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巡抚”一词,本为动词,巡:巡行,巡视,巡察;抚:安抚,抚慰,抚治。汉班固《车骑将军窦北征颂》称窦宪“亲率戎士,巡抚疆域”,此“巡抚”即为“巡行安抚”之意,也是此词在文献中首见。由汉至元,史籍中多有使用,如:《北史·魏本纪第四》:“正光元年春正月乙亥朔,日有蚀之。夏四月丙辰,诏尚书长孙承业巡抚北蕃,观察风俗。”《晋书·刘颂传》:“咸宁中,诏颂与散骑郎白褒巡抚荆、扬,以奉使称旨,转黄门郎。”《隋书·文帝纪》:“九年春正月……韩擒虎进师入建郭,获其将任蛮奴,获陈主叔宝。陈国平,合州三十、郡一百、县四百。癸巳,遣使持节巡抚之。”

  • 标签: 巡抚 广西 清代 前言 安抚 将军
  • 简介:韩愈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很有名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他呆头呆脑地硬要阻止皇帝迎佛骨进宫供奉,结果逆了龙鳞,差点丢了吃饭家伙,虽然最后侥幸保住了命但被贬往那时还属蛮荒之地的广东潮州。这首诗便是贬途中写给侄孙韩湘的,末尾两句等于交代后事:阿湘,你来得正好,过不多久我这把老骨头就得麻烦你帮收拾送回家乡去了。为何如此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去的地方乃是“瘴江边”,大约是死定了。

  • 标签: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瘴气 广西 野史 笔记
  • 简介:巡抚,是清代各省最高行政长官的官称。清朝初年,由于南明政权在两广一带立国,与立足未稳的满清对抗,所以最初几年清政府未能对广西施行实际统治。直到顺治六年(1649)五月,清政府才任命了第一位广西巡抚。此后直到宣统三年(1911),总计263年间,广西共有过123任巡抚,平均将近两年二个月一换。任职时间最长者为王起元,由康熙二十五年(1686)闰四月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月,

  • 标签: 巡抚 广西 清代 小传 年表 行政长官
  • 简介:进士是科举时代最高科举功名,在候选官员的行列中处于金字塔之尖,这是科举时代每个读书人都梦寐以求的辉煌目标。清代的科举制度虽与明代相似,但其选官制度与明代则有很大差别,因为清代是满族人的天下,满族人在执政机构中占有先天且绝对的优势,科举功名对满族人来说可有可无。不过,即使在清代,科举功名依然是汉人进入官场的最重要的通行证。而汉人要想做高官,则进士头衔几乎是必备条件。

  • 标签: 清代 进士 科举制度 名次 广西 满族人
  • 简介:按照一般的数据及标准统计,明代立国277年,文科进士试共举行90科,总计录取进士24877名,其中广西中进士者239人,约占全国总数0.96%。清朝立国268年,文科进士试共举行112科,总计录取进士26921人,其中广西中进士者585人,约占全国总数2.17%。这些数据不能说绝对准确,特别是明代,其中涉及所谓“冒籍”问题,直接影响到各省进士人数,当然出入不会很大。但这里不作讨论。

  • 标签: 进士 广西 仕宦 明清 明代 文科
  • 简介:广西古属百越之地,土著民族甚多,各民族均有自己的生活习俗。由于种种原因,各民族间、特别是汉族与土著民族之间隔阂颇深——这是不必讳言的——因而对各少数民族的种种习俗,即使是广西当地汉族人也大抵了解不深,更不用说旅桂的外省人了。记叙这些习俗民情,是古代以广西为对象的笔记野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此类著作的作者,

  • 标签: 土著民族 广西 野史 笔记 食俗 生活习俗
  • 简介:广西本土人而作本土民族文化研究,起步甚早而又卓有成效者,当推刘介。刘介(1890~1968),字锡蕃,广西永福人。今永福县之一部在民国曾设百寿县,故刘氏及其师长友朋每称其籍贯为百寿。清宣统二年(1910),刘介毕业于广西优级师范学堂。其《苗荒小纪·序引》称:“民纪元年,容州苏公次河宰罗城,予客其幕。”

  • 标签: 民族文化研究 广西 现代 宣统二年 师范学堂 永福县
  • 简介:所谓南明王朝,是相对于正统的明王朝而言的朝代称谓,是崇祯之后一些明皇室成员与官员先后在南方建立的几个小朝廷的总称。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人北京,崇祯自杀,清军旋入关败李自成而据中原,正统的明王朝灭亡。但此时南方半壁江山尚未沦陷,明军尚有近百万人,皇室成员中许多仍存世并逃往南方。此时大势,与西晋、北宋亡后皇室南迁之时非常相似,若有才智忠勇如宋之李纲岳飞与晋之谢安谢玄者出而支撑危局,上下同心,亦不难稳定局面,即便一时难以收复中原,至少可以维持个南北鼎立。惜乎当时志士虽有,奇才难觅,尤其是人心涣散,各自为政,内讧不绝,自相残杀,终于不可收拾。不过,总体来看,南明王朝仍然在风雨飘摇之中与清廷对峙近二十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其志可赞,其事可悯。

  • 标签: 南明王朝 广西 野史 笔记 李自成 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