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50例行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为例,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①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20.00%,且护理满意度88.00%优于对照组60.00%(x2=5.556/5.094,P<0.05);②研究组住院时间(4.03±1.45)d,对照组住院时间(7.89±1.56)d(t=9.062,P<0.05)。结论:AMI患者使用急诊介入治疗中实施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满意度 住院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作用及改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90例,均为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期间本院接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抽选的方式,组中45例采取常规治疗方式,为对照组,余下45例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介入治疗方式,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5.56%和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P

  • 标签: 冠脉介入 高龄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效果。方法 随机将82例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分成两组,41例对照组、41例研究组。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将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用于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心理状态分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冠脉介入手术 导管室 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护理风险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介入治疗过程中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168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8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无差异(P>0.05);但是,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冠脉介入治疗 导管室护士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梗急诊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选择46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根据急诊介入治疗时间分组,对照组(n=23),发病到治疗的时间为3-12h,研究组(n=23),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在3h内,分析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P<0.05),不良反应降低(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急诊介入治疗时间在3h内,临床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前壁心梗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时间窗差异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从临床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角度对介入治疗在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以随机和均等的方式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介入治疗,每组各43例;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各自的优越性。结果:对照组胸闷占比为9.30%、胸痛13.95%、呕吐9.30%、恶心11.63%、皮疹6.98%,观察组胸痛占比为4.65%、呕吐2.33%;两组对比,观察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从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的角度而言,介入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还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冠脉介入治疗 效果与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于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1月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每组患者50例。其中,接受保守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为观察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比,为观察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冠脉介入 心血管事件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介入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遴选时段2020年1月-2021年3月内70例介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较干预前GQLI-74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促进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同时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及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延续性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用于经桡动脉行介入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经桡动脉行介入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手部肿胀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术后6小时手部肿胀程度,重度7例,中度18例,轻度25例,护理非常满意27例,护理满意23例,护理不满意0例,护理总满意度为50(1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实验组患者手术后6小时手部肿胀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在经桡动脉行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手部肿胀程度,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 效果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接受支架介入治疗后的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接受支架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掌握他们实际的预后情况,包括心脏事件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等。结果:介入治疗后,一共有7例患者出现非致命性心肌梗死,3例患者为重复性PTCA,2例患者出现再狭窄,1例患者出现新的病变,15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复发的情况;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96.9%,根据单因素分析,支架介入同心脏事件具有负相关关系,根据多因素分析,支架介入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支架介入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理想,但由于一些危险因素的可控难度比较大,患者疾病病变发展的控制同样存在较大的难度,还需采取有效措施对可控危险因素加以干预。

  • 标签: 冠心病,冠脉支架,介入治疗,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实施护理措施对穿刺点渗血的影响。方法:2018年11月~2020年4月期间,从我院选取80例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展开研究分析,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穿刺点渗血率为25.00%,观察组患者术后穿刺点渗血率为2.5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于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发生穿刺点渗血,且得到了患者的满意认可,建议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 术后穿刺点渗血 护理满意度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提升急性综合症患者急救效率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50例急性综合征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开展急诊护理流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时间、再灌注时间、开通时间、治疗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均相对较短,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相对较高,P<0.05。结论 将急诊护理流程运用在急性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上优势显著,可缩短急救流程的时间,从而提高急救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诊护理流程 急救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综合征患者血清Sirtuin 1 (SIRT1)水平与病变的相关性和影响病变的因素。方法分析81例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急性综合征住院患者的临床数据,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外周静脉血血清SIRT1水平,血运重建前进行SYNTAX评分评估病变程度。根据SYNTAX评分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SYNTAX评分(病变重度,n=38)和低SYNTAX评分(病变轻度,n=43)两组。建立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统计分析影响急性综合征患者SYNTAX评分的因素。结果高SYNTAX评分组患者血清SIRT1水平[379.38 (490.14) ng/L vs. 242.95 (173.85) ng/L, P<0.001]和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率(42.11% vs. 20.93%, P=0.039)显著高于低SYNTAX评分组患者,其余临床参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SIRT1水平与SYNTAX评分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452, P<0.010)。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SIRT1(ln处理后)、年龄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是急性综合征患者SYNTAX评分(ln处理后)的独立影响因素(Adjusted R2=0.330, P<0.001)。结论本研究首次探讨血清SIRT1和急性综合征患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临床医生应注意识别高危患者,制订合理的血运重建策略,努力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清SIRT1 冠脉病变程度 SYNTAX评分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