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当代具备心腔内电图存储功能的双腔或三腔起搏器中记录的心房高频事件(AHRE)与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到2020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植入双腔或三腔起搏器的2 109例患者记录的2 440份AHRE腔内电图,记录心房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并分析其种类。结果平均随访2.3年,有23.9%的患者记录到了≥30 s的AHRE,2 440份AHRE腔内电图中房扑/房颤发作2 111份图(86.5%,2111/2 440),交叉感知21份图(0.9%,21/2 440),噪声干扰64份图(2.6%,64/2 440),房性心动过速(房速)237份图(9.7%,237/2 440),重复性非折返性室-房同步节律5份图(0.2%,5/2 440),2份未确定类型(0.1%,2/2 440)。AHRE持续时间>6 h并且频率≥250次/min对房扑/房颤的阳性预测值为99.9%。结论结合时间和频率分析的AHRE是诊断房颤、房扑的可靠工具。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脏起搏器,人工 心房高频事件 自动模式转换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一起110kV线路故障导致220kV线路高频保护误动的事件,通过对事件原因进行剖析,指出目前220kV系统高频保护运行维护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为今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 标签: 高频保护 误动 问题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改进措施以降低高频电刀使用不当而发生风险。方法 针对高频电刀使用不当发生灼伤的手术不良事件进行根因分析。结果 通过建立人员保护屏障、完善设备保护屏障、明确制度保护屏障多层屏障,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结论 手术安全无小事,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牢固树立人员、设备及制度三层保护屏障,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高频电刀 不良事件 多层屏障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房颤的发生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既往大量研究阐明了增龄、心房衰老与房颤的相关性。本文将系统从心房衰老的病理生理学角度,讨论其通过电重构、结构重构、钙稳态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的改变,调控房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针对以上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的特异性干预策略,望为房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房衰老 电重构 表观遗传 病理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房纤颤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vWF及凝血酶一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D-二聚体(D-D)及P-选择素(GMP-140)水平与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性研究。方法采集初发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患者,测定其体内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vWF及凝血酶一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D-二聚体(D-D)及P-选择素(GMP-140)水平,随诊720天观察这些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频率。把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患者分为A组,没有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分为B组,对比两组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及P-选择素(GMP-140)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对血栓栓塞事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vWF、TAT、D-D水平,与B组比较均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是vWF、TAT、D-D浓度增高,且D-D浓度增高的危险因素高于其他因素,结合多个危险因素,可提高诊断房颤血栓栓塞的特异性,更可靠地分析血栓栓塞危险性。

  • 标签: 心房纤颤 血栓栓塞
  • 简介:父亲去世时,我正在北京上大学,寒假回到家,才知道父亲去世已一个多月了。可我没办法相信这是真的,父亲一直睡的炕的一角,那盖了好多年的蓝底白花的棉被,依旧整齐地叠放着,上方的墙上,依旧挂着父亲那熟悉的白顶帽,一切的一切与我走时的情景一样,只是我第一次没听到父亲呼唤我的声音。平时极其狭窄的房间,一下子变得那么宽大,父亲的气息无处不在。觉得父亲像平常一样,出门为一家人的生计奔波去了,不知哪一天会突然回来的……如今,父亲离世已三十多年了,时间如一枝羽箭,恍如昨夕……父亲终究没有回来。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数据来自多中心、前瞻性中国房颤注册队列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连续纳入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市31家医院的NVAF患者18 703例,根据患者入院时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其空腹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5组,分别为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控制严格的糖尿病组、血糖控制一般的糖尿病组和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组。患者入组后每6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主要随访终点为血栓栓塞事件,包括缺血性卒中和系统性栓塞;次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和血栓栓塞事件的复合终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空腹血糖水平与终点事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18 703例NVAF患者年龄(63.8±12.0)岁,男性11 503例(61.5%)。其中血糖正常组11 877例(63.5%)、糖尿病前期组2 023例(10.8%)、血糖控制严格的糖尿病组1 131例(6.0%)、血糖控制一般的糖尿病组811例(4.3%),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组2 861例(15.3%)。已经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4 803例患者中,严格控制血糖达标的患者共1 131例(23.5%),其中血糖过低(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4.4 mmol/L)的患者有328例(29.0%)。随访(51±23)个月,最长82个月,随访结束时984例(5.3%)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控制严格的糖尿病组、血糖控制一般的糖尿病组和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组的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0/100、1.41/100、2.09/100、1.46/100和1.71/100人年(χ²=53.0,log-rank P<0.001);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6/100、2.17/100、4.08/100、2.58/100、3.16/100人年(χ²=72.3,log-rank P<0.001);血栓栓塞事件和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其余4组均较血糖正常组高(P均<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血糖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前期组(HR=1.23,95%CI 1.00~1.51,P=0.049)、血糖控制严格的糖尿病组(HR=1.32,95%CI 1.06~1.65,P=0.013)和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组(HR=1.26,95%CI 1.01~1.58,P=0.044)的NVAF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升高。结论空腹血糖升高或者过低可能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房颤动 空腹血糖升高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心房扑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心房调搏及介入治疗,I型房扑射频消融是首选方法,成功率达到83%~96%。房颤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消除诱因、控制心室率、转复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维持和预防栓塞。

  • 标签: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的发生,患者左心房重构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患者,将其分为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以及窦性心律组,持续性房颤组有37例患者,阵发性房颤组有30例患者,窦性心律组有31例患者。所有房颤患者在入院以后,经心电图检查后确诊为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患者与窦性心律组患者以及持续性房颤组患者在年龄与身高、体重以及疾病构成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阵发性房颤组患者与窦性心律组患者在P波离散度以及P波最大时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性心律患者的心房异质性与心房电传导时限都远远低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

  • 标签: 左心房重构 心房颤动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印制板技术的研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系统工作频率从 MHz频段向 GHz频段转移,其所追求的即是信息处理的高速化、存储容量的海量化以及系统能耗的绿色化。在这一发展方向下,作为海量信号载体的高频印制电路板应运而生,并承担着信息传输的艰巨任务。主要对 PCB高频板的定义与特点、常见板材类型和复介电常数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 标签: PCB高频板 板材类型 复介电常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扩大与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130例,其中慢性心房颤动伴左心房扩大患者60例,慢性心房颤动左心房无扩大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食管超声检测患者左心房大小,并观察是否形成血栓。根据食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形成组30例和无血栓组100例,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通过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扩大组患者的心房内形成血栓的概率18例(30.0%)高于左心房无扩大组心房内形成血栓的概率12例(17.1%),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房扩大,很有可能导致其心肌收缩力下降,提高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几率,是诊断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重要预测因子。

  • 标签: 房颤 心房扩大 心房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预防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血栓事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进行过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患者1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比较两组血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以及大出血事件,次要出血事件观察组总发生率4.30%明显低于对照组11.8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血栓效果方面,本次研究认为利伐沙班比华法林更加安全有效,但是临床中仍然需要更加深入、更加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利伐沙班 华法林 预防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血栓事件
  • 简介:历时五天的沈阳第五届房产交易展示会已落下了帷幕,人们再次看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的场景。据了解,此次展会的规模和新楼盘的数量都大大超过往届,布展面积达20000m^2,汇集参展单位203家,参展楼盘159座,展销面积1338万m^2,最大户型达到670m^2,最小户型40m^2。同时,广告宣传等各方面力度比往届亦有增加,组织工作在几年

  • 标签: 房地产业 沈阳市 房屋价格 小康社会 国民收入
  • 简介:高频心电图(HihgFrequencyElectro-cardiogram)是在常规心电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心脏无创伤性检查技术。是用高频心电图机描记的含有高频成分的心电图。高频心电图有三个特点:1.频响宽,其频响在80Hz以上,可达2k、3kHz,故又称宽频心电图。2.扫描速度快,为100~700mm/

  • 标签: 高频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扫描速度 检查技术 无创伤性 高频成分
  • 简介:whatever是高考英语中一个很重要的词,经常在考题中出现。下面请看一道非常典型的高考英语真题:Sheisverydeartous.Wehavebeenpreparedtodo_takestosaveherlife.(2009年湖南卷)

  • 标签: 考点 高频 高考英语 2009年 very HAV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史及血压水平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方法该研究的病例来自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市31家医院前瞻性纳入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25 512例。排除瓣膜性房颤、肥厚型心肌病、基线接受抗凝或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后,最终该研究纳入患者7 757例。随访终点为血栓栓塞事件,包括缺血性卒中和系统性栓塞。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病史、血压水平是否为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随访(35±25)个月,随访结束时455例(5.9%)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有高血压病史的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高于无高血压病史的NVAF患者(2.38/100人年比1.35/100人年,χ²=16.8,Log-rank P<0.001)。基线收缩压<120 mmHg(1 mmHg=0.133 kPa)(n=1 619)、120~129 mmHg(n=2 023)、130~139 mmHg(n=1 728)和≥140 mmHg(n=2 172)的NVAF患者栓塞事件发生率依次升高,分别为1.44/100人年、1.79/100人年、2.16/100人年和2.52/100人年(χ²=17.9,Log-rank P<0.001)。基线舒张压<70 mmHg(n=1 128)、70~79 mmHg(n=2 277)、80~89 mmHg(n=2 804)和≥90 mmHg(n=1 328)的NVAF患者栓塞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6,Log-rank P=0.9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CHA2DS2-VASc评分中除高血压以外的因素后,高血压病史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8,95%CI 1.01~1.62,P=0.040);进一步校正了房颤类型以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后,高血压病史仍然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7,95%CI 1.01~1.61,P=0.045)。校正了CHA2DS2-VASc评分中除高血压以外的因素后,收缩压≥140 mmHg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7,95%CI 1.02~1.82,P=0.035);进一步校正了房颤类型以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后,收缩压≥140 mmHg仍然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6,95%CI 1.02~1.82,P=0.036);而收缩压120~129 mmHg和130~139 mmHg不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分别为,HR=1.23,95%CI 0.90~1.67,P=0.193;HR=1.30,95%CI 0.95~1.77,P=0.098)。舒张压不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高血压病史及收缩压≥140 mmHg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地将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以下或可降低此类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

  • 标签: 心房颤动 高血压 血栓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