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民国时期的《印度艳记》记录了作者对印度社会的观察,也大量参考了英国作家费纳摩尔(JohnFinnemore)的《印度一瞥》及《印度家庭生活》的内容,并与二者形成鲜明的互文关系。《印度艳记》在所记述内容上虽然与后者大同小异,但在对印度的态度上却多有不同。其对印度的态度是复杂矛盾的,表现出在西方现代文明与东方传统文化之间的艰难抉择和矛盾的立场,在当时的中国是具有普遍性的。

  • 标签: 印度游记 《印度艳异记》 民国时期
  • 简介:《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经典名篇,历来研究者对它有着超乎寻常的解读热情,魅力非凡。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故事内涵仍未阐释到位,尚可再论。蒲松龄在小说中两次用到"黠"字:一处是婴宁用以形容丫鬟小荣"是亦狐,最黠";另一处是作者用以点评婴宁"其黠孰甚焉",足见此字甚得蒲氏之心。以本文之见,最黠者并非小荣、婴宁等美狐,而是作家本人!蒲松龄小说创作上的灵心慧性,在《婴宁》篇中施展得酣畅淋漓。

  • 标签: 《婴宁》 《聊斋志异》 小说创作 经典名篇 研究成果 蒲松龄
  • 简介:《三笔谈》是清代许元仲所著的一部笔记小说,深受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的影响。它是一个久历官场、由师爷而至宫的能吏所记载的奇闻掌故。全书共有81篇,依据题材内容,将故事类型分为五类,同时与《阅微草堂笔记》进行比较。本书对于研究清代宫僚制度、经济状况、社会生活及西南地区的风俗民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笔记小说 故事类型 思想意义
  • 简介:本文拟从媒介的角度考察意义重大的欧洲近代早期,探究当时媒介的并存及其对“者”知识的传播,尤其是新出现的印刷媒介所起的作用。15世纪印刷术的兴起促成了当时的媒介转换,而在这一新旧媒介交替、并存的时期,新世界的形象被多种媒介共同建构和传播,其中,新兴的印刷媒介地位渐趋重要。统·化、标准化的印刷媒介在向公众传达有关新世界这一“者”的知识时,往往包含有特定的视角和立场,本文将着重探讨印刷媒介的建构机制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 标签: 欧洲近代早期 媒介 “异者”建构 欧洲中心主义
  • 简介:崇左建市以来,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始终坚持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的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做好“两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坚战”的战略任务,大力发扬“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实干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良好作风和“钉钉子”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 标签: 崇左市 城镇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发展 精神状态 建设系统 城市建设
  • 简介:<正>作为一名基层国土资源工作者,对土地尤为敏感并总是憧憬着她一年四季都能流光溢彩。我的职责就是为国家管好土地,盘活土地……而每每夜深人静,也就总是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笔来,抒写着关于土地的文字。——题记

  • 标签: 谷林 国土资源 花丛中 油茶林 油菜地 香气四溢
  • 简介:时下拜金主义流行,不少人企盼获巨奖,发大财,过那种高消费的日子。一旦果真当上了“大款”,不言而喻,内心会有一物质享受的满足。在发展市场经济和鼓励竞争的大环境中,有这种心态无可厚非,自然属于正常之列。但是最近,我却感受到了又一非物质的巨大满足。事情是这样的:《译林》杂志去年底要求读者投票评选九二年度译林最佳长中篇小说,选票上印了一栏“对本刊的意见与要求”。说实话,起初我以为读者恐怕不会

  • 标签: 译林 投票评选 物质享受 九二 令人 精神产品
  • 简介:本书是清代著名学者焦循的易学著作集。收录除传统的易学三书《易章句》、《易通释》、《易图略》外,还收录《易话》和《易广记》。焦循易学对易学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是易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者陈居渊多年潜心焦循易学研究,本书即是其研究的力作,也是易学研究的重要文献。

  • 标签: 易学研究 《易章句》 著名学者 焦循 收录 通释
  • 简介:本书是清代著名学者焦循的易学著作集。收录除传统的易学三书《易章句》、《易通释》、《易图略》外,还收录《易话》和《易广记》。焦循易学对易学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是易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者陈居渊多年潜心焦循易学研究,本书即是其研究的力作,也是易学研究的重要文献。

  • 标签: 易学研究 《易章句》 著名学者 焦循 收录 通释
  • 简介:本书是清代著名学者焦循的易学著作集。收录除传统的易学三书《易章句》、《易通释》、《易图略》外,还收录《易话》和《易广记》。焦循易学对易学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是易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者陈居渊多年潜心焦循易学研究,本书即是其研究的力作,也是易学研究的重要文献。

  • 标签: 易学研究 《易章句》 著名学者 焦循 收录 通释
  • 简介:<正>克雷洛夫一生写了二百零五篇寓言。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反映了作家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刻的民主思想。他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在作品里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人生的坎坷,诉说了普通人的疾苦,也嘲讽了专制统治者的凶残。由于他的寓言风格的独创性和描绘生活的真实性,又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达到寓言创作的新高峰,所以别林斯基评论说:“克雷洛夫创造了俄罗斯的寓言。”

  • 标签: 克雷洛夫 寓言作家 现实主义 民族特色 民主思想 作品
  • 简介: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颇有感触,现拿出来与那些正在当老板和想要当老板,当然还有正在追随老板的读者们分享。

  • 标签: 企业 领导人 成功经验 性格
  • 简介:<正>一个人终其一生,不知会做多少荒唐事。那些立即就懂了的,自然是用同步进行的一笑了之。有些荒唐当时并不晓得,过去了,经年累月了,非要被某种后来才发生的事物所触发了,才会明白。那一天,去到江西永修境内的柘林湖。到达湖边时,一路上不曾间歇的夏季豪雨,突然停了。徐徐退去云雾的水坝旁,更是突然露出一块

  • 标签: 终其一生 一笑了之 柘林 荒唐事 非生物 怡情
  • 简介:1984年6月18日和20日,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阿兰·罗伯—格里耶应邀在北京大学作了两次报告。他在报告中主要阐述了新小说和传统小说,即通常所说的巴尔扎克小说的区别;同时也谈到法国小说从巴尔扎克以来的发展和演变,新小说出现的必然性等问题。罗伯—格里耶的报告内容十分丰富,但限于篇幅,现只刊出6月18日报告的一部分,供读者参考。题目是译者所加。在这一部分中,罗伯—格里耶主要谈到了新小说和巴尔扎克小说在人和物的关系方面的一个重要区别。他说,新小说和巴尔扎克小说中都有大量的对物的描写。但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和物具有一致性,即人的性格和物、环境是一致的关系。新小说中的人和物之间则存在一条鸿沟,物对人来说是陌生的。而这种陌生关系是现代人同世界的的关系不断扩大的脱节造成的。他认为新小说家都感受到了这种人和世界的新的关系,而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原理可以作为这种体验的理论根据。基于这种看法,罗伯—格里耶把新小说以及新小说以前的一些作品如加缪的《局外人》都称为“陌生化”小说。这样他就把新小说理论同西方文艺批评界在探讨文艺创作方法和效果时提出的“陌生化”原则联系了起来。“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们提出和经常使用的概念。如这一派重要批评家之一施克洛夫斯基在其《作为方法的艺术》一文中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见托多罗夫编译俄国形式主�

  • 标签: 陌生化 新小说创作 格里耶 巴尔扎克式小说 作品 叙述者
  • 简介:  杀死猫的方法不止是用奶酪噎死它.  --民间谚语  1.鸡犬不宁  萨拉芬那·费罗斯对自己感到非常满意,这并不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萨拉芬那·费罗斯常常对自己感到满意.她以前并非这样,但在过去十年中,她在写作上取得的成功,使她的自负提高到了一个几乎不容别人质疑的地步.……

  • 标签: 方法不止 杀死猫 猫方法
  • 简介:《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世情小说创作的里程碑式作品,历来备受关注。明代对《金瓶梅》的批评虽未形成一定体系,但可以归结为两倾向:从感性认识出发的推介性批评和从思想内容甄别出发的伦理学批评。前者注重发掘小说独特的艺术趣味;后者强调小说的内容即社会影响。

  • 标签: 批评 艺术性 伦理
  • 简介:鲁迅在作品《野草》中,多处运用丰富的色彩搭配意象来表达独特的生命情怀和人生感受,在《好的故事》中,鲁迅以和谐的色彩配合营造了神往中的美的意境,而在《死火》中则以冲突性的对比色彩形成奇诡的景来表达痛苦、激越的现实生命感受,对比这两截然相反的色彩搭配意象,能更真切地理解鲁迅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哲学。

  • 标签: 《野草》 色彩搭配 意象
  • 简介:徐恕(1890-1959),字行可,号强侈,室名知论物斋等,武昌人,是近代著名藏书家。徐氏藏书后来全部捐献湖北省图书馆,箱数逾干,册近十万,包括明清善本、钞本、稿本、批校本近万册。其中有唐人集若干,重要的有五,兹加叙录。

  • 标签: 叙录 唐人 湖北省图书馆 藏书家 善本 校本
  • 简介:<正>“具体诗”(conretismo)亦译“实体诗”,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流行于欧洲与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新型诗体”。瑞士、西德、巴西等国最为盛行。近二十年来此种“诗体”影响欧美不少国家的诗坛。但是,至今还不能确切地讲出它的文学渊源。关于它的来历众说纷纭,有不少推论与解释。本文拟就这一诗歌流派作三方面评析。一、“具体诗”的来历有人认为“具体诗”这种诗体产生于拉丁美洲。这种说法有一定根据。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在拉丁美洲出现过两位企图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诗歌创作的先驱者,一位是智利著名诗人比森特·乌伊

  • 标签: 拉丁美洲 新诗体 诗歌创作 五十年代 三十年代 现代主义诗歌
  • 简介:生于上海的严歌苓20岁即开始写作生涯.但真正迎来创作上的成熟是在1990年她去美国之后。严歌苓的丈夫Lawrence是美国人,精通8国语言,包括中文。他曾在美国国务院工作,后被派驻多国任外交官。两人的异国婚恋曾在那个年代因为不同的政洽背景有过一些磨难,在国务院工作的Lawrence顶住了压力,两人终于得成眷属。

  • 标签: 严歌苓 美国人 写作生涯 国务院 外交官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