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6月初—7月初是长江流域梅雨期,也是江西主讯期,其间降水差异甚大,有的年份降水特多,常形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却又降水稀少,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旱.本文根据江西省35个台站降水资料,对1952—86年(35年)江西汛期降水量大小进行排名(排名表略),然后从中选取较典型的前5名多雨年(1954、1962、1969、1977、1982年)

  • 标签: 汛期降水 梅雨期 南亚高压 副高控制 脊线 环流指数
  • 简介:本文利用青海省均一性、代表性都较好的5个气象站点自建站至1996年的历年1月和7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本省各主要气候区的温度、降水异常状况。结果表明:本省各地气温异常偏高或偏低的年份较为一致,而降水异常则呈现出很强的地域性特点。

  • 标签: 气温 降水 异常分析
  • 简介:通过统计分析全省65个具有25年以上资料台站的月平均气温,讨论了温度异常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指出了我省冬夏温度异常的差异和相似及各地区之间温度出现异常的相对独立性。

  • 标签: 气候异常 标准差 温度异常
  • 简介:主要利用1961~2014年中国东部地区438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从大气内部动力角度对夏季不同极端降水情况下的环境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而言,在极端降水频次偏多年时,850hPa风场及整层水汽输送距平场均表明东亚夏季风偏弱,有利于更多的水汽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500hPa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持续日数偏多,有利于冷空气南下,200hPa东亚副热带急流偏南,且30°N以南偏西风异常有利于辐散,而在斜压波包从西北东南向传播为极端降水事件分发生集聚了能量;对华北地区极端降水频次偏多年而言,850hPa风场及整层的水汽输送距平场均表明东亚夏季风偏强,有利于更多的水汽输送到华北地区,500hPa高度距平场日本海正距平,贝加尔湖蒙古地区为负距平,华北地区东高西低,200hPa东亚副热带急流偏北,从而导致我国华北地区极端降水频次偏多,能量传播也为西北东南向。这些结果表明极端降水的变化,与大气内部的动力作用和能量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极端降水事件 环流异常 波作用通量
  • 简介:利用1979—2016年北疆冬季49个气象站日降水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0.5°×0.5°),对北疆冬季降水的时空特征、水汽输送及环流形势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北疆冬季降水的水汽输送通道有2条:地中海-黑海-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北疆为西方路径,红海-波斯湾/里海南侧-巴尔喀什湖-北疆为西南路径,其中以西方路径为主。500hPa高纬高(低)压、西伯利亚瞬变低压(高压)和伊朗高原脊(槽)的异常活跃促使北疆一致降水偏多(少),500hP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正(负)距平、西伯利亚-伊朗高原负(正)距平的活跃和地中海低压槽(高压脊)的异常活跃导致北疆西北部降水偏多(少),500hPa巴尔喀什湖西南侧西南-东北负(正)距平的活跃和西伯利亚正(负)距平的活跃造成北疆西部降水偏多(少),其中全区降水一致型是北疆降水的主要分布型。

  • 标签: 北疆 冬季降水 水汽输送 环流特征
  • 简介: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自动观测逐渐代替了人工观测,主要气象要素已基本实现了仪器观测,因此自动气象观测设备的保障成为业务工作的重要部分。结合多年气象仪器维修经验,从地温传感器故障入手,分析故障原因并对地温传感器的连线方式与方法提出建议。1地温传感器工作原理地温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 标签: 地温传感器 自动气象站 数据异常 人工观测 气象仪器 传感器故障
  • 简介:近年新型自动气象站在地面测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地面预审是保证气象资料正确性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计算机处理在地面审核中的应用,可以解决数据间相当多的逻辑错误.但由于现行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月报表预审的功能尚不甚完备,以及受仪器故障和失误操作等的影响.容易造成气象要素极值出现异常分析此类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关处理方法,以及就如何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尤其是B到A文件转换时极值出现错误进行探讨.避免报表数据异常

  • 标签: 自动站 月报表 预审 极值异常
  • 简介:利用1961—2013年内蒙古地区102个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内蒙古地区2013年夏季降水特征和降水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内蒙古夏季降水的整体特点是雨带偏北,6、7月全区大部降水偏多,8月降水强度、范围减弱、减小。大气环流特征为东亚夏季风强度偏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北太平洋涛动处于负位相,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稳定维持。受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阻挡,西北冷空气在内蒙古东北地区堆积,而西北太平洋的反气旋环流又将水汽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此地,冷暖气流交汇造成该地区降水极端异常

  • 标签: 内蒙古 降水异常 太平洋涛动 东亚夏季风
  • 简介:利用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分解对冬季热带印度洋海洋上层流场异常做了模态分析和结果讨论,得到以下主要结果:该流场异常前两个模态均呈现赤道俘获波形式,其异常在赤道上最大,向南北两侧迅速衰减,呈现纬向流的形态;第一、二模态的性质分别是大洋赤道波动的半波和1波形态,这表明此时赤道波动异常在大洋流场异常中占有重要地位。冬季第一模态大洋垂直运动所导致的近表层海温异常与春、秋季不同,此时在赤道印度洋呈现正—负—正的经向分布态势,这与印度洋耦极子(IndianOceanDipole,IOD)的不同,并是IOD在冬季衰亡的直接原因。第二模态相应的海温异常则在赤道东印度洋呈现北负南正的分布态势。第一模态与南亚冬季风异常密切有关,为印度洋冬季风环流模态。第一、二模态都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均为3~5年,主要的年代际变化则分别为约18、22年,此外两者还均有约13年的年代际变化。本文第一、二模态年代际变化的主周期也是冬季北太平洋和冬季热带太平洋流场异常第二、一模态的主周期。

  • 标签: 热带印度洋 流场异常 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分解 南亚冬季风
  • 简介:基于1955—2009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石家庄市霜冻期的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从气候平均上来看,石家庄市初霜冻日为11月7日,终霜冻日为3月21日,无霜冻期为230d;石家庄市特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5%,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16%,特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4%,偏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15%;大多数异常霜冻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石家庄市霜冻期在90年代后,有初霜冻日推后、终霜冻日提前、无霜冻期延长的趋势;初、终霜冻日、无霜冻期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2.85、-4.10、6.95d(/10a)。

  • 标签: 霜冻 最低气温 气候异常
  • 简介:利用阿勒泰地区7测站1960-2006年冬季降水量资料以及对应年份的500hPaNcep/Ncar的月平均环流再分析资料,找出环流的关键区,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得出:(1)当前冬降水异常偏多时,欧洲脊较历年偏弱,新疆上空锋区位置较历年偏北;与此相反,前冬降水异常偏少时,欧洲脊较常年偏强,新疆上空极锋锋区较常年偏南;(2)当后冬降水异常偏多时,前一年6月北欧-极区冷空气势力较历年明显偏弱,12月西西伯利亚脊较历年明显偏西偏弱。而当后冬降水异常偏少时,前一年6月北欧-极区冷空气势力较历年明显偏强.12月西西伯利亚脊较历年明显偏东偏强。

  • 标签: 冬季 降水 异常 500hPa环流
  • 简介:使用欧洲ECMWF(ERA40)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方法探讨与冬季西太平洋遥相关型(WP)相对应的的东亚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研究表明:位势高度场,温度场,纬向风场和经向风场在WP正负指数年表现出反位相的南北偶极子型的相当正压结构在正异常年,阿留申低压和东亚大槽偏弱北移,东亚冬季风偏弱,东亚南区偏暖,西风急流异常北移;负异常年则相反。

  • 标签: 西太平洋遥相关型 中纬度大气环流 异常特征
  • 简介:自动气象站运行以后有效避免了人工观测方式下地温的误读现象,提高了地温数据质量。由于自动观测模式对仪器质量及维护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观测人员应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责任心。维护不当,自动采集的数据可能发生系统性错误。本文通过地温数据质量控制的一个实例,警醒一线观测人员。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地温 异常现象 数据质量控制 维护方法 观测人员
  • 简介:利用新疆天山山区及其以北地区(北疆)45个气象站1961—2010年冬季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提出了45站低温日标准和区域性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定义,并分析了持续性低温事件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了低温事件的年代际变化环流差异特征、大尺度环流背景、冷空气影响路径及强度特征。结果表明:(1)低温日阈值呈东北向西南升高的分布趋势,低温日阈值最小值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和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阈值为-34--30℃,而西部伊犁地区和天山山区低温日阈值为-24--20℃;(2)1961—2010年出现35次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1月和2月发生频次均为0.29次/年,12月为0.14次/年;低温事件持续时间为5-25d,其中超过10d有16次,5-9d有19次。持续性低温事件发生频率呈年际和年代际显著减少趋势,但强度无显著变化趋势;(3)北半球大范围环流异常造成新疆持续低温事件,以经向环流异常为主,根据冷空气影响路径可分为4类:西西伯利亚横槽、中西伯利亚低槽东灌、北风带和西北风带、北脊南槽(涡),这4类冷空气影响路径表现为500hPa冷空气从极地或西伯利亚以超极地、西北和偏东路径进入新疆后,-32℃冷空气南压位于北疆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同时表现为蒙古高压盘踞欧亚大陆,高压中心达1045hPa以上且位于阿勒泰山地区,1035hPa冷高压控制北疆地区,这种环流配置造成新疆持续性低温事件。

  • 标签: 北疆 持续性低温事件 时空分布 环流异常 冷空气路径
  • 简介:1980年和1981年夏季及其前期冬春季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均未出现显著异常。然而,这两年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季节内变化却呈现显著异常,且截然不同,具体表征为:1980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第一次北跳异常偏早,第二次北跳异常偏晚,而1981年则相反,第一次北跳接近气候态,第二次北跳却异常偏早。就副高两次北跳过程而言,其直接原因也有显著差异:1980年副高两次北跳主要受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增强的影响,而1981年两次北跳则是由于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增强后所激发的极向传播的Rossby波列与中高纬度东传的Rossby波的锁相作用造成的。与北跳过程相比,副高北跳前后环流稳定维持的时间长短显得更为重要。研究表明,1980年夏季副高异常程度之所以堪比1983年和1998年强ElNi?o衰减年,主要是由于不同阶段南半球环流和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的相互配合与接力,其中,6月和8月副高异常偏强对夏季平均副高异常偏强起到主要贡献,但二者的影响因子不同:6月主要受马斯克林高压(马高)偏强的影响,而8月则与澳大利亚高压(澳高)异常偏强有关。此外,7月和8月副高异常偏南是因为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长期维持。与1980年相比,1981年夏季马高和澳高均异常偏弱,因而南半球环流对副高异常的影响有限。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的季节内变化对该年夏季副高的快速北进和南退起主导作用,特别是8月中高纬度盛行强烈的经向环流,使得副高异常偏东偏弱,从而导致夏季平均副高异常偏东偏弱。本文的个例分析表明,在无显著海温异常强迫的年份需要特别关注南半球环流和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对副高及与之相关的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季节内演变的影响,但是这些环流因子持续性较差,难以用于跨季度预测。

  • 标签: 副高北跳 东亚夏季风 热带对流 中高纬度环流 南半球环流
  • 简介:1引言三明市每年从汛期结束后至初夏的7月是夏季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多年的实践表明,这一时期的雨量多寡,特别是有无干旱,对农作物产量的丰歉以及水电、水利生产密切相关。关于初夏旱涝的分析研究大多着重于对各自成因的分析,并且更多的是对干旱的分析,对夏涝年份的环流特征分析不多。本文利用月气象资料,分别对初夏旱涝年份同期、前期的环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做好初夏异常旱涝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有益的依据。

  • 标签: 旱涝年份 环流特征 三明市 初夏 异常 诊断
  • 简介:利用贵南县气象站观测的2018年3—4月逐日气象资料,用气候倾向率分析蒸发量逐日变化及其相关气象因子的关系,利用SPSS软件建立动态函数模型,预测2018年3、4月蒸发量记录的准确性。对异常偏大蒸发量做综合比较分析,找出原因,判断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率。

  • 标签: 贵南地区 蒸发量 异常 数据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