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功能学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采用热稀释法测量微循环阻力系数(IMR)已成为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重要手段。本文就IMR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微循环 热稀释法 微循环阻力系数
  • 简介:目的:研究采用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例患者采用静脉化疗治疗;治疗组8例患者采用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观察治疗组患者灌注前后生理情况,并发症及毒副作用,以及患者治疗半年后复发、生存情况。结果:腹腔热灌注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呼吸频率等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治疗组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治疗组生存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安全性好,腔内化疗液及温度分布均匀,并可多次进行而不受治疗环境的限制,无明显毒副作用及并发症。

  • 标签: 循环式 腹腔热灌注化疗 晚期卵巢癌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讨论研究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诊断和用呼吸机进行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方法将在我院行体外循环术后ARDS的36例患者分为两组,为传统机械呼吸组12例和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组24例,分析传统机械呼吸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的体外循环术后ARDS的治疗经过。结果在传统组12位患者中平均带机时间为7天,死亡7例,病死率58.33%;肺保护性通气组24例中平均上呼吸机的时间为6天,死亡5例,病死率为20.83%,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比传统机械治疗有效,可以提高术后ARDS患者的成活率。

  • 标签: 体外循环术后 ARDS 肺保护性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海风通络除痹丸对寒痹症患者进行治疗,并通过测定其甲襞微循环的变化以评价药效。方法选择寒痹症患者70例,于治疗前检测其甲襞微循环平,服用海风通络除痹丸治疗14天后,再次检测其甲襞微循环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及总积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微血管形态及渗出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海风通络除痹丸能够有效治疗因寒痹而引起的全身微循环障碍,并改善微血管血流状态,是一种值得广泛关注的治疗寒痹的优好药物。

  • 标签: 海风通络除痹丸 寒痹 甲襞微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在侵犯心脏及大血管的肺局部晚期恶性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左肺下叶周围型肺癌并左房内癌栓1例,左第5肋间前外切口进胸,处理左下肺动脉,左股动静脉转流建立CPB,心脏停搏下摘除左房内癌栓,撤除CPB,行左下肺叶切除。【结果】CPB转流平稳,自动复跳,停机顺利;术后机械辅助通气12h后拔除气管插管,72h拔除胸腔引流管,术后恢复顺利,10个月后仍存活。【结论】对于侵犯心脏及大血管的局部晚期肺肿瘤,CPB的应用扩大了手术指征,保证了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有助于实行肺癌根治性切除。

  • 标签: 肺肿瘤 体外循环 手术 癌栓
  • 简介: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不同角度的Trendelenburg体位下CO2气腹对手术患者循环和血气的影响。方法选一般资料纳入标准的60例ASAI~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T20、T40两组,每组30例;术中在恒定气腹压力、恒定容量下,观察分别依次记录患者T20(“T”位20°)组、T40(“T”位40°)组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0)、“T”体10min后(T1)、术毕平卧位排除气腹10min后(T2)、术毕1h后(T3)MAP、HR及动脉血气指标(pH值、PaCO。、Pa02、PETCO2、Peak)。结果T20组、T40组两组之间及两组之内的MAP、HR及动脉血气指标(pH值、PaCO2、PaO2、PET,CO2、Peak)在T1、T2与T0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2气腹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T”体位下角度变化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初步观察有明显影响。

  • 标签: 妇科腹腔镜手术CO2气腹Trendelenburg体位 血流动力学 动脉血气指标
  • 简介:背景:膝关节置换后肿胀可产生张力性水泡,使疼痛加重,严重时可阻碍静脉回流,使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甚至可阻碍动脉血液循环,严重时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目的:评价循环加压冷疗系统(Cryf/cuffSystems)与间歇高渗盐水冰敷在全膝关节置换后的疗效。方法:将6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持续冷冻组患者关节置换后采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处理;间断冰敷组关节置换后采用间断高渗盐水冰敷处理。结果与结论:持续冷冻组和间断冰敷组髌骨上极、髌骨中点腓肠肌最粗点周径差在全膝关节置换后第1,2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3天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持续冷冻组关节置换后第1,2天静止和运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间断冰敷组(P〈0.01),置换后第3天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持续冷冻组置换后第1,2,3天膝关节活动度优于间断冰敷组(P〈0.01),置换后第1,2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持续冷冻组关节置换后3d膝关节周围皮肤平均温度高于间断冰敷组(P〈0.05)。说明全膝关节置换后第1,2天Cryo/cuffSyestems处理较间断高渗盐水冰敷能减轻组织肿胀、减轻疼痛、增加活动度,但3d后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置换后第3天间断冰敷能达到Cryf/cuffSystems同样的效果。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假体 冷冻疗法 冰敷
  • 简介: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3月,选择76例OPCAB,于手术当天清晨及术毕进入恢复室时取静脉血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分析,术后血样处理选用含肝素酶的测定杯消除残余肝素对结果的干扰,观察TEG中的R时间,K时间,α角,MA,A30,CL30,LY30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前后K时间和α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R时间、MA、A30和CL30均减小,而LY30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均未出现死亡,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无二次开胸探查,术后出院顺利。结论OPCAB患者术后呈高凝状态,且纤溶过程相对亢进。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循环衰竭麻醉术中经静脉注射乌司他丁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循环衰竭的病人,按照其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即为观察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均为75例病患。A组患者在常规抗休克疗法的基础上,经静脉推注乌司他丁1×105U,溶于2ml生理盐水中;B组患者采用常规抗休克疗法。结果麻醉术中,出现急性循环衰竭时,A组患者恢复时间正常者68例(90.67%),B组为47例(62.67%),A组比B组多28.00%(P〈0.05)。A组无死亡者,B组死亡19例(25.33%),A组死亡率较B组低(P〈0.05)。A组75例经过乌司他丁治疗的患者中及时应用乌司他丁治疗者的效果优于未及时采用乌司他丁者。结论急性循环衰竭麻醉术中注射乌司他丁纠正急性循环衰竭,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短,效果显著,死亡率低,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

  • 标签: 休克 乌司他丁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CPB)心脏手术中,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及浓度依赖性抗生素预防手术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64例CPB心脏手术中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将病人分为两组,A组124例,病人术前24h内预防性使用时间依赖性抗生素;B组140例,病人术前24h内预防性使用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统计术后感染情况,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切口和纵隔感染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分项。结果A组术后感染13例(10.5%),B例27例(19.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比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更适合用于预防CPB心脏手术感染。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抗菌药 时间因素 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