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微软被评为“危险级”的六种漏洞由微软发布的一系列漏洞报告和电子公告显示,MS05-025.MS05-026,MS05—027.MS05-028。MS05-029和MS05-030这些漏洞都影响了微软的应用软件,对此微软对上述漏洞定义为“危险级”.值得一提的是.定期更新应用软件可以保护用户电脑远离恶意代码的攻击.被影响的常用应用程序有浏览器,服务器消息块(简称SVB).

  • 标签: 安全警示 应用软件 电子公告 应用程序 恶意代码 定期更新
  • 简介:时下,不少企业发动干部职工,广泛征集警言警句,以警示广大职工在生产中要时时处处讲安全,这不能不说是企业安全工作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安全警句 企业安全工作 职工 安全生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患者护理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患者,分析护理过程中护理警示标识应用前后的效果。结果:眼科患者护理常见不安全因素较多,通过相应的护理警示标识实施,降低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获得了理想的护理满意度。结论:眼科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较高,护理警示标识有助于提高护理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推荐在临床应用。

  • 标签: 护理 眼科 护理警示标识 安全管理 不安全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警示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在各病区使用规范统一病人身份标识、高危提示标识、管路标识、药物标识等,用于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护理部制订护理警示标识相关制度,由病区各主管护士评估所管患者的病情,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后启用相关护理警示标识的安全管理方式。结果实施护理警示标识安全管理后,护理安全隐患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的提高。结论护理警示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增强了护士风险意识,提醒各班护士对重点病人的加以关注,使临床护理工作得到安全有序的落实。减少护理差错、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护理警示标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探讨了护理安全标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护理安全标识是最直观、最快捷、最具有影响力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它不仅对护士起到了警示、提醒的作用,强化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促进医患、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患者满意度,同时帮助护工重视患者的病情特殊观察、特殊治疗、特殊护理措施等,而且有利于患者参与患者安全,并起到督促作用。认为护理安全标识的应用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规范护理标识,可以完善护理安全管理预警系统,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而且鼓励患者参与到患者安全中去,让患者帮助识别和纠正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安全警示牌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
  • 简介:我院护理部于2011年4月设计制作新的护理安全警示床头标识,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护理安全警示 床头标识
  •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新医改工作的逐步推进,医疗服务理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其中临床护理方面也涌现出许多新理念和新方法。安全管理是儿科护理的主要工作目标,在具体的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风险警示标识不仅是一个十分常见的宣传警示标语,同时也在安全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个人见解和建议,旨在为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参考。

  • 标签: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 儿科护理 安全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探究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 2017年 -2018年护理不良事件系统中的不良事件 ,,对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制定护理风险警示标识,于 2019年 1月开始实施,分析 2019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 PCU即重症监护室及床位使用率 115%以上感染消化科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前后各 2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价比较结果表明风险警示标识使用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P< 0.05)。结论: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显著。

  • 标签: 护理风险 儿科护理 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警示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重症监护室500例及加床30%的515例科室感染消化科住院患儿,对其各自实施两组划分,分别对管理组和对照组,另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上报的不良事件病历120例,对其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取1202例不良事件当中,重症监护室、床位使用率为115%以上科室及一般科室在不良事件发生病例分别为51例、58例和11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2.%、49%和91.33%;重症监护室两组组患儿当中,管理组和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分别为3例和12例;感染消化科两组当中,管理组和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和10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则分别为0.2%)和1.01%.结论针对儿科患儿,对其运用腕带卡片及建立护理档案相应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方式,不仅可实现护理效率的提升,还可降低护理意外的发生,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 标签: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 儿科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护士风险预警标志在儿医院护士安全管理中起到了重大影响,对于提升儿医院护士的安全以及降低护士流程中差错产生的经营风险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将对危险性警告标志的目的、种类和情况开展研究,以分析护士危险性警告标志在儿科疾病护士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 标签: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儿科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120例患儿,将所有病人根据随机分组方法设置为参考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人。对照组病人实施日常标准化护理方案,参考组实施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风险警示标识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儿出现不良事件的比 例和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比例。结果:护理后,参考组患儿出现不良事件的比例11.67%,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的价值(P

  • 标签: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 儿科护理 安全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儿科实施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安全管理干预后,儿科护理风险处理能力。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儿科实施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安全管理,将此期间的170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组,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未实施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安全管理的170例儿科患儿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儿科护理风险处理能力。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护理风险处理能力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儿科实施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安全管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儿科护理风险处理能力,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 儿科护理 安全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120例患儿,将所有病人根据随机分组方法设置为参考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人。对照组病人实施日常标准化护理方案,参考组实施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风险警示标识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儿出现不良事件的比 例和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比例。结果:护理后,参考组患儿出现不良事件的比例11.67%,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的价值(P

  • 标签: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 儿科护理 安全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护理警示标识的定义和作用,其次强调了护理警示标识在眼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在眼科护理中应用护理警示标识的策略,旨在探究护理警示标识在眼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眼科护理质量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 标签: 护理警示标 眼科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选取42例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1名给予风险警示标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在负责患儿护理满意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

  • 标签: 风险警示标识 儿科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的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的为试验组,对比两组不良事件、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风险因素评估率及准确率、身份识别、安全核查评分、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可有效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提高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儿科护理 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