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7
  • 简介:后稷为上帝元子说也好,既然说是上帝的元子,可见姜嫄为帝喾元妃说也好

  • 标签: 元子族 天问稷维 姬姓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问着山,何以绵延叠嶂。意欲去撑,却使那天更加遥远。

  • 标签:
  • 简介:这地方有道奇景。每年春二三月,金黄色的油菜花满田满垄开得火旺的时节,耳朵山上会升起一片好看的白云。先是围着山顶慢慢缭绕,而后收拢聚成半个椭圆形。这确实很像人的耳朵,当然是个天大的耳朵,悬在天上动都不动,仿佛在倾听天籁之声。一直要到油菜花纷纷扬扬落下时,那云才散。耳朵山显然因此而得名。

  • 标签:
  • 简介:在当今的神州大地上,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千百万学者、教师无不耗尽其聪明才智,殚精竭虑地想要解决同一个问题,即改革之目的无一例外的是要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砸破应试教育的枷锁,走向宽阔平坦、阳光普照、花香满径的素质教育的大道。但如今的现实却是涛声依旧,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仍旧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主流,而且暗流涌动,波涛汹涌,愈演愈烈,已成大江长河,势难阻挡。

  • 标签: 教育改革 天问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 教师
  • 简介:明月几时有?何必问青天。开天辟地盘古,灵药误婵娟。

  • 标签: 水调歌头 天问 明月
  • 简介: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随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零号指挥员的“点火”口令的发出,长征二号F型火箭带着神舟七号飞船稳稳的起飞,直刺苍穹。带着我们中国人千年飞天梦想,带着祖囝亿万人民的牵挂,顺利地升空。

  • 标签: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指挥员 中国人 飞船 火箭
  • 简介:是谁引导我们走上海面又走上天空?是谁为我们备好酒食?是谁在收藏我们的脚印是谁在记录我们的歌声?是谁在替我们说话?一年又一年,山压着山,云推着云,太阳升起又落下是谁帮我们造好房子?是谁给我们钉上棺椁?是谁为我们丈量生命:梦后面是梦,风后面是风,一生后面还是一生太阳升起又落下我们驾船起航起航后不是归航,是再次起航

  • 标签: 天问 太阳 房子
  • 简介:以奇著称,但有些地方给人文义不顺之感,令人难以解读,所以有人认为存在大量错简.本文认为是一首带有理性色彩的抒情诗,屈原以诗人的发散思维方式提出问题,结缀全篇.连类而及,便是其中一种很重要的提问方式.

  • 标签: 天问 抒情诗 思维方式 提问方式
  • 简介:2008年9月下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参与了在酒泉东风航天城阁举行的神舟七号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和出征仪式现场的广播直播活动。阁是航天员生活和训练的中式风格别墅区,随着杨利伟等航天员相继在这里亮相和出征而名扬四海。神舟七号是为我国建立宇宙空间站做准备,在我国航天事业三部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广播直播 航天城 酒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宇宙空间站 航天员
  • 简介:》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是因为作者用诗歌话语内涵了诸多的原始文化或原始文化观念.对此学界虽已有所论,但仍有论而未尽或言而未当者.本文就《》中所涉及的原始哲学中的宇宙本体、二元对立生成、"三才"说、"天圆地方"说(亦即"盖"说)做必要的考释,并在此基础上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下出土文物与古典文献中的记载对以上提出的几个远古哲学理论范畴做进一步的义证和阐述.

  • 标签: 《天问》 楚辞 诗歌 阐述 中国文化史 二元对立
  • 简介:这是一张埙的专辑,可能是第一张。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距今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陶土烧制,大如鹅卵。“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数也。中虚上锐,火之形也。埙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器,亦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声。”

  • 标签: 《问天》 吹奏乐器 音乐艺术 中国 古代
  • 简介:"神七"发射成功了!中国人首次成功进行了太空漫步,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是时候和大家聊点与"神七"、与太空相关的事情了!

  • 标签: 航天员 太空 发射场 排泄物 装置 流量计
  • 简介:尧、舜、禹禅让说自古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是史实,有人认为是篡夺战,而在历史上主禅让者占优势。笔者另辟蹊径,从屈原在《》中对启的辞管窥禅让说,从有悖于儒家正统的角度切入,结合历史典籍再度梳理,最后得出儒家津津乐道的禅让说,实质是尔虞我诈的篡夺战。

  • 标签: 《天问》 禅让说 篡夺战
  • 简介:<正>东方既晓应早发,万里前程莫恋家。祖国边疆多奥秘,江淹笔下定生花。——前辈作家马子华赠诗1937年6月,我出生在长江支流——綦江河畔的一户贫民家庭。回首前半生,自惭成绩平平;差可堪慰的是,一生清白做人,在治学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着。

  • 标签: 问学 前半生 江淹笔 民族民间文学 召树屯 文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