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复苏的临床急救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45例心脏骤停患者,全部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所抢救,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在检查急救前死亡;其余的40例患者中,31例患者心脏复苏成功,心脏复苏成功率为77.5%,9例患者病情危重,经心脏复苏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临床中针对心脏骤停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心脏复苏,能让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得以有效提升,降低患者死亡率,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 标签: 心脏复苏 心脏骤停 临床急救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急救护理程序在心肺复苏(CPR)急救中的时效性,提高CPR抢救成功率。方法设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急诊抢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21例为对照组,设2009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抢救的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2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的救治方法抢救,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抢救;比较两组基本生命支持5min内完成率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基本生命支持5min内完成率和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应用急救护理程序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护理程序 急救 心肺复苏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如何做好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急救配合与心肺脑复苏护理的措施。方法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所开展的心肺脑复苏急救病例中,随机选取30例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20例,无效10例。结论护士熟练掌握CPCR操作技术,做好与医生的配合工作,采取有效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是提升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心肺脑复苏 急救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急、重、危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救护。一个急危病人的抢救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体现在医务人员是否抓住了6分钟黄金抢救时间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是对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必须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院前急救中就主要体现一个“急”字,时间就是生命,而心肺复苏则是院前急救中的最重要手段。

  • 标签: 心肺复苏 院前急救 抢救有效性判断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1例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1例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35例,成功率为68.63%,合计死亡率为39.22%。心脏复苏成功率、存活率均以立刻复苏者为最高,均为95.65%,<5min者次之,>10min者心脏复苏失败率最高。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尽快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并在复苏后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65例猝死患者院前急救措施,为提高猝死患者复苏成功率、改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06年1月~2009年9月现场抢救的65例猝死患者分为A、B两组,抢救有效和成功的病例为A组,抢救无效的为B组。结果无效死亡44例(68%),有效12例(18%),成功9例(14%)。结论建立专业化的复苏小组,尽早尽快给予CPR;早期启动生存链;确保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等措施可提高猝死院前复苏成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发伤早期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急救复苏方法,旨在高患者的存活率。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多发伤早期休克患者73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复苏治疗后,本组73例患者,66例患者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90.41%;7例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治疗无效死亡,占9.59%。复苏治疗1周后,66例患者中,60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占90.91%;2例心功能严重受损,占3.03%;4例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6.06%。结论多发性早期休克的诱发原因较多,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应先对休克诱发原因进行分析,再开展针对性急救复苏治疗,该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发伤 休克 临床特点 急救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骨盆骨折急救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例TileC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6例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24h输血量为(2721.4±637.8)ml,MODS发生率为7.7%,死亡率为15.4%,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有显著优势,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骨盆骨折患者,施以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提升抢救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严重盆骨骨折 限制性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评价根据最新2010年版心肺复苏指南改进急诊科高职护生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的教学效果差异。方法将2010~2011年两年期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承担教学的高职护生共16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共80名于新指南公布前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对照组,按照2005年版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教学;2011年共80名于新指南公布后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实验组,按照2010年版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学习效果开展评估,进行书面理论测试、操作技能考核和满意度调查,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护生总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但书面理论测试成绩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满意度调查中实验组护生较对照组得分明显增高(P<0.05)。结论依据2010年版心肺复苏指南完善和简化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技能的教学成效,提示依据2010年版心肺复苏指南开展高职护生相关培训有益于该技能的掌握和普及。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临床技能 教学 基础生命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急救复苏后综合征预防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急诊科急救复苏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护理前后心率、动脉压、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h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动脉压、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科急救复苏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h存活率,改善动脉压和心率情况,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急诊科 急救 复苏 预防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中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的护理与急救。方法选取122例心肺复苏患者,在胸外心脏按压、加压给氧、升压药物以及电除颤等措施的治疗下,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护理与急救。结果122例心肺复苏患者中仅有4例患者心肺复苏不成功外,其与患者的复苏治疗全部成功,成功率为96.7%。结论通过心肺复苏的护理与急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死亡率能够得到有效降低。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护理与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液体复苏在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急救中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救治的102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复苏方式分成两组,每组51例,A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B组采取无限制液体复苏,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A组救治成功率为90.19%,B组救治成功率74.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A组输液量、复苏时间和治疗后ISS评分均好于B组;A组复苏后的血乳酸、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均好于B组;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早期无限制液体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更利于提高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早期液体复苏 骨盆骨折 失血性休克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培训制度化提高企业员工心肺复苏术培训合格率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企业2014年6月—2015年12月,参加我医疗站急救培训制度未制定前参加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员工300例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7年6月急救培训制度制定后参加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员工300例为实验组,以参加培训1年后心肺复苏术理论知识考核、实际操作能力考核两项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急救培训制度制定后参加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员工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从之前63%提高至85%,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合格率,从之前71%提高至98.1%,对两组患者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归纳性总结和统计学处理,得出如下结果。实验组员工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考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发现了十分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急救培训制度化后企业员工心肺复苏术培训合格率明显提高,是确实可行的方法。

  • 标签: 企业员工 急救培训 制度 心肺复苏术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院前急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共计100例患者,在院前,对照组患者采用了普通的液体复苏方式,观察组采用了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对以上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与相关分析。结果在50例经过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患者中,死亡率为20%,使用常规液体复苏方式治疗的对照组50例患者死亡率为26%。另外,在患者的总共输血量,术后出血量,和住院天数等方面,观察组的数据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方式进行院前的急救以及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适合于临床的应用。1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院前急救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介绍了临床医护人员在实施心肺复苏时存在伦理问题的对策,指出了对于施行心肺复苏的伦理认识的关键环节,即加强职业道德要求、积极复苏、结局的正确理解。为医护人员正确施救所面临伦理问题释疑。

  • 标签: 心肺复苏 伦理 心跳呼吸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T组合复苏器在产房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本院产房分娩出现窒息的8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4例,实验组采用T组合复苏器进行正压人工通气复苏,对照组采用自动充气式复苏囊进行人工通气复苏。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1、5、10分钟Apgar评分,动脉血气指标及气漏发生率,探讨T组合复苏器在产房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出生后1、5、10分钟Apgar评分、血气分析指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1.38、1.09、1.00、1.28、1.42、1.56、1.49、1.65,P>0.05);实验组患儿气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05)。结论在产房新生儿窒息复苏中应用T组合复苏器简单、安全、可靠,能有效减少或避免气漏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T组合复苏器 产房 新生儿窒息 复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观察影响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对本院急诊和院内救治的36例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院内心跳骤停患者32例,经复苏存活10例(27.8%);4例院前心跳骤停患者,复苏存活仅0例(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跳骤停5min内实施心肺复苏18例,存活7例(38.9%);5min后实施心肺复苏14例,存活3例(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分钟之内行电除颤14例,存活8例(57.1%);10min后实施行电除颤10例,存活2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尽早进行CPR,尽早电除颤,在救治过程中时间乃是制约成败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