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8 个结果
  • 简介:胃癌在中国癌症死亡最常见原因中位居第二。90%以上的胃癌被认为是胃黏膜长期炎症的终末结果。幽门螺杆感染是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可导致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最终发生胃癌(Correa提出的肠型胃癌发生过程)。这一已被完全了解的胃癌发生自然史为胃癌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提供了合理依据。大量证据表明,一级预防(根除幽门螺杆)与二级预防(内镜筛查和随访)联合的策略可预防或限制胃癌发生的进程。本文旨在强调胃癌一级预防的重要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根除 胃肿瘤 预防 一级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体检人群感染幽门螺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240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14C尿素试纸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的结果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对两组的血脂分析指标及生活习惯进行比较。结果男性幽门螺杆的感染率62.5%明显高于女性37.5%;青年(低于30岁)与中年(30~50岁)幽门螺杆感染率要高于老年(60岁以上);幽门螺杆感染阳性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幽门螺杆感染阴性组;吸烟人群、饮酒人群及喜好干硬食物人群的幽门螺杆感染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不饮酒人群及不喜好干硬食物人群,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定期进行幽门螺杆的检测,早期的治疗可以避免质代谢发生异常,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幽门螺杆的感染率,以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体检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感染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5年12月间于我院住院病人确诊的5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Warthin-starry法检测幽门螺杆感染情况,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感染阳性者355例,其中假阴性患者22例,阳性率为68.27%;男性患者、年龄在30~50岁之间、患十二指肠溃疡、存在吸烟及饮酒习惯的患者,出现Hp感染的几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消化性溃疡Hp感染人群的监测,实施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Hp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幽门螺杆(Hp)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幽门螺杆感染患者40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HP根除35例,根除率87.5%,不良反应恶心2例,食欲减退2例,腹胀1例。结论选择补救治疗方案时要考虑选不易产生耐药的抗生素、保持足够高的胃内pH、保证患者按方案服药且疗程足够长。

  • 标签: 难治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 序贯疗法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 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了全球半数以上人口。 Hp感染同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胃肠病密切相关。本文从 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Hp)是位于胃粘膜中的螺旋状细菌,当其在粘液中以存活状态出现时,脲酶便将存在于胃中的尿素转化成碳酸氢盐和氨,进而形成碱性保护层以利于其自身生存。尿素呼吸试验(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对Hp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尿素水解反应。日本医疗中在诊断患者是否存在Hp感染时主要采取诸如细菌培养、组织病理学和RUT此类的侵入性试验以及UBT和血清学此类的非侵入性测试。UBT在明确相关根除治疗的效果中被认为是最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的。

  • 标签: Hp感染,侵入性检测,非侵入性检测,金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胃溃疡患者选择根除幽门螺杆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6年09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82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91例以及对照组91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胃溃疡治疗方法的不同;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通过对比胃溃疡治疗总有效率、胃溃疡复发率以及HP根除率等,以突出根除幽门螺杆治疗胃溃疡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在胃溃疡治疗总有效率、胃溃疡复发率以及HP根除率几方面,两组胃溃疡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胃溃疡患者,治疗方法选择根除幽门螺杆,在提高胃溃疡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以及降低疾病复发率几方面,均较为满意。

  • 标签: 根除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感染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首次经肾脏病理光镜、免疫荧光、电镜确诊的MN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IMN108例,继发性膜性肾病26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资料、病理资料、HP感染监测等。结果IMN组Hp阳性85/108例(78.7%)、继发性膜性肾病组Hp阳性20/26例(76.9%),高于普通人群,两者统计学上无差异,IMNHp感染组与非Hp感染组在尿蛋白、血肌酐、血白蛋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继发性膜性肾病Hp感染组与非Hp感染组在尿蛋白、血肌酐、血白蛋白方面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论是特发性膜性肾病还是继发性膜性肾病Hp感染均高于普通人群,Hp感染可能在MN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建议膜性肾病患者临床上均应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初筛有无Hp感染,高危患者尤其是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IgG定量阴性或肾组织以IgG1沉积为主的应行电子胃镜检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相关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检测阳性)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等治疗对照组,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比较两组疗效(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4.99%,比对照组(77.78%)高17.21%(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IL-8、IL-10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相关性胃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很好,疾病复发率被显著降低,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幽门螺杆菌 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不同药物治疗幽门螺杆感染伴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具体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幽门螺杆感染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三联疗法,观察组则给予序贯疗法,并对比两周后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幽门螺杆根除率、溃疡缩小率和治疗总有效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期的回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的复发率较低,且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果更佳。结论采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感染伴胃溃疡能够防止再感染,降低复发率,有效地缩短了治疗周期,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序贯疗法 三联疗法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不良的妊娠妇女中,幽门螺杆(Hp)的表达,并探讨用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挑选我院妇产科门诊接诊的200例消化不良的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及洛赛克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增添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Hp及CagA情况,以及患者消化不良的治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p及CagA对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p及CagA血清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74%,P<0.05。结论妊娠妇女消化不良与Hp感染有关,CagA阳性会提高消化不良发病率,通过双歧杆菌治疗可有效抑制Hp菌株,减轻患者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不良 妊娠妇女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感染性胃病采用中药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被确诊为幽门螺杆感染性胃病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5例,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三联治疗法,药物为阿莫西林、甲硝唑和奥美拉唑,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取得的治疗效果并分析。结果试验组经治疗后患者取得的治愈率为25.45%,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经治疗后患者取得的治愈率为12.73%,治疗总有效率为83.64%,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取得的治愈率、总有效率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幽门螺杆感染性胃病疗效确切,治疗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药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临床根治幽门螺杆感染的效果。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餐前服用雷贝拉唑肠溶片0.25mg/kg?次,2次/天,餐后服用阿莫西林分散片12.5mg/kg?次及克拉霉素分散片6mg/kg?次,2次/天,两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服用三仁汤加减,每日早晚餐后服用一次,服用两周。观察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阴转35例(77.78%)优于对照组的26例(57.78%),(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医症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提高HP根除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幽门螺杆菌 中西医结合根除治疗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清除幽门螺杆对胃窦部黏膜病理的改变影响与萎缩性胃炎的影响,了解幽门螺杆对炎症程度、腺体萎缩与肠上皮化生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7例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清除胃窦部幽门螺杆清除治疗,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性。并跟踪随访患者一年时间,了解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成功治疗64例,失败43例;与治疗前相对比,治疗成功患者的炎症、活动性、萎缩程度与肠上皮化生均明显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治疗成功患者的炎症、活动性、萎缩程度与肠上皮化生程度相对治疗开始改善效果较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清除幽门螺杆的方法进行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胃黏膜的炎症程度与活动度,因此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该种方法治疗萎缩性胃炎。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萎缩性胃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合三黄汤治疗幽门螺杆(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0例采用中医疗法,对照组30倒采用西医疗法治疗前后作胃镜检查及14C呼气实验。比较Hp根除率并做效果分析。结果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根除率与性别、用药史、有无溃疡均无关(P0.05)。两组症状消失率、症状缓解率、症状无改善率,仅各组症状消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补中益气 三黄 幽门螺杆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0天疗程的臭氧水对幽门螺杆(Hp)感染患者的根除效果。方法163例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臭氧水+埃索美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埃索美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疗程均为10天。疗程结束4周以后复查C14呼气试验,阴性者为根除成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89.02%、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与4.9%。结论10天疗程的臭氧水+埃索美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方案对于Hp感染患者有较高的根除率,并且副作用小,可以作为幽门螺杆感染的优先选择方案。

  • 标签: 臭氧水 幽门螺杆菌 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