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西部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传媒现代化。而传媒的现代化又是跟随着公路的现代化而逐渐深入到西部社会各种形态的社区当中。公路和传媒的这种特有的地缘关系也同时构成了西部不同地形,不同海拔上的社区现存的信息流通关系。当传媒对社会发展的拉动效益在该类社会现实中更具有优先性时,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传媒的这种拉动功能在广袤的西部国土上是否呈现出较东部地区更明显的针对性,以及长期被学界忽略的西部域内的传播效果差异性?西部社区的传媒使用,如何做到从制度建设到盈利模式的现代化?这些问题的求解过程是中国发展传播学不能回避的研究现实。

  • 标签: 中国西部 汉藏羌民族 传媒辐射 区位差异 影响力研究
  • 简介:本文以的媒介符号特征考察入手,以"传媒与日常生活分析模型"为依据,论述了大众的日常生活的"三重结构",提出了传媒符号与日常生活的对应性观点.作者把大众传媒的新闻符号和广告符号作为两条并行的符号线索,考察在符号生产上的"平民化"定位.作者认为,媒介营销成功的市场定位,不仅要求能锁定目标市场,更要求深入地了解目标市场,了解目标受众与日常生活结构相对应的心理结构和符号需求.

  • 标签: 传媒 符号生产 三重结构
  • 简介:从依附性人格形成的原因、时代变异的特征及它对传媒的损害谈起,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希望能对中国的传媒发展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 标签: 依附性人格 传媒 传统文化 舆论
  • 简介:大众文化作为现代文化的主要形态,能够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更新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借助现代传媒增强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推进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在平等、创新氛围中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大众文化会导致少数民族文化一定程度的自我迷失,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 标签: 大众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自觉 创新
  • 简介:羌族介于主客之间的特殊身份也使得电视传媒在这一区域的影响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从个体经验层面而言,电视传媒使少数民族儿童的童年趋向于异化,他们的消费观念、法制观念、医疗卫生观念越来越倾向于与城市“接轨”;电视传媒还促使当地羌族重新认识自身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当地人的文化自觉意识,凝聚了族群认同。从社会宏观层面来看,电视传媒的发达扫清了羌区在发展进程中的一些结构性障碍,新的更具竞争活力的乡村权力关系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 标签: 电视传媒 羌族地区 综合影响
  • 简介:网络民族主义是后冷战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而网络民族主义动员贝Ⅱ是网络民族主义思潮迈向网络民族主义行动的核心环节。文章区分了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的国家民族主义动员者与被动员者,以及族裔民族主义动员者与被动员者,阐释了五种动员类型及其相关机理,并探讨了网络民族主义动员的特点,最后提出了疏导与治理网络民族主义的九点意见。

  • 标签: 网络空间 民族主义 动员
  • 简介:延安文学的现代化问题,是与其民族化、大众化实践密不可分的.整风前,延安文人对五四新文学、西方文学基本上持开放态度,这至少说明,以欧美现代化的尺度整体否定延安文学的现代化追求,是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的;整风后,延安文学在文学资源的借鉴上,出现了独尊传统文艺、特别是民间文艺的偏差,但这并不意味着延安文学现代性的丧失,后期延安的民族化、大众化实践,正是通过严格区分两种民族文化,以及以旧形式传播新思想的方式,来坚持其有别于欧美现代化传统的现代化价值取向的.

  • 标签: 延安文学 民族化 大众化 现代性 文学资源
  • 简介:为探讨危机事件中不同传播方式的结合,尤其是传统传播方式与大众传播方式的结合,对危机信息传递以及应对危机事件的作用,本文以四川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个案,分析了结合视域下的传统传播方式与大众传播方式在危机信息传播系统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并试图通过纵横两种网和传统传播方式与大众传播方式两种传播形式构建立体的危机信息传播系统模型,以便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及时发布预警和处理灾害信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标签: 危机事件 传统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方式 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