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谈汉语方言的定量研究沈榕秋汉语方言的定量研究,也叫计量研究,是汉语方言学中的一种比较新的研究方法。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用这种方法作了些探索,研究内容包括亲疏关系、亲缘关系、变化速度、相互影响程度等。但目前真正了解它的人还不多,也没人对这种方法进行过系统...

  • 标签: 定量研究 汉语方言 方言分区 定性研究 相关系数分析 亲缘关系
  • 简介:文章针对二语学习者使用汉语学习词典的现状,首先讨论了汉语学习词典创新的学习理论基础,然后从汉语学习词典的元语言系统问题和词条内部各项信息的选取与排序,结合实际材料做进一步探讨,认为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必须建立在对选定语料充分计量研究的基础之上,词语计量研究是汉语学习词典编纂创新的重要基础保障。

  • 标签: 学习者视角 定量研究 汉语学习词典
  • 简介:<正>称谓强烈地反映出人的社会属性,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念,与整个社会文化、政治背景、传统习惯密切相关,确实值得研究。社会的变动引起社会和语言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名与实之间的不协调,反映在现在的称谓上便是有实无名和名实不符的变异现象比较突出。因而出现缺与泛化的混乱。今天,几乎每个人都有在某种场合下找不到合适的称谓陷入尴尬局面的经验。这里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模糊性和多义性的原因。语言学工作者对称谓的不断涌现不能充当“交通警察”,指手划脚,强求一致。由于交际上的需要,最终总会有合适的称谓出现的。语言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功能,当称谓发生局部混乱,暂时失去平衡时,它能主动调节,从局部的无序走向有序。

  • 标签: 泛化问题 缺环 师傅 信封 社交称谓词 “爱人”
  • 简介: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愁教作文的现状,探索出了'八节习作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 标签: 八环节 写作 书面表达
  • 简介:在语言评估范式正从"对教学的评估"转换成"为教学的评估"的过程中,评估与教学对接的研究就尤为重要。在当今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下,评估与教学的接口主要是语言能力描述。在分析《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为代表的语言能力描述之后提出,为了使得语言能力描述更具有教学指导意义,语言能力描述应与语言能力诊断相结合,构建一种符合针对性和个体化教学理念的诊断性语言能力描述。在介绍《新加坡小学一年级华文口语能力诊断量表》研发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新加坡小学一年级的口语能力诊断与针对性教学实践,介绍了一套针对小学低年级口语能力发展的干预性教学策略,以此例证语言能力描述与华文教学及评估如何对接。

  • 标签: 能力描述 评估 诊断 量表 针对性教学
  • 简介:文章通过考察发现,当代汉语及物动词所带名词宾语出现了语义类型数量增加和宾语语义范围扩大的现象,并表现出一定特征:发展变化具有不平衡性、典型宾语具有优先性、某些动词词义增加了模糊性、同义且形式有一定联系的双音和单音动词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文章分析认为,充分利用语言的可能性、实现表达效能的最大化和效率诉求是及物动词带名宾情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也对当代汉语语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增加了新的同义表达手段,也为动词带宾能力的增强提供了途径。

  • 标签: 当代汉语 动宾关系 及物动词 名词宾语
  • 简介: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隅,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围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丈夫呓语。既

  • 标签: 中学语文课本 抚尺 林嗣环 东北隅 犬吠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简介:本文作者通过几十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的积累,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提出了'三步骤、四节'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创设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内容和流程,构建科学自主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创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 标签: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研究
  • 简介:本文在语料库定量统计的基础上,以高频单音节形容词“小”为例,区分形容词义项的量级与非量级,并从语义角度对单音节形容词与名词组合中的选择性关系进行描写和解释。

  • 标签: 形名组合 量级 非量级 语义选择 “小”
  • 简介:中唐以降,在江南吴越一带的文壇上,就存在着活勤频繁的诗人群体,如“大厉江南诗人”、“吴中诗派”等。唐末,中原板荡,江南更成为人文荟萃之地。时局的动荡以及地域时史傅统的推动,促成了具有独特诗学追求的江南诗人群的形成。江南诗人群既浸染于晚唐诗壇普遍效法齐梁的风气,又善于从地域诗史传统中吸取养分,从而形成“奇峭”、“清丽”的诗风。进一步,诗人又按照自身的才性与思路进行更为“幽深孤峭、鞭辟入里”的诗学探索——在这种可贵的“试错”中,五代乃至宋诗的得失成败都透露出了一丝消息。通过封江南诗人群的诗学背景、师承关系、作品风格的考察,再以张为《诗人主客图》对唐末江南诗人群“群体身份”的体座作为佐证,本文还认为,作为一种理想化的“事后追忆”,杨慎作出的“学贾岛”的傅统诗史描述有必要用相当数量的“当时埸境”加以补充锐明。换言之,局外人的“事后追忆”与当事人的“当下思考”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可以在不同层面上体现出文学景观的丰富性。

  • 标签: 江南 唐末 诗风 遗忘 折中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