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本文通过对退补电量计算方法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通过对比分析计量自动化系统导出的数据、设备故障数据和设备正常期间的数据,计算用户设备故障期间电能表少计的实际用电量的方法。由于人工计算耗时耗力且容易出错,本文提出一种电量退补自动分析、计算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该程序可安装于员工个人PC端,无需联网即可实现对计量自动化系统内导出的用户相关电能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并合理计算计量装置故障期间电能表少记的差错电量,最终输出统一模板的“电量退补确认书”和“电量退补审批单”。

  • 标签: 电能计量 电量退补 计量装置
  • 简介: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较大进步,计算机电子工程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越加广泛、深入,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标准化与统计应用的自动化。通过对计算机电子工程技术的有效应用与发展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计算机 电子工程技术 运用与发展
  • 简介:摘要:将分层教学方法合理的引用到初中物理课堂之中,凸显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学更加强调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与情况,有助于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教学的效果会更好。在将分层教学方法加以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先了解学生的情况,据教学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划分,按照层次来进行与他们相符的教学计划以及内容的设计,这样比较符合学生自身的特征与需求,在这样的模式下学习学习的效果会比较好,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 标签: 分层教学 初中物理 教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鸡颈总动脉血管吻合模型的设计建立及对显微外科初学者血管吻合练习的训练效果。方法采用市场购买的50个长约10 cm的新鲜完整鸡颈,镜下分离皮下组织,充分暴露颈总动脉,同时测量血管长度与口径,剪断颈总动脉后对断端行端-端吻合,共计500支。每100个吻合口记为一组,分A、B、C、D、E共5组,记录单个血管断端吻合所用时间,统计每一组所用时间平均值,通过管腔内注射甲紫溶液检查血管吻合口通畅性。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本组实验中测量左、右侧颈总动脉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动脉长度为(9.57±0.28) cm,右侧动脉长度为(9.61±0.27) cm,t=0.779,P>0.05];左、右侧头端动脉口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头端动脉口径为(1.12±0.08) mm,右侧头端动脉口径为(1.13±0.07) mm,t=0.265,P>0.05];左、右侧尾端动脉口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尾端动脉口径为(0.71±0.08) mm,右侧尾端动脉口径为(0.70±0.06) mm,t=0.063,P>0.05]。A~E组单个吻合用时分别为(14.36±0.60)、(12.57±0.71)、(10.07±0.65)、(8.44±0.52)、(6.27±0.74) 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978,P<0.05);A、B组,B、C组,C、D组,D、E组分别比较(t=6.053、8.209、6.178、7.543,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鸡颈总动脉血管吻合模型血管口径粗大,模型制备简单,容易暴露,血管吻合训练效果显著,是学习血管吻合技术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显微外科 显微血管吻合 模拟训练 颈总动脉
  • 简介:摘 要:当代科技高速发展,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受到电子工程技术发展状况的影响。当前电子工程技术正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之中,但是其中的设计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具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不具备团队意识和正确的研究方法、电子工程企业尚需对自身建设工作进行强化、未能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等等。为了能够对电子工程设计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电子工程 设计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侵蚀性关节炎,早诊断、规范治疗和定期监测病情,将有效缓解疾病发展,降低致残率。目前治疗RA的疾病改善抗风湿药(DMARD)存在传统合成类药单用,或分别与新型生物类药、靶向合成药联用的多种疗法,使部分难治性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但不同疗法,特别是生物制剂疗法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存在个体差异。随着蛋白质组学和表观遗传学技术发展,发现部分蛋白质、非编码RNA,以及抗药抗体(ADA)有望成为潜在的RA早期诊断,或伴随诊断和预后评估标志物。本文对近年来发现的RA诊疗新型标志物,包括血清蛋白、细胞膜蛋白、非编码RNA和ADA的应用前景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促进有价值的新型标志物转化、应用研究,推动RA的精准诊疗。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生物标志物 疾病改善抗风湿药 诊断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清创法在烧伤残余创面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7年8月—2021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收治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残余创面患者,根据对残余创面采用的清创方法,将患者分为超声清创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31±13)岁]和传统清创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2±13)岁]。对2组患者创面行相应的清创后,根据患者创面所在部位及皮源情况选择邮票皮片或大张皮片进行移植治疗。对于Ⅰ期手术后未愈合创面,则行二次清创+植皮术,2组创面的清创方式均分别同其Ⅰ期。术后3 d,采用药物敏感试验检测创面中细菌情况并计算细菌阳性率。术后7 d,计算创面中皮片成活率及皮下血肿发生率。出院时,统计患者创面愈合时长及清创次数并计算二次清创率。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术后3 d,超声清创组创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者2例、铜绿假单胞菌者2例,传统清创组创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者5例、铜绿假单胞菌者3例、鲍曼不动杆菌者1例、肺炎克雷伯菌者1例、阴沟肠杆菌者1例;超声清创组创面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传统清创组(χ2=5.51,P<0.05)。术后7 d,超声清创组创面的移植皮片成活率为(92±5)%,明显高于传统清创组的(84±10)%(χ2=6.78,P<0.01);超声清创组创面皮下血肿发生率为17.6%(6/34),明显低于传统清创组的40.0%(12/30),χ2=3.94,P<0.05。出院时,超声清创组创面愈合时长为(11.0±2.0)d,明显短于传统清创组的(13.0±3.1)d,(t=3.81,P<0.01);超声清创组创面二次清创率为2.9%(1/34),明显低于传统清创组的20.0%(6/30),χ2=4.76,P<0.05。结论超声清创法可显著减轻烧伤残余创面细菌负荷,减少术后血肿形成,促进移植皮片成活,从而缩短患者病程。

  • 标签: 烧伤 感染 清创术 皮肤移植 残余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