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护理,促进疾病的恢复。方法对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从心理、饮食、用药、以及康复训练等几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结果本组118例患者基本痊愈89例、显著进步24例,有效率达95.7%,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脑梗死患者康复非常有益,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71例经CT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和MR诊断急性期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式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6例急性期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分析对象,分别采纳应用CT和MR进行检查及诊断。结局MR在急性期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效果均要好于CT,特别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更具优势,经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别。结论MRI在急性期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优势明知,值得继续分析研究。

  • 标签: CT MR 急性期脑出血 超急性期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的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路径组,传统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脑保护等对症治疗,路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论治后予中药汤剂口服,针灸,穴位敷贴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NIHHS评分及中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结果路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入中医临床路径的脑梗死病人通过增加中医特色疗法,中药汤剂口服、针灸、穴位敷贴等,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脑梗死 中医临床路径 疗效判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尿常规检查诊断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分型将其分成心源性脑梗死组和非心源性脑梗死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尿常规检验,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结果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和血酐肌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常规检查诊断心源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尿常规 诊断 心源性脑梗死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结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首诊均CT扫描除外脑出血,同时分别进行磁共振T1WI、T2WI、FLAIR序列扫描及DWI、ADC图成像。由2位主治以上医师对MRI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意见一致方可作出诊断。结果40例超急性脑梗死病例中,T1WI均呈等信号而未见异常,检出率为0%;T2WI4例呈略高信号,2例呈较高信号,检出率15%(6/40);FLAIR序列8例呈略高信号,3例呈较高信号,检出率27.5%(11/40);DWI均表现为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均表现为明显低信号,全部病灶均显示,病变检出率100%(40/40),同时,ADC图清楚显示梗死灶的范围和大小。结论DWI对超急性脑梗死灶的显示具有高敏感性,结合ADC图能作出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超急性期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仅予以内科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对比分析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0.5个月、1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在常规心内科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预后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心理护理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配合康复护理,并与治疗前及治疗后30天采用Barthel及Fugl—Meyer指数评分,观察疗效.结果96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两项指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更有利于提高和出尽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9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从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6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3例。采用常规疗法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33例患者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性脑梗死治疗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与尿酸水平测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的对象,并选取53例非脑血管病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非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测定患者进行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尿酸(UA)、甘油三酯(TG)以及总胆固醇(TC)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两组测定患者经过分析得出,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尿酸及甘油三酯均高于对照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测定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子是高尿酸血症以及高脂血症,对患者的血清尿酸以及血脂进行预测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尿酸 总胆固醇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0月,纳入急性脑梗死68例,按随机法分组。34例进入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其余34例接受心理护理,设研究组。对比效果。结果两组中研究组SDS和SAS评分改善明显,满意度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实施心理护理,抑郁及焦虑改善明显,建议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的发病时间在六小时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名静脉注射100-120万U剂量的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紧急治疗,分别观察患者在静脉输入溶栓的一天、两周和三个月后的临床表现。结果30名患者中,一天之内治愈的有5人,两周内治愈的人数为8人,三个月内治愈的有10人,24小时内脑出血的有1人,两天内出现再灌注损伤的有2人。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比较显著的效果。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优化急诊护理措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及泰兴市人民医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接诊时间,确诊时间,溶栓时间,48小时死亡率,溶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接诊时间、确诊时间、溶栓时间、48小时死亡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时间为(5.1±0.3)h,对照组接受溶栓治疗时间为(10.7±2.1)h,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溶栓治疗前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急诊护理的基础上优化急诊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 脑梗死 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