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广东地区近海浅海海水西菌进行分离培养,以了解西菌在近海浅海海水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在广东近海浅海地区水域内,选取茂名市电白区水东湾(2019年10月4日)以及惠州市两大湾(巽寮湾、双月湾,2019年8月12日)进行多点采集水样,分别19份和29份。利用前期探索出针对分离西菌的有效海水前处理手段(浓缩、酸处理)以及分离培养基(BHI-2216E-GVPC和BCYEα-2216E-GVPC)进行分离培养,依据西菌的菌落特征,初步将可疑菌株进行分纯培养,并对纯培养后的可疑菌株进行传统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分子特征等鉴定。结果19份水东湾水样中有14份(阳性率为73.7%)成功分离到共60株目标菌(含邻近兼性胞内寄生菌);29份惠州地区水样中有17份(阳性率为58.6%)成功分离到共79株目标菌(含邻近兼性胞内寄生菌)。经菌落特征、细菌形态学检查、生化反应以及测序结果比对后,水东地区60株目标菌分离出西菌属(含潜在新种)12株(20.0%),潜在新科2株(2.9%),惠州地区79株目标菌分离出西菌属(含潜在新种)22株(27.8%),潜在新科18株(22.8%)。结论广东地区近海浅海海水中西菌菌种资源丰富,且存在不同的该菌属内新种以及可能存在邻近新属。

  • 标签: 弗朗西斯菌 分离培养 鉴定
  • 简介:摘要:校际网络同步教学以其同步互动、异地交互的平台优势,给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可能,这种课堂结构怎样?师生情感氛围如何?本文采用了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对一课例进行分析,以更客观发现校际网络同步教学的特点,为课题进一步开展提供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用艾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焦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4月-10月收治的62例焦虑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发分两组,各31例。参照组用艾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用参照组联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焦虑评分低于参照组,体现差异(P0.05)。结论 艾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不仅能降低焦虑评分,还较少引发不良情况,使治疗效果更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艾斯西酞普兰 氯硝西泮注射液 焦虑症
  • 简介:摘要:雷格提出雷格之谜是要问为什么两种不同形式的真同一性句子的认知意义不同。他以不同形式的同一性句子中的名称涵义的不同来解释句子认知意义的不同。本文支持格列萨科提出的一种论证,认为实际上雷格自己的解决方案是不恰当的,如果接受了雷格的解释,那么并不存在什么一般的谜题。而一旦拒绝了他的解释,那么实际上两种不同形式的同一性句子在认知意义上并没有什么差别。然后本文在后面这种拒绝雷格主义解释的立场上论证:说话者直觉上认为两种句子在认知意义上有差别是因为他在言说时做出了不恰当的预设。

  • 标签: 弗雷格之谜 名称 预设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12个集体教学活动探究二者师幼对话现实状况,通过比较分析将两类教师师幼对话特点背后影响因素归纳为:传统思维和现实需要的限制、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脱节、师幼对话理论认识不全面、教师教育经验不足、教师言行表达能力欠佳。

  • 标签: 集体教学活动 师幼对话 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
  • 简介:摘要:将文学中的崇高移植到艺术中,产生了崇高与美的区别。以弗里德里希的经典画作为例进行分析鉴赏,阐述艺术作品中的崇高美感。

  • 标签: 崇高,美,弗里德里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汀运用于过敏性皮肤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观察对象(过敏性皮肤病患者)60例,设定2021年1月-2022年1月为研究期,将入组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并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西咪替丁+依巴汀联合治疗(观察组,n=30),单独依巴汀治疗(对照组,n=3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24/30),(p<0.05);观察组中治疗期间胃部不适、口干、轻度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3/30)与对照组6.67%(2/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汀运用于过敏性皮肤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可参考应用。

  • 标签: 西咪替丁 依巴斯汀 过敏性皮肤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汀运用于过敏性皮肤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观察对象(过敏性皮肤病患者)60例,设定2021年1月-2022年1月为研究期,将入组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并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西咪替丁+依巴汀联合治疗(观察组,n=30),单独依巴汀治疗(对照组,n=3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24/30),(p<0.05);观察组中治疗期间胃部不适、口干、轻度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3/30)与对照组6.67%(2/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汀运用于过敏性皮肤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可参考应用。

  • 标签: 西咪替丁 依巴斯汀 过敏性皮肤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根据普铜矿矿体的基本特征及赋存条件,在满足经济、高效、环保、安全和先进性的前提下,提出采用自然崩落法作为开采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该采矿方法的矿块要素,拉底、回采等工艺。

  • 标签: 自然崩落法 可崩性 回采
  • 简介:摘要:低温余热广泛存在于高耗能行业中,有机肯循环(ORC)利用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具有众多优势,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展开了各方面的研究工作,使该技术在工业余热、地热等领域商业化成功。在采用有机肯循环(ORC)发电技术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不能一味地考虑余热的回收效率。

  • 标签: 低温余热 有机朗肯循环 余热回收  经济性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泛娱乐化背景下,为迎合时代需要与受众偏好,网制纪录片走上“综艺化”的轨道,其中以B站热播的《守护解放西》最为典型。本文通过借助拉韦尔5W模型来探讨纪录片《守护解放西》的传播特征,从理论创新的角度对当下娱乐化纪录片的发展研究提供新的解释。

  • 标签: 《守护解放西》 5W理论 纪录片
  • 简介:摘要: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在人们的日常语言和活动中无所不在。诗歌是高度隐喻化的体裁,本文就将以罗斯特的短诗——《摘苹果之后》为例,通过挖掘诗歌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深刻剖析罗斯特的死亡观建构,为该诗的解读提供新的维度,也有助于丰富该理论的应用范畴。

  • 标签: 《摘苹果之后》 结构隐喻 方位隐喻 本体隐喻 死亡
  • 简介:摘要:物理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概念的理解,本文主要介绍将威DISLab应用于人教版新教材普通高中物理必修3中,定量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影响的因素。使学生更加理解安培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标签: 朗威DISLab 定量探究 安培力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青年男性的复发性阿他口炎。患者男,34岁,因“咯血1 h”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咽喉探查止血术,术中见:会厌畸形,呈分叶状,咽后壁大片白色溃疡,质地硬,范围自会厌上缘至梨状窝水平,会厌上缘附近可见凹陷创面,直径约1.2 cm,创面活动性渗血。溃疡区域组织活检,病理结果为:黏膜组织呈慢性炎伴溃疡形成,复鳞上皮呈乳头状增生,部分区域上皮较增生。后经多学科多医院会诊,确诊为复发性阿他口炎,经口服沙利度胺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目前随访未再出血。

  • 标签:
  • 简介:摘要:《修墙》是罗斯特隐喻诗的突出代表作,其诗歌体现了人类在理解世界的认知过程。本文拟采用认知语言学的三个理论,图形背景理论、概念隐喻以及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修墙》这首诗歌。以此来深入挖掘《修墙》的诗性表达和客体塑造是怎么影响读者的阅读认知过程,使读者体会到诗歌隐喻表层之下的深刻哲理,引发由“墙”产生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思。

  • 标签: 弗罗斯特 《修墙》 图形背景 概念隐喻 整合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