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减刑、假释作为一项重要的行刑制度,是有效调动服刑人员认真接受改造、提高改造质量,使罪犯早日回归社会的重要的手段。但是,在当前运行的减刑、假释程序中存在监狱建议权侵蚀法院审判权、检察机关监督手段疲软、当事人诉讼参与权过少等弊端。针对现行减刑、假释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对相关法律的修改完善.重新构置减刑、假释程序,扩大减刑、假释运行的公开程度,加强检察机关监督力度,赋予当事人必要的诉讼参与权,来实现减刑、假释的公正。

  • 标签: 减刑 假释程序 弊端 重构 公正
  • 简介:假释我国监禁刑执行过程中所使用的变更措施之一,假释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正式确立,其先后历经多次修改,才使得假释有了系统的规定。由于我国假释制度在立法方面的不完善,造成实践中假释适用率较低,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功效。从假释的实质条件、假释的撤销和未成年人的假释等方面完善我国假释制度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 标签: 假释 问题 规范化
  • 简介:假释作为一种行刑制度,被各国法律所采用。我国现行刑法第81条也明确规定了假释制度。然而,实践中假释的适用比例一直较低。假释的适用对象范围狭窄、假释条件过于严苛抽象、假释运行程序问题严重,假释制度还应从犯罪人回归审理、帮助犯罪人回归社会、转变刑罚理念等方面进行完善。

  • 标签: 对象狭窄 条件严苛 程序问题 犯罪人回归社会 刑罚理念
  • 简介:修订后的刑法关于假释撤销条件的规定,  三、关于假释批准与撤销程序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的规定[5].  二、关于假释的撤销  关于假释的撤销

  • 标签: 假释立法 我国假释 立法问题
  • 简介:对罪犯适用假释是刑法轻缓化、行刑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假释制度的完善对于刑罚改革也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在1997年刑法典的基础上对假释的对象条件、实质性条件、限制性条件、假释犯的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补充和修改,这对于完善假释制度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我国假释制度立法在适用条件、适用对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基于进一步发挥假释制度的功能和刑罚目的之考量,我国假释制度有必要在立法上进一步地加以完善。

  • 标签: 假释 未成年人 老年人 短期自由刑
  • 简介:假释制度是一种让罪犯服刑在达到一定限度的时候,符合刑法所规定的条件将其提前释放的出狱的制度。这种制度对于罪犯可以在监狱里改过自新、接受教育具有良好的作用和效果,但是也同样也会带来很高的社会风险,诸如一些被假释者是否可以很好地履行社区矫正制度的规范,如何预防其再次犯罪,在基于这些问题的情况下,对适用条件和提请主体的程序问题进行了完善建议。

  • 标签: 假释 适用 完善 社区矫正
  • 简介:我国,减刑与假释并存且相互独立。减刑、假释各有利弊,但利弊归属不同。减刑利于执行机关维持监管秩序,却不利于犯罪人重返社会;假释利于犯罪人重返社会,却不利于执行机关维持监管秩序,且使执行机关和裁判机关时刻面临责任追究的风险。这导致减刑排挤假释,假释基本被搁置不用。保留并分别完善减刑、假释,废除减刑、完善假释,或者将减刑、假释合二为一等改革建议皆不能将减刑、假释紧密结合,同样存在不同缺陷。减刑、假释经过一百多年的演进发展,已经形成当前四种主要关系模式,即并和模式、结合模式、分立模式、单一模式。四种模式之间的差别在于四个关键问题,对这些关键问题的回答和选择是重构我国减刑、假释关系的基本前提。

  • 标签: 减刑 假释 自由刑变更执行 减刑、假释关系
  • 简介:长期以来,我国行刑实践中存在"轻假释、重减刑"的现象,使得蕴含公正和功利价值的假释制度适用率偏低;同时,假释实践中存在考核标准与法律规定相脱节、裁定流于形式、程序封闭、当事人参与缺如、检察院监督滞后等问题,甚至引发一定的腐败现象。应当从取消假释比例限制、设立听证程序、建立再犯危险性量化评估机制、量化危险性预测因子等方面着手,推动假释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标签: 假释制度 假释程序 假释适用率 再犯危险性评估
  • 简介:假释制度是司法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但目前我国假释制度还很不完善,极大地阻碍了假释制度作用的发挥。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制定灵活的执行条例、设立假释委员会、健全公安机关的假释监察机制等建议来逐步改进我国假释制度。

  • 标签: 假释 假释委员会 公安机关
  • 简介:在两极化刑事政策导向下,西方国家的假释制度朝着严厉与宽缓两个方向发展。在严厉方面表现为选择性无害化的提出、三振出局法的出台以及实际刑运动的兴起等;在宽缓方面主要表现为中间制裁和强制假释我国应当借鉴西方国家两极化的假释制度,坚持对严重暴力性犯罪假释的限制,同时放宽轻微犯罪的假释条件,并创建多元假释制度。

  • 标签: 假释 两极化 改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减刑、假释我国的刑罚制度,减刑、假释作为我国的刑罚执行体系中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     一、减刑、假释条件的比较   刑法第78条第1款规定

  • 标签: 假释法定条件 减刑假释 我国减刑
  • 简介:  任何罪犯的减刑、假释都必须符合减刑、假释法定条件,但对在服刑期间的罪犯如何缴纳罚金以及缴纳罚金情况与减刑、假释的关系问题没有明文规定,减刑、假释作为对罪犯的一种奖励

  • 标签: 减刑假释
  • 简介:假释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假释的适用对象问题,合理地确定假释对象对于发挥假释制度的功能具有重大作用。但我国假释对象条件上采取一刀切的立法方式,没有过多考虑犯罪人的不同和犯罪类型的不同。而域外很多国家和地区针对不同的犯罪人和犯罪类型规定了不同的假释条件.这有利于行刑个别化的实现以及更好地实现假释制度的功能,因此在借鉴国外立法例的基础上,我国有必要在立法上针对不同的犯罪人和犯罪类型规定不同的假释条件。

  • 标签: 未成年人 老年人 累犯 短期自由刑
  • 简介:本文对新刑法关于累犯和长刑犯不得假释的规定提出质疑,认为立法应赋予两类罪犯假释权,并从假释制度的起源、国外实践、罪犯人权,刑罚目的诸角度进行论证和探讨。

  • 标签: 刑罚 假释 行刑效率 累犯 长刑暴犯 假释条件
  • 简介:我国目前的法律导致了监狱中押犯获得减刑要比假释容易得多,现实中,未达到原判刑期而提前释放的大多是减刑释放,这种现象与法理相悖,又存在着许多弊端,导致了罪犯的改造流于形式,致使近年来重新犯罪率不断攀升,而且重新犯罪是更恶性的犯罪,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消极影响很大,然而假释这种制度不仅对于巩固罪犯改造成效降低重新犯罪率,而且从法理上来说也是可行的。因此,本文在分析了减刑与假释的弊利之后,提出了建立假释为主减刑为辅的罪犯累进处遇模式,以求更好的提高改造质量,降低重新犯罪率,从改造罪犯的角度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

  • 标签: 减刑 假释 制度
  • 简介:假释法律性质的认识,见仁见智。提倡假释为受刑人之普遍性权利,符合现代刑罚教育、矫正目的,顺应人权保障呼声日益高涨的时代召唤,蕴含刑罚执行的现代化理念。受刑人之假释权利具体表现为:假释知情权、假释提请权、假释同意权、假释听证权、再次假释权、假释异议权、不予假释的复审权、诉权及撤销假释之司法正当程序权等。

  • 标签: 假释法律性质 假释恩惠说 假释权利说 受刑人人权 假释权利
  • 简介:<正>减刑、假释我国刑罚执行中的一项制度。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是国家赋予的人民法院审判权的一部分,也是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巩固劳改成果,促进罪犯改造,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和树立法律权威,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的形式、内容、程序等问题,谈点浅见。一、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形式

  • 标签: 减刑 假释 人民法院 合议庭 罪犯改造 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