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我刊今年第一期刊登的鲍·瓦西里耶夫的《后来发生了战争》在我国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不久前,我们收到清华大学附中一位同学的来信,信中说:"这篇作品,在班上引起了轰动,几乎一半的人都看过了.有几位住校的同学是晚上熄灯后躲在水房里连夜读完的……我们团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也踊跃发表自己的感想."我们还收到不少畅谈感想、评论作品的来稿.本期以"《后来发生了战争》读后"为一个总题,发表一组短文.作者是大、中学生,研究生和中学教师.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感想.特别是中学生的议论,很有意思.尽管观点不一定全面,但他们有热情,肯思考,说的是心里话.我们欢迎更多的青年读者参加"读者谈"的活动.

  • 标签: 战争 作品 典型环境 三十年代 献身精神 评论
  • 简介:《滨湖市的一场冲突》是一部富有时代色彩的作品。小说尖锐地反映了苏联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两种思想和两种道德观的冲突:是为了追求速度只顾眼前去兴建一些单调乏味的标准化住宅,还是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尽量考虑方便人民生活、保护文化古迹和自然环境;是为了保住个人名利地位因循守旧,还是为了人民长远的利益敢于大胆革新?作品围绕这一基本冲突比较成功地塑造了敢于坚持真理的革新家斯特里若夫工程师的形象。作家在这个人物身上一方面表现他具有公民责任感,敢于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坚持原则,同时着力揭示他的内心世界的美,他有理想,有事业心,道德品质高尚。作品的其他人物,如院长舒鲁耶夫,工程师罗马什科、娜佳也写得形象生动,真实可信,只是副院长科鲁格雷有些概念化。这部小说虽然写的是一场尖锐冲突,但作者并没有从表面上去追求情节的曲折和紧张,而是通过各种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和思想交锋,着力表现人物内在的思想活动和心理活动,从而揭示这场冲突的社会道德内涵。从整个作品来看,作家不是以精雕细刻的描写取胜,而是以朴实、生动的描写和政论的激情来吸引读者,但有些论战场面显得冗长。

  • 标签: 共和国 建筑工程师 莫斯科 办公室 革新家 院士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演出了不少卫国战争戏剧,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中国的创作者对此进行了自己的阐释,显示出了一些共性。在思想表达上,这些作品强调对战争中个人命运和道德的关注,并以人道主义的思想贯穿其中;在艺术表达上,这些作品充分表现出对抒情诗意的追求,而在舞台设计上既突出了俄罗斯风格又在多处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的特点。

  • 标签: 卫国战争戏剧 中国话剧 人道主义 诗意
  • 简介:高加索的伊斯兰世界远非一个非黑即白、非官方即地下,仅仅是传统与非传统对立的天地。这更像是一个马赛克拼接式的世界,各个谱系、派别交织融汇。伊斯兰在当代北高加索各国中占有重要地位,积极填补着当地意识形态领域的空白。而热点地区大大小小的新旧冲突中,我们也总是看到伊斯兰的影子。对于这些,我们无疑应该清醒对待。很多时候,伊斯兰往往只是冲突各方掩盖真实目的的一个幌子。

  • 标签: 伊斯兰 北高加索 地区冲突
  • 简介: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评《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小说史》黄艾榕读完陈敬先生的《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小说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一幅波澜壮阔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便活龙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于1941年6月22日。几乎...

  • 标签: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小说史 战争文学 战争小说 苏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