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康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1例AMI并心力衰竭病人按入组时间单双号排序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因随访期间发现占位病变脱落1例,最终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心血管康复护理。入院72h内、出院1年随访时分别收集病人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生活质量简表评价病人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比较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1年随访时MAP、HR、FBG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1年随访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简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

  • 标签: 心血管康复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技术,该技术的问世极大地改善了心血管疾病的预后,降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尤其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冠心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冠心病已经成为危险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1].因此,如何普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提高基层医院医生介入治疗的水平,是关系到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我们在带教过程中,发现做好岗前培训、基础理论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开展PBL教学模式对尽快提高基层医生介入治疗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介入治疗 进修医生 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临床价值。方法: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常规预检、分诊、送入抢救室、生命体征监测、对症处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时间指标,包括分诊评估、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静脉采血、急救时间等。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休克、室颤、心力衰竭等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静脉采血、总急救等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9.09%,对照组为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可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路径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应用全程责任制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行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程责任制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生活质量,并对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应用全程责任制护理干预的效果突出显著,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降低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中选择,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确定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80例。在运用胺碘酮治疗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明显的凸显出该方法的效果,以对比的研究方式为主,使用计算机将患者排序后,设立研究组和参照组两个小组,将80例患平均分配至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普罗帕酮治疗,研究组中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详细情况,如临床效果,并记录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情况,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后进行比较,研究组中治疗总有效人数38例,总有效率(95.0%);参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31例,总有效率(77.5%);差异十分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20.0%(8/40)比5.0%(2/40)},该结果相比,研究组具有优势,差异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采用胺碘酮治疗,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在今后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 胺碘酮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PCI 心血管不良事件 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不同呼吸、心率及冠脉钙化伪影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使其在检查时可以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进行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山东某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50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此150例患者图像和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呼吸、心率及冠脉钙化伪影进行对比分析图像合格率。结论: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影响因素主要为:心率过快、呼吸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等,对于不同影响因素有不同解决方法,改变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CTA 影响因素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于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诊抢救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 简介:     摘要:通过分析死亡组和存活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的差异以及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确定以上两项指标在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中对急性心肌梗死预测诊断的意义与价值。采取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NLR、CAR等检验数据与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性。并且采用ROC评估CAR、NLR及两者联合指标对AMI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外周血NLR和CAR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以对疾病的致死几率有一个可靠的结论,并且CAR联合NLR预测院内死亡的AUC大于单独CAR或NLR,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救治中接受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其救治措施的不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2组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院前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进行接种的儿童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不良反应护理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0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0%)、接种依从性(91.7%)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8.3%)较低(P

  • 标签: 儿童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分析和选取所在实习医院已经确诊冠心病的部分患者,对这些患者做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同时做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照分析。通过对比每一个冠心病患者所做的多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得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基本能满足冠心病的诊断需要。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可作为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筛选检查方法,并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冠心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冠状动脉成像 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开展课题研究。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21年1月-2021年8月一共出现的78例喹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报告作为样本数据,对报告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出现不良反应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种类以及患者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结果 环丙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等药物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累及患者神经、消化、呼吸、运动、皮肤、泌尿、血液等多个系统。结论 多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极易伴发不良反应,且会对患者机体各项脏器官造成影响,所以临床应该掌握用药适应症,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给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标签: 喹诺酮 抗菌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选取2022年6月—2023年2月在某人民医院确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0例归为试验组,另选取8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显示联合检测血清cTnI、H-FABP和IMA的灵敏度明显优于各单项指标(P<0.05)。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TnI  H-FABP  IMA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研究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表现并且研究其临床意义,选择合适人群进行研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肌红蛋白 肌钙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1年10月笔者医院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落实中药师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X2=9.1747。结论: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可明显减少患者治疗期间中药不良反应,能确保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中药师药学服务可在临床开展起来。

  • 标签: 中药师 药学服务 中药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基于培养基层德艺双馨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教学目标,本设计深入挖掘《内科学》急性心肌梗死章节中隐含的“齐心、仁心、细心、用心、匠心、耐心、爱心、恒心”,医者“八心”思政素养,设计并践行教学活动,实现急性心肌梗死思政与专业的有机融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八心素养 内科学 急性心肌梗死 教学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西药抗菌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并制定有效对策。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本院收到的20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研究对象。对于西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探究。结果 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以及青霉素类的占比较多。并且,会出现皮肤过敏、发热,消化、泌尿、神经以及呼吸系统异常的临床表现。结论 在西药抗菌药物之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与青霉素类较为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采取有效手段,才可缓解患者的症状。

  • 标签: 西药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西药抗菌药物应用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给出相应解决对策。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分析近年来在我院应用西药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情况80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8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的系统和器官主要包括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口腔、眼睛、附件和皮肤,占据的比例分别是42.50%、5.00%、8.75%、5.00%、2.50%和36.25%。结论 针对西药抗菌药物应用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采用相关对策,针对药物使用的相关注意事项实施严加控制,可以降低各种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

  • 标签: 西药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