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彩凤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 湖北天门 431700)  【摘 要】通过对136例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护理,对常见的几种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了引流的正常进行。  【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解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患者采取全面护理对其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次所施行的研究中纳入的研究对象为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患者,其纳入时间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共计48例。按照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全面护理干预,每组各24例。对上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GCS以及ADL评分可见,实验组均相比较对照组要高(P<0.05)。 结论:在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患者采取全面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情况,提升其自理能力,从而促进其术后康复。由此可见,该方法在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手术 脑室引流管 全面护理 GCS评分 ADL评分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密闭式腹腔引流引流最高处平切口引流、低于切口30厘米引流和低于切口60厘米的引流效果。方法将90例有腹腔引流管置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腔引流袋(体外连接装置)低于切口30厘米和60厘米的高度进行引流;观察组采用引流袋(体外连接装置)位置平切口引流,两组均为密闭式腹腔引流。观察两组引流效果和引流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引流效果与对照组有同样的引流效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引流袋平切口引流,能够使腹腔内的积液正常引出,并且能够随身携带,促进患者早期活动,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

  • 标签: 腹腔引流 护理 引流 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分析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患者运用全面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运行时间段是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是在我院实施治疗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患者70例,采取全面护理的患者为研究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常规组,观察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患者在临床中使用全面护理,能够让患者得到较好恢复。

  • 标签: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伤口深部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周围脓肿引流引流治疗与引流+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方法选取48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组给予引流+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引流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事件,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84%,切口感染率12%,腹腔脓肿发生率4%;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56.5%,切口感染率26.1%,腹腔脓肿发生率13%。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切口感染率及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实施引流+阑尾切除术治愈率较高,切口感染率、并发腹腔脓肿率低,优于单纯引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阑尾周围脓肿 引流管引流治疗 阑尾切除术 治愈率 切口感染率 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胆道引流管居家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行胆道引流管置入术的78例患者,其中38例选择在院内进行护理,40例选择出院后在家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家庭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院内护理组(5%vs.18%,P<0.05)。在生活质量评价方面,家庭护理组的患者更为满意(90%vs.76%)。结论:胆道引流管居家护理是安全可行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患者和家属的护理培训,以确保引流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 标签: 胆道引流管 居家护理 引流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科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改善情况。方法在2016年12月份--2017年12月份的55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样的方式展开分组,其中实验组中28例患者,给予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比照组中27例患者,给予其传统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中的总有效例数为27例,总有效率为96.42%。比照组中的总有效例数为17例,总有效率为62.96%。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比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在实验组中,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以及McGill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比照组,数据经过对比得知,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感染情况,并且能够帮助患者创面尽快愈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作用。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内固定 切口感染 改善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延迟引流与持续引流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引流情况。方法52例患者均进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处理,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52例患者为对照组(26例)与实验组(26例)。其中我院医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持续引流法,而医师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延迟引流法;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段及术后总引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后髌上周径差值、术后关节活动度以及吸收热之间等数据差异不显著,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取延迟引流法进行引流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引流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全膝关节 术后医护 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烧伤整形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取得的临床效果,分析对患者疼痛程度以及创面感染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烧伤整形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前者实施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情况、创面感染发生率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和皮肤血运恢复时间,明确负压封闭引流术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不同治疗,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改善,创面感染发生率较低,创面愈合时间和皮肤血运恢复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烧伤整形患者 负压封闭引流术 VAS评分 创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接受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患者当中,对其术后进行引流管综合护理的相关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8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需要接受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将其随机均匀分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引流管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情况加以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远少于对照组,且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更高,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患者,对其术后引流管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脑室外引流术 脑室出血 引流管 不良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管引流术后早期抬高引流的可行性;方法术后3天后视胆汁引流情况,逐步水平抬高引流管至15cm~18cm;结果胆汁引流明显减少,病人恢复顺利,未发现胆道感染、胆漏增加及梗阻性黄疸发生;结论T管引流术后早期抬高引流可减少胆汁丢失,利于壶腹部功能恢复,避免持续低压引流可能对胆管细胞及肝细胞的损伤,利于病人康复。

  • 标签: T管引流术 自然重力引流 抬高引流
  • 简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需要更换引流袋。最常用的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腹腔引流管、T管引流等都需接引流袋。操作中往往需很大力气才能将导尿管尾端橡胶部分接上引流袋接管的头端突起部分。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个巧接引流袋的方法,经临床应用300例,无一例失败。介绍如下。

  • 标签: 引流袋 临床护理工作 管留置导尿 腹腔引流管 气囊导尿 T管引流
  • 简介: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病死率高.我们采取了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双侧侧脑室穿刺-尿激酶(UK)溶解引流术加腰穿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继发重型脑室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重型脑室出血 脑室引流 腰穿置管引流 治疗 疗效
  • 简介:摘 要:原220KV线路有两种稳定引流线的方式,一种是双吊串,一种是单吊串。输电线路的耐张塔引流支架路,尤其是单吊串引流线路,在强风环境下摆动过大,与张拉塔距离较小,容易因塔放电造成线路跳闸和停电,给企业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本发明属于输变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使耐张塔引流线稳定的装置及方法。

  • 标签: 耐张塔 引流支架 稳定引流线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皮片引流、负压引流及体位引流对跟骨骨折手术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3年间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108例,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皮片引流组(n=34)、负压引流组(n=37)、体位引流组(n=38),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切口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负压引流尽管引流量最多,伤口愈合最快,但引流时间最长。而体位引流与皮片引流引流量、伤口愈合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引流物放置时间最短。结论负压、体位引流相较于皮片引流具更大优势,而此两种引流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酌情使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伤口愈合 引流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区引流管护理应用于颅脑手术患者术后的效果,以及对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100例于2022年1月-2023年3月期间接收的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50)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50)行术区引流管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总引流量较少,GCS评分、ADL评分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术区引流管护理可改善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术区引流管护理 颅脑手术后 应用效果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调节引流高度在脑室出血外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脑室出血或继发性脑室出血32例,均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根据引流的高度分成抬高引流组(17例,引流管的高度在外耳道上25cm)和常规引流组(15例,引流管的高度在外耳道上10cm)。结果抬高引流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血肿消失时间是5~8d,平均(6.41±1.06)d;常规引流组血肿消失时间是7~10d,平均(8.33±1.11)d;两组血肿引流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抬高引流组组没有并发颅内感染;常规引流组有1例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经抗生素治疗、腰大池引流后好转。结论脑室出血外引流的高度在外耳道上方25cm,辅以尿激酶灌注,有助于脑室系统内血肿消散。

  • 标签: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高度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对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20例脑室出血病例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术,并同时应用尿激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术后死亡1例,为再出血致血肿增大致脑疝而死亡。术后存活19例,随访6个月GOS评分:优良11例,轻残4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例,均无脑积水发生。结论脑室出血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术,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同时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可明显减少脑积水发生。

  • 标签: 脑室出血 侧脑室引流术 腰大池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颅脑外引流器在腰大池持续引流中的应用是一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脑脊液腰大池持续引流中应用颅脑外引流器作为外接装置的常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结果颅脑外引流器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过程中与传统的使用输液器+玻璃瓶具有更简便、全密封、无逆流、可控性强的优点。结论常规应用颅脑外引流器是腰大池持续引流通畅、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腰大池 脑脊液 持续引流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