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治愈难度大且易复发。有研究表明,人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与泌尿生殖道疾病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了了解血清中性激素的变化与尖锐湿疣初发和复发的关系,本次研究检测了86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雌二醇、孕酮、睾酮等性激素水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女性 尖锐湿疣患者 性激素水平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女性不孕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女性不孕症患者150例分为5组,并以已有健康子女的育龄妇女作对照(正常组),分析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垂体泌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水平。结果A组和B组的FSH、LH、PRL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E2和P则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C组和D组的LH、PRL、E2、P和T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组与正常组比较,除PRL和E2外,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血清激素水平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不孕症的诊治提供依据。

  • 标签: 不孕症 性激素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 简介:目的育龄期女性结核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对妊娠和生育的意义。方法临床确认为肺结核病育龄期女性了解组46例,与正常育龄期女性40例,取空腹静脉血应用分析技术一次性测定血清T.P.E2。结果治疗前育龄期女性结核组患者血清T及E2明显低于育龄期女性、而P水平较育龄期女性对照组增高。治疗后育龄期女性结核组患者血清T及E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低于育龄期女性对照组,以T差异显著,而E2两者差异不明显。结论育龄期女性结核患者血清性激素随着结核的好转可完全得到恢复,但对结核患者的妊娠需积极指导。

  • 标签: 育龄期 结核病 性激素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研究其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了解甲减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将6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对研究者的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催乳素(PRL)水平进行测定,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对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结合容量(SHBG)进行测定。结果睾酮(T)、雌二醇(E2)和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结合容量(SHBG)组间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催乳素(PRL)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组间数据相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当女性患者发生甲减时,其血清性激素水平紊乱。

  • 标签: 女性 甲状腺功能减退 血清性激素水平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女性不孕症患者血清中雌二醇(E2)、泌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ESTO)、孕酮(PROG)激素水平,分析女性性激素水平对不孕症的影响。方法采集19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月经周期第2~5天血液样本,应用AbbottArchitectI2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盒进行测定。结果不孕组泌乳素和睾酮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FSH、PROG、E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联合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医生了解不孕症发病病因及其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不孕症 性激素 电化学发光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及甲状腺组织性激素受体的表达。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行择期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患者435例,其中甲状腺腺瘤9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3例,PTC208例,甲状腺低分化癌17例,甲状腺未分化癌1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样本中雌激素、孕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甲状腺组织性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结果甲状腺结节组血清雌激素水平及甲状腺雌激素受体α的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雌激素受体β的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尤其是甲状腺低分化癌和未分化癌组。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PTC组血性孕激素水平下降和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甲状腺腺瘤组血清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及其受体阳性表达率较其他组均明显增加。结论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性激素具有相关性,可供临床疾病的激素治疗参考,帮助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雌激素 孕激素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本院门诊和住院女性甲减患者11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化学发光法对110例女性甲减患者进行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同时检测正常女100例为对照组。结果甲减组女性患者FSH、LH、PR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女性(P<0.01),而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明显下降(P<0.01),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甲减可导致女性性激素水平紊乱,可能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 性激素 女性 不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女性乳腺癌患者血中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ROG)、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睾酮(TSTO)水平,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各项性激素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女性乳腺癌患者血中性激素水平和健康女性相比较有差异,通过观察女性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可以为临床女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女性 乳腺癌 性激素水平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女性青少年糖代谢的特点,并分析其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07-01至2023-09-30就诊于我院内分泌代谢科年龄为13-17岁的超重肥胖女性青少年19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同年龄范围的正常体重女性青少年28例为对照组。记录受试者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记录两组月经初潮时间,并测定空腹静脉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及雌二醇(E2)、睾酮(T),计算体脂率(Fa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观察组月经初潮年龄要比对照组提前,且观察组BMI、Fa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ns和IR分别高达37.12±15.26(U/L)和8.48±8.96(p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3.11(U/L)和1.46±0.57(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雌二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睾酮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女性超重肥胖者FIns与T呈正相关关系(r=0.484,P=0.036),且Fat%亦与T呈正相关关系(r=0.51,P=0.025)。结论:女性超重肥胖青少年糖代谢水平高,且空腹胰岛素水平与睾酮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超重肥胖 女性青少年 糖代谢 性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女性痤疮患者的体内性激素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50例青春期女性痤疮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的青春期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女性的血清六项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经过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女性的六项性激素水平的检测,其结果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女性在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雌二醇、睾酮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催乳素、孕酮方面,实验组女性与对照组女性不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女性患有痤疮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其体内雌激素分泌不足或者是雄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 标签: 痤疮 卵泡期 血清 性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本文将34例神经母细胞瘤(NB)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17人参考NWTS-4方案,第二组17人采用OPEC/OPAC方案交替。在化疗第1疗程结束后,88.23%的患者血清FSH高于正常上限值。OPEC/OPAC方案化疗1个疗程后FSH值显著高于NWTS-4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烷化剂类及铂类化疗药物有明显的生殖功能损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LH、FSH、T、PRL)水平与少精子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20例少精子症患者和30例健康男性(对照组)血清LH、FSH、T和PRL,并比较两组的结果。结果少精子症患者血清LH、FSH、T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男性少精子症与血清性激素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激素测定对睾丸生精功能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性激素少精子症不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不孕症患者体内性激素指标的差异,探讨其在不孕症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不孕症患者84例,根据患者的月经周期是否正常分为A组(月经周期正常)与B组(月经周期紊乱),同时选取在该阶段接受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健康组,测定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性激素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的卵泡刺激素、睾酮、促黄体素、泌乳素、孕酮、雌二醇水平同健康组相比,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B组患者的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素和泌乳素水平均比A组和健康组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睾酮、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均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通过测定性激素指标可评估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内分泌功能,从而为不孕症的分型和病因判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月经周期 不孕症 性激素 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孕症女性心理状况与性激素相关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不孕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80例正常孕龄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女性的心理状况与性激素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1)观察组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和负性事件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不孕症患者的PRL,E2,FSH与LH均高于正常均值,P,T与均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PRL,P,T,FSH,LH分别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负性事件值存在正相关关系,E2与3项心理量表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不良的心理状况可造成女性生殖内分泌紊乱,影响治疗效果,应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怀孕成功率。

  • 标签: 不孕症 心理状况 性激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对57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别采用利培酮治疗8周进行开放性对照研究。得出结论服用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分裂症能够明显升高血清的PRL,降低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有较强的拮抗中枢多巴胺作用。利培酮对女性分裂症患者疗效肯定。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泌乳素 雌二醇 睾酮 利培酮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剂量雌激素替代对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的改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了70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雌激素(倍美力)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雌二醇水平、潮热频率和严重程度以及心理症状评估患者的激素水平和症状变化。结果:观察组的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50.6 ± 6.5 vs. 对照组:45.2 ± 8.0,P<0.05)。观察组的潮热频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2.1 ± 0.9次/天,轻度 vs. 对照组:3.8 ± 1.2次/天,中度,P<0.05)。观察组的心理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15.2 ± 2.5 vs. 对照组:18.5 ± 3.0,P<0.05)。

  • 标签: 小剂量雌激素 围绝经期 女性激素水平 价值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性激素水平与痤疮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以及治疗的120例成年女性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20例正常成年的女性作为实验的对照,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体内的血清中6项性激素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体内的血清睾酮(T)含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孕酮(P)和雌二醇(E2)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促卵泡素(FSH)、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与对照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性激素水平与痤疮的发生具有正相关关系,雄激素分泌增多可能使痤疮的发生率增高,调整性激素的分泌将对痤疮的预防和治疗可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 标签: 性激素水平 痤疮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的治疗,以及治疗后的辅助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上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服用左旋甲状腺素对患者血清 TSH水平进行有效控制,来达到有效降低患者肿瘤疾病复发和转移风险的目的,已成为当前对甲状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案。但由于甲状腺癌在术后需要进行长期性的 TSH抑制治疗,久而久之,极其容易对患者身体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 标签: 甲状腺癌手术 TSH抑制 女性性激素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抗精神病药物源性肥胖的性激素水平及其发病机理。方法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对抗精神病药物源性肥胖的4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4例非肥胖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催乳素、雌二醇、睾酮,以及身高、体重、体型指数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催乳素、睾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7.71,9.29,P〈0.01),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5.92,P〈0.01)。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均与体型指数呈正相关(P〈0.05);雌二醇水平均与体型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源性肥胖的女性患者存在性激素水平异常,而性激素异常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源性体重增加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女性 性激素 肥胖 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