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肝素液用于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脑血管病住院治疗病人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肝素12500IU+生理盐水100ml,对照组采用肝素12500IU+生理盐水250ml液进行。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效果。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5d为5例,无堵、静脉炎的发生;对照组糁檬奔洹?d为20例,发生堵13例,静脉炎9例。结论采用肝素12500IU+生理盐水100ml的肝素液对脑血管病治疗病人进行静脉留置针效果较好。

  • 标签: 肝素 封管液 静脉留置针 封管 脑血管病治疗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有较高使用率,为了确保患者使用安全,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静脉留置针液及方法,下文针对静脉留置针液种类及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封管液 封管方法
  • 简介:摘要PICC因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导管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技术是确保中心静脉导管通畅、预防血栓形成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环节。本文从液的选择、液的浓度、剂量等方面综述近年来的进展,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PICC 封管技术 肝素稀释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理盐水和肝素盐水封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将48例普外科术后使用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50U/ml的肝素盐水封,实验组采用用生理盐水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堵发生率和术前、术后血凝常规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测定(TT)。结果两组患者留置针管道堵发生率和留置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可用生理盐水封液替代肝素盐水。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封管 肝素钠 生理盐水
  • 简介:静脉输液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临床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静脉留置针因具有保留的功能,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留置针的是留置针的保留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正确选择液的种类、剂量及液推注方法是留置成功的关键。为了探求更好的方法,护理界的同仁们加大了研究力度,取得了相应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 标签: 静脉穿刺针 留置针 封管液 封管技术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容易,质地柔软,无血管穿孔等优点,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良好的技术是留置针作用的关键,对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以及治疗疾病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查阅文献法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静脉留置针技术的研究现状,主要从液和方法上进行展示。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封管技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治疗,是其重要的护理环节。良好的技术可保持静脉输液通路畅通持久,且并发症少。本文从液的选择,应用浓度与剂量及方法对静脉留置针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封管液 封管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氯化钠溶液与肝素钠用于儿科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比较。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肝素钠和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留置针,并对其留置针保留时间、堵率、静脉炎发生率、凝血功能、自发性出血倾向进行对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素钠率明显低于氯化钠溶液,而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高于氯化钠溶液。结论肝素钠不良反应与氯化钠溶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优点显著,可以在儿科1~6岁患儿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输注 静脉内 盐水 高渗/治疗应用 肝素/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肝素液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分为A组(生理盐水组)、B组(10U/ml肝素盐水组)、C组(50U/ml肝素盐水组)和D组(100U/ml肝素盐水组)各30例,比较四组堵发生率、留置天数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堵发生率分别为46.66%,20.00%,30.00%,3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2.42±0.42)d,(2.90±0.43)d,(2.93±0.32)d,(2.97±0.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0U/ml肝素盐水组发生率最高。结论使用浓度为50U/ml的肝素液对静脉留置针,既不会增加留置针堵风险,又安全可靠,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肝素盐水浓度 静脉炎 静脉留置针堵管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PICC手法及采用尿激酶在化疗间歇期中的运用。方法2011年1-10月,采用1ml注射器抽取尿激酶稀释液(0.5ml生理盐水含尿激酶5000u)缓慢推注PICC导管进行,使尿激酶稀释液在整个化疗间歇期(不需输液)保留在PICC腔,防止腔堵塞,从而使患者在整个化疗间歇期内不再常规冲且能保持导管的通畅。结果采用新手法对15例33次PICC导管运用尿激酶显示,尿激酶能维持PICC通畅长达22d,平均15d,通畅率达93.9%,无感染无出血发生,患者前后检测外周血出凝血(DIC)各项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采用新手法运用尿激酶能维持PICC导管通畅,经检测对患者出凝血系统无影响,无不良反应。

  • 标签: 尿激酶 PICC 封管手法 化疗间歇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理盐水脉冲式在PICC安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PICC置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输液后对照组用1u/ml肝素稀释液脉冲冲,实验组用20ml生理盐水连续脉冲冲。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及拔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拔时管道血栓附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栓形成率均为2.3%,实验组患者及APT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PICC置时应用生理盐水具有方便、性价比高、无风险等优点。

  • 标签: 老年患者 PICC导管 生理盐水 脉冲封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堵管及微血栓形成分析与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228例患者的留置针不同方式与堵管及微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肝素钠液进行和采用无针密闭可来福接头相比留置针堵塞的现象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推荐选择可来福无针接头;并且留置针预防堵管及微血栓形成应进行系统评估病人情况;科学严谨操作;以及个体化、特异化设计留置针相关护理措施.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微血栓形成 可来福无针接头 个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肾病高粘血症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使用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肝素液的效果,以选择出适宜的液。方法将研究对象60例按使用液的种类进行分组,分成A、B、C、D四组,每组15例,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及100U/ml、125U/ml和150U/ml浓度肝素液5ml,每组对象接受一次同一浓度的实验,观察后的堵、静脉炎、液体外渗及留置时间。结果生理盐水组、肝素液100U/ml组、肝素液125U/ml组及肝素液150U/ml组后堵率、静脉炎、液体外渗及留置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理盐水组及肝素液100U/ml组堵率、静脉炎、液体外渗明显高于肝素液125U/ml组及肝素液150U/ml组(P<0.01)。结论肝素液125U/ml5ml为肾病高粘血症患者静脉留置针适宜的液。

  • 标签: 肾病高粘血症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封管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冲式正压管法对临床静脉留置针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科1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抽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5例。在输液完毕后,实验组用5ml的注射器抽取0.9%的生理盐水5ml脉冲式正压,对照组用5ml的注射器抽取0.9%的生理盐水5ml按传统方法,观察对静脉留置针在堵、回血、肿胀方面的影响。结果脉冲式正压管法在静脉留置针堵、回血、肿胀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管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式正压管法较传统均匀缓慢推注管法更能减少静脉留置针堵、回血、肿胀的发生。

  • 标签: 脉冲式正压封管 均匀缓慢推注封管 静脉留置针 封管效果
  • 简介:[目的]为了提高静脉留置针的再通率,降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将入选的174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87例,对照组87例,实验组按照新方法进行,即一边旋转缓慢推注,一边拔出输液针,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即一边推针头一边推肝素液。[结果]实验组再通成功率为97.70%,对照组为88,50%。[结论]通过改进手法,可以提高再通率,同时降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封管手法 旋转推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肝素液对肾病高粘血症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效果的影响,以选择出最适宜的液。方法将研究对象80例按使用液的种类进行分组,每组20例,分别使用生理盐水(A组)、肝素液100U/ml(B组)、肝素液125U/ml(C组)及肝素液150U/ml(D组)进行,每组对象接受一次同一浓度的实验,观察后的堵、静脉炎、液体外渗及留置时间。结果生理盐水组、肝素液100U/ml组、肝素液125U/ml组及肝素液150U/ml组后堵率、静脉炎、液体外渗及留置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理盐水组及肝素液100U/ml组堵率、静脉炎、液体外渗明显高于肝素液125U/ml组及肝素液150U/ml组(P<0.01)。结论肝素液125U/ml5ml为肾病高粘血症患者静脉留置针最适宜的液。

  • 标签: 肾病高粘血症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封管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静脉留置针,在改良正压技术以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采取的方式:在我院所有行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根据方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成两个小组,每组人数相同,并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方式为注射器脉冲式正压带液拔针,实验组患者的方式为改良正压技术以后仔细观察两组患者的实际效果。结果:经有效数据显示,不管是留置针回血率、堵率,还是静脉炎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实验组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患者接受治疗的一种方式,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而将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改良,能够大大降低回血率、堵率以及静脉炎的发生,让患者的身体健康得到更有效的保证。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改良正压封管技术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