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培养小鼠间充干细胞(MSC)并分析其免疫功能和分化潜能。分离小鼠双侧股骨和胫骨,反复冲洗,取出骨髓细胞,用胶原酶消化碎片,分离有核细胞并接种于6孔板。对第3代MSC进行免疫表型测定、免疫抑制功能分析及进行成脂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实验。结果表明,培养3周内可自小鼠分离高纯度的MSC,后者具有向成脂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具有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功能。BALB/cT细胞经C57BL/6T细胞刺激后对照组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每分钟计数(CPM)值为(2.56±0.31)×104,而与细胞比例为100∶1和10∶1的C57BL/6第3代MSC共孵育组的CPM值分别为(0.47±0.12)×104和(0.28±0.09)×104,MSC处理组CPM值与对照组CPM值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MSC抑制功能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小鼠富含MSC,原代培养MSC造血细胞污染程度低,具有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功能,具有更广泛的实验研究应用价值。

  • 标签: 密质骨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免疫表型
  • 简介:目的探讨置入式微波对猪活体状态下,正常组织的灭活作用及其灭活范围、形态、短期内病理变化。方法采用12头清洁级成年猪,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术后2、4周2个时间组,每组6只猪。术后2、4周分别处死参加实验的6只猪,每组取猪的胫骨、股骨干骺端部位共24个实验对象,再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灭活时间120s,240s,360S3个小组,每组8个样本,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灭活,灭活功率为60W,微波频率为2450MHz。每个标本行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标本大体观察见置人式微波在相同功率下不同工作时间的灭活形态基本恒定,纵截面上看类似一个椭圆形,微波灭活的范围随着时间的增加明显增大,且微波灭活形态随着灭活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近似圆形。组织学观察微波灭活2周后凝固区内小梁结构基本正常,骨细胞完全坏死,可见大量凝固性坏死灶,其外围形成了由肉芽组织构成的交界区;微波灭活后4周凝固区内凝固性坏死灶已被吸收,边缘坏死小梁周围见大量破骨细胞及类骨质沉积,交界区肉芽组织大量侵入坏死区域,与破骨细胞一起吸收死,并可见新生小梁的形成。结论置人式微波对活体有明确的灭活作用,灭活形态基本恒定,灭活范围内细胞坏死彻底。微波灭活后,骨坏死区域修复进程快于皮质

  • 标签: 微波 骨骺 骨坏死 动物实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创用舟骨、骰挖空挤压术纠正儿童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方法:取外踝下弧形切口,采用足舟骨、骰开槽,挖空后挤压融合法结合软组织解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2例,经过6月到10年随访,10例畸形矫正效果良好,1例马蹄内翻足畸形复发,负重不稳,1例后遗小足畸形。结论:该手术为一种治疗儿童严重马蹄内翻高弓畸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舟骨松质骨挖空挤压术 骰骨松质骨挖空挤压术 治疗 儿童 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研究补肾中药复方延缓老年大鼠股骨皮质量增龄性丢失的作用,方法36只24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4月龄本底对照组、30月龄增龄对照组、补肾中药复方低剂量组、补肾中药复方高剂量组,每组各9只。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自24月龄给药至30月龄。各组相应处理以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左侧股骨以为主的近段、远段以及以皮质为主的中段的骨密度。结果补肾中药复方低剂量组大鼠股骨各段骨密度增龄性减少率出现延缓的趋势;高剂量的补肾中药复方则能明显延缓殴各段骨密度增龄性减少率,结论补肾中药复方具有量效依赖性地延缓大鼠皮质增龄性丢失的作用。

  • 标签: 补肾中药 复方 延缓 增龄性 股骨 松质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钢板(DHS)加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DHS加螺钉治疗6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骨折愈合63例,时间12-20(14±2.4)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黄公怡等评定标准优49例,良14例,差2例。2例IV型骨折患者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改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论DHS加拉力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21世纪是老龄化的世纪,但是长寿要健康,尤其是到了80岁以后,生活自理的程度、判断理解的能力逐日下降,高年龄老人的骨质疏松症应该引起充分的注意。骨骼是人躯体的重要结构,尤其是背脊梁象一座大楼的顶梁柱,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与量会丢失,什么是的质量呢?骨骼里面有上千上万的一根根小梁,如果这些小梁的容量降低,

  • 标签: 高龄老年 骨骼 年龄 骨质疏松症 长寿 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微创取骨器在髂骨取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2月~2008年10月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创取骨器取35例,自髂前上棘后1cm至髂嵴结节髂骨较厚的区域取。结果取量1~4cm3,平均2.37cm3;微创取骨器取的操作时间3~5min;出血量1~2ml;并发症发生率5.7%(2/35)。结论使用微创取骨器取,方法可靠,可满足部分植手术的需要。

  • 标签: 取骨器 松质骨 植骨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微创取骨器在胫骨外侧髁取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创取骨器取128例,于胫骨外侧髁(Gerdy's结节)处取.结果取量1~5cm3,平均3.2cm3;微创取骨器取的操作时间3~10min,平均4min;出血量3~20ml,平均10ml;术后除1例胫骨外侧髁取处出现红肿,伤口延迟愈合,8例出现局部皮下瘀斑外,余病例无感染、供区骨折、关节僵硬及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7%(9/128).平均经6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供区无疼痛、麻木等不适感,行走均正常.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取量适中等优点,可满足部分植手术的需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 骨移植 取骨器 临床研究
  • 简介: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约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75%骨折涉及距下关节[1].对于这类CT扫描提示跟骨关节内骨折,本院大部分行切开复位可塑形钛钢板固定加人工或自体植入治疗.从2001年6月至2003年10月,共治疗28例34侧跟骨粉碎性骨折,经平均随访10个月,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骨折 钢板内固定 植骨治疗 跟骨关节内骨折 跟骨粉碎性骨折 钛质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软骨损伤和水肿的MRI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98~2004年间行骨关节检查并确诊有关节软骨损伤和水肿的病例72例,MR扫描采用MAGNETOMVISONplus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水肿的诊断均经2名影像科医师和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骨科医师共同读片确诊.关节软骨损伤均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最终诊断依据.结果松水肿的MRI表现:在T1WI上表现正常35例(41处);呈斑片状、地图样略低信号30例(39处).在T2WI上表现不明显47例(54处),16例表现为明显不均匀略高信号.病变在STIR+FS序列上表现最为明显,呈明显斑片状、地图样异常高信号.关节软骨损伤的MRI表现:软骨变薄且凹凸不平9例(13处);关节软骨中断不连续5例(8处),3例(3处)仅表现为局部关节软骨表面不光滑,另有6例(10处)在MR上未见明显形态结构和信号异常.MRI显示关节软骨损伤以梯度回波序列(FLASH2D)质子密度加权像上显示最为清楚.结论MR是诊断关节软骨损伤和水肿最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 标签: 软骨损伤 松质骨水肿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比较正常股骨头和股骨头坏死后股骨头的蠕变性质,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参数。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正常与病态股骨头各8个试样进行蠕变实验。结果表明:股骨头在最初600s变化较快,之后应力缓慢下降,正常组7200s蠕变量为0.19%,病态组7200s蠕变量为0.13%,病态组7200s蠕变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说明股骨头坏死后打乱了小梁的正常排列,量丢失,从而对蠕变特性造成影响。

  • 标签: 正常 病态 股骨头松质骨 蠕变
  • 简介:研究了正常股骨头和股骨头坏死(病态)的粘弹性力学性质.对正常和病态股骨头中立位纵向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结果得出了正常组和病态组纵向和横向应力松弛、蠕变数据和曲线;对应力松弛、蠕变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归一化蠕变函数及曲线.病态组的粘弹性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组.股骨头粘弹性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应力或应变变化越缓慢,尤其是50岁以上者更突出.

  • 标签: 股骨头 松质骨 正常组与病态组 纵向应力松弛 蠕变
  • 简介: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受试者的骨密度,是目前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方法。然而,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骨密度的改变并不能完全解释患者强度的改变。大量的组织显微结构研究发现,强度主要由骨密度、结构等因素决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决定骨骼强度方面,组织的显微结构可以作为独立于骨密度之外的决定性参数。研究的力学属性和显微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的理解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文献回顾,显微结构参数和表观力学强度之间关联性最为显著的为BV/TV、Tb.N、连接性、各向异性、结构模型指数等。同时笔者也对目前这些研究结果在临床上高分辨率CT上的应用情况做一总结。

  • 标签: 骨质疏松 松质骨 骨密度 显微结构 骨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体下肢长骨负重关节软骨下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3具年龄大于40岁的新鲜冰冻尸体标本,取出所有标本的右侧股骨和胫骨,分别于股骨头、股骨内髁、股骨外髁、胫骨内髁、胫骨外髁、胫骨远端距负重区关节软骨面1 cm处,垂直于下肢机械轴切下3 mm厚样本。使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系统测量组织显微硬度。比较不同标本、股骨与胫骨以及不同解剖部位软骨下的显微硬度差异,分析3具标本不同解剖部位软骨下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结果共制成18个标本,行180次显微硬度测量。3具标本的下肢长骨负重关节软骨下的总体显微硬度值为20.3~47.3(36.0±5.7)HV,3具标本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0,P=0.094)。股骨软骨下显微硬度小于胫骨,分别为(32.5±4.9)HV、(39.4±4.3)H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2,P<0.001)。股骨头软骨下显微硬度为(32.9±4.6)HV,股骨内髁(35.1±3.9)HV、股骨外髁(29.7±4.7)HV、胫骨内髁(40.8±4.0)HV、胫骨外髁(36.8±4.2)HV、胫骨远端(40.7±3.6)H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28,P<0.001),其中股骨外髁显微硬度最低,胫骨内髁显微硬度最高,内髁均高于外髁。3具标本不同解剖部位软骨下的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相似。结论人体下肢长骨负重关节软骨下的显微硬度存在较大差异,胫骨软骨下显微硬度高于股骨,膝关节内侧间室硬度大于外侧间室。

  • 标签: 软骨,关节 软骨下骨 生物力学 显微硬度 下肢长骨 压痕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可塑形钛钢板治疗粉碎性跟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42例(44足),术中减少软组织的剥离及牵拉,以保护局部血供,尽量争取跟解剖复位,用可塑形钛钢板内固定,部分患者取自体髂骨植,术后患者早期活动关节,视X线照片情况逐渐下地负重锻炼。按Sanders分型II型20例,III型14例,IV型8例。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6~15个月,平均12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定标准优20例,良17例,可3例,差2例。结论跟骨粉碎性骨折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是恢复患足功能,提高骨折愈合率的有效方法,切开复位可塑钛钢板治疗粉碎性跟骨折疗效肯定,治疗结果与软组织的损伤程序、骨折类型、复位质量有关。本组治疗临床效果是满意的。

  • 标签: 跟骨粉碎骨折 切开复位 骨折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和关节内骨折的应用。方法:对45例髌骨,胫骨平台骨折和踝关节骨折采用RS-PLLA行内固定手术。结果:45例手术患者经摄片证实都获得了解剖复位,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和关节内骨折的非承重部位是可吸收螺钉的手术适应症,且可避免二次手术之苦。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松质骨 关节内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