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新型的肌肉无创诊断技术--肌肉功能状态分析仪(TMG),分析振动训练后下肢肌肉的机械收缩状态,评估振动训练的效果和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恢复过程中下肢肌肉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招募并筛选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1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振动训练组,7人)和对照组(非振动训练组,6人)。振动训练组下肢功能训练在PowerPlate振动台上进行,而对照组的训练在非振动台上进行。训练负荷及时间:持续时间30min,刺激频率为45Hz,一周两次,共8周。两组受试者者在病情、症状、体征、纳入标准上均无差异。测试指标:采用肌肉状态分析仪(TMG)测试肌肉的机械收缩指标,主要指标有肌肉收缩时间(Tc)、放松时间(Tr)、径向位移(Dm)。测试肌肉包括腓肠肌内、外侧(GM、GL)和胫骨前肌(TA)。结果:8周的训练后与实验前相比,振动训练组和对照组较实验前Tc都有所增加,但对照组增加的更多,两组较实验前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振动训练组GM的Tr时间缩短了12.3%,对照组增加了45.7%,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变化的比率较振动训练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A和GL虽有变化,但无显著差异。振动训练组TA的Dm增长13.52%,对照组却缩短了0.25%,但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振动训练组GL、GM的Dm分别增长了42.7%、38.4%,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受试者睁眼单腿站立时间较实验前提高61.2%,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睁眼单腿站立时间较实验前提高44.9%,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AI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TA、GM和GL的收缩时间和径向位移均增加,而放松时间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变化,这提示振动训练可以提高CAI患者的肌肉收缩能力。振动训练和常规训练均可以提高CAI患者的平衡能力,但振动训练的效果更显著。TMG可以作为CAI患者康复过程中肌肉功能状态的评估手段。

  • 标签: 慢性踝关节不稳 振动训练 肌肉功能状态测试仪 康复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下肢进行振动牵拉和PNF牵拉柔韧性训练,分析比较振动牵拉训练和PNF牵拉训练的不同效果,了解振动牵拉训练对人体下肢柔韧性的帮助,以便可以更好地将振动牵拉训练应用于实践和训练之中;研究方法:运用振动训练仪和PNF牵拉的方法对人体下肢进行柔韧性训练,振动牵拉训练组和PNF牵拉训练组各进行2min的柔韧性训练,振动组用POWERPLATE进行牵拉训练,振幅2mm,振频为30Hz。在柔韧性训练前、后通过坐位体前屈测量仪定量测定下肢柔韧度的数据作为比较的依据;结果与结论:振动牵拉训练组较PNF牵拉训练组柔韧性提高更明显。

  • 标签: 振动牵拉 主动静力牵拉 柔韧素质 即时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振动杆训练对射箭运动员固势-撒放阶段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26名射箭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振动杆)和对照组,每组13名.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射箭力量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射箭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振动杆训练(每次训练30min,每周3次,共8周),所有运动员在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分别测试积分肌电值(iEMG)、12支箭固势-撒放时间、黄心命中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训练8周后,仅实验组射箭运动员双侧肩关节的前锯肌、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下肌的iEMG、固势-撒放时间、黄心命中率,较训练前有显著性差异(P约0.05).组间比较时,实验组双侧肩关节的前锯肌、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下肌的iEMG和肌肉活性、固势-撒放时间、黄心命中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约0.05).结论:振动杆练习能显著提高肩胛骨主要稳定肌的激活水平,缩短固势-撒放时间以及提高黄心命中率,可作为射箭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 标签: 射箭运动员 振动杆训练 肌肉活性 固势-撒放时间 黄心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