国护理技术的不断提升和进步,更有效地采取护理措施,被广泛的应用在泌尿系统的感染过程中,更好的利用留置尿管,对留置尿管进行进一步的认识,有效的采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主要针对在 2017年到 2018年收治的 4万多名患者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以结果表明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很好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人尿中碘含量的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法测定人尿中碘含量,对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检测限、精密度进行验证;与国家卫生行业标准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的尿碘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法碘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 ~ 300 μg/L,线性相关系数(r)范围为- 0.999 5 ~ - 0.999 2,检出限为6.5 μg/L;低、中、高3种碘浓度尿样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 3%,回收率范围为92.2% ~ 109.2%,总平均回收率为99.6%。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法与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对40份尿样的尿碘含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347,P > 0.05);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法的检测速率是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的7.5倍。结论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法应用于尿碘含量测定具有合理的检测线性范围,精密度好,准确度高;且自动化快速比色提高了分析速度,适用于大批量样本检测。

  • 标签: 尿 酶标仪 测定范围,检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