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讨论剖宫产切口部妊娠的治疗方法,以及在盲目刮宫下造成的后果。方法16例剖宫产切口部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500mg后在超声监护下刮宫。结果16例剖宫产切口部妊娠患者中12例单用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成功,另4例加用甲氨喋呤治疗,亦获得成功。结论应用此法治疗剖宫产切口部妊娠,刮宫时出血量明显减少,经济简单,毒副作用小,且较安全。

  • 标签: 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 米非司酮B超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乳腺手术患者切口部感染情况和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2013年下半年实施乳腺外科手术患者切口部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在半年时间内共实施乳腺手术1230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31例,感染率为2.52%。以乳腺癌手术切口感染率最高,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较II~IV类切口感染率低近10倍。结论乳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与乳腺病种、切口类别及危险指数等因素关系密切,应有针对性地展开防控。

  • 标签: 乳腺手术患者 切口部位 感染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疤痕妊娠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疤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结果7例采用药物治疗,15例行刮宫术,5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3例行子宫切除术,2例行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无1例药物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结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是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的有效治疗方法,医师应根据“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她们的不同要求,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切口疤痕妊娠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妊娠保守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3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妊娠患者应用宫颈注射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技术保守治疗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宫颈注射甲氨蝶呤1-3次15例,3-6次14例,5-8次5例,平均(4.2±1.1)次。待患者的血.-HCG值下降至1000U/L,B超监护下行宫腔镜清宫术,本组病例均为一次性清宫干净。清宫术后血.-HCG值为88.4-473.2U/L,平均(210.6±46.4)U/L;术中出血量为10-400ml,平均(176.8±59.4)ml。本组病例中,术后血.-HCG值恢复正常时间为5-14d,平均(8.7±1.6)d;阴道流血时间为6-11d,平均(8.1±1.7)d。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妊娠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保守治疗方法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子宫切口 妊娠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切口部早期妊娠的超声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将我院妇产科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9例剖宫产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观察前次剖宫产手术切口和妊娠物着床位置之间的关系,明确子宫切口部血流情况与回声表现,总计瘢痕处妊娠的超声特点以及临床表现,并进行鉴别诊断。结果本组19例剖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瘢痕部位早期妊娠病例中,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者共计17例,余2例分别以宫颈妊娠、不完全流产误诊。按照超声图像特征将其分为孕囊型与包块型两种类型;患者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停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包块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瘢痕妊娠清宫后血HCG表达异常、不完全流产或阴道持续性出血。结论在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临床诊断技术中,超声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对于临床治疗与后期随诊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瘢痕妊娠 超声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切口部妊娠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阴道出血量、住院天数和用药后的血β-HCG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阴道出血量、住院天数和用药后的血β-HC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妊娠具有临床疗效好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切口部位妊娠 保守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对接受剖宫产的孕妇在术后对子宫切口部妊娠进行保守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五年时间里,在我院接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部妊娠的患者病例2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10例。A组采用注射甲氨蝶呤的方法进行保守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米司酮进行保守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术中术后出血量、用药后的β-HCG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改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量和β-HCG都明显低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米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的方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的子宫切口部妊娠进行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保守治疗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本文结合上海华漕某项目实例,通过对不同入口部设计元素的分析,论述了在有限成本投入的情况下,有效提升居住体验的实用方法,这些“高频公共触点”主要包括:社区形象入口、机动车库入口、社区人行入口、非机动车入口、社区配套用房入口、楼栋单元入口、地下大堂入口、电梯及电梯厅、入户门。主要关注的内容包括材料选择、部品配件、展示形象等,也结合了当前大量快递、外卖等新的使用习惯,力图进一步改善住户的居住环境。

  • 标签: 住宅 通过性空间设计 入口 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预防、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切口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有切口部周期性疼痛性肿块,经期肿块明显增大,疼痛,经后肿块可缩小,疼痛消失。具有典型的周期性。11例经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术后随访1年均未复发。1例自动出院,未作治疗。结论手术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及阴道分娩后会阴切口,剖宫产术后切口内异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后会阴切口内异症发生率;病灶可为单个或多个病灶,主要症状为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疤痕部位疼痛性肿块,可通过B超,血清CA-125辅助诊断。治疗为病灶切除术,术后病检可确诊,只要术中病灶清除彻底,术后不需辅助药物治疗。预防应尽量提倡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同时减少接触过子宫内膜的器械及纱布再接触手术切口可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在手术室切口部感染预防的应用价值 。 方法 通过双盲选法将我院在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110 例需要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每组例数各 55 例。对照组和综合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分别为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手术室切口部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 对照组切口发生积液、化脓、溃烂以及血肿的例数均要高于综合组,且其切口感染总发生率要显著高于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对于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综合护理在其 手术室切口部感染预防中具有良好的护理应用价值,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风险,对患者的切口愈合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 标签: 综合护理 切口部位 感染预防 应用价值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工作在控制手术室切口部感染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部感染的发生情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控制手术室切口部感染中应用干预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切口部感染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 手术室 切口部位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阑尾炎患者临床微创手术中的不同切口部切口效果。方法以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200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行经脐周切口治疗,观察组行经脐切口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外观满意度为97%,对照组为82%,P<0.05。结论在阑尾炎手术中采用经脐切口和经脐周切口治疗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经脐额切口手术的愈合外观更令患者满意。

  • 标签: 阑尾炎 微创手术 切口 疗效
  • 简介:本文简要探讨了《说文解字·口部》的义类以及列字规律等相关问题,并粗略比较了《口部》与《言部》的关系,得出这两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看做同一义类。

  • 标签: 说文解字 口部 言部
  • 简介:简单介绍了工事及其特点,分析了工事口部的暴露特征和它面临的主要威胁,并就工事口部防护技术、防护措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工事口部 防护措施 暴露特征 防御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