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亚湾的新农村规划工作,宜进一步从城乡统筹与区域整体发展的高度综合考虑村庄建设规划;结合长远发展方向与近期实施的平衡考虑村庄规划的内容与深度;加强对上层次政策与规划的跟进;加强规划实施配套政策研究;加强对规划编制过程及规划成果的政策指导与技术管理,保证与提高规划成果的质量。

  • 标签: 大亚湾 新农村建设 村庄规划
  • 简介:陆域和海域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国土格局。党的十八大明确部署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战略任务,我国海域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并区别于陆域。当前,海洋发展进入国家重要决策,海域开发是减缓陆域空间开发压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步骤,我国海域空间开发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化我国海域空间开发必须坚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新一轮全国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为核心,以围填海管理为重点,同时要将海岸线整治修复作为重要手段,大力推行海域使用权市场化配置,重视推进海域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 标签: 海域 空间开发 国土空间 海洋开发 优化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海上风电能由于具有清洁、可再生、不占陆地面积、不存在噪音污染、储量大等优点,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利用1999至2009,共10年的QuikScat海上风场卫星资料,得到了多年中国毗邻海域平均气候态的年平均风场和各月平均风场,并分析计算得到了对应的风能密度分布,通过对风能密度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概况总结了我国沿海海上风电能储备分布情况,并对中国沿海海上风电能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 标签: 可再生能源 海上风能 中国毗邻海域 风速 风能密度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介绍在复杂海域环境受大风、大浪及暗流的影响下,三角型组合钢管桩围堰抗波浪冲击技术的应用,三角型组合钢管桩抗弯刚度大,受波浪冲击作用的面积小,有缓冲和消减波浪冲击能量的作用,大大改善了钢管桩围堰在波浪冲击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特性,避免了波浪冲击造成钢管桩失稳破坏。

  • 标签: 钢围堰 组合钢管桩 抗波浪
  • 简介:近日,由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域使用保护动态管理中心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承担的海域监管无人船项目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并完成航行试验,标志着全国首艘海域监管无人船研制成功。该船投入使用后,将为应对海域监视监测突发事故和高精度监测重点用海项目提供新的手段和途径,填补国内海域动态管理现场观测的空白。

  • 标签: 海域使用 船体 监管 不锈钢 船采 中国
  • 简介:摘要填海造地工程具有资源独占性特征,形成的土地较非邻海陆地往往更具价值优势。我国目前的海域使用权出让过程中,并未充分或完整考虑填海造地用海工程海域使用权的客观价值。海域使用权价值低估不仅导致公共财政收入受损,更是引起我国沿海无序、低效填海造地工程大面积繁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我国填海造地用海工程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填海造地工程海域使用权的价值优势和劣势,论述了其价值构成,并提出了基本的评估思路和方法,并认为其对提升填海造地工程实施的科学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填海造地 海域使用权 价值评估
  • 简介:近日,国家海洋局海域综合管理司在北京召开全国海域动态遥感监测本底库制作与更新项目验收会。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承担,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天津师范大学等单位参与的全国海域动态遥感监测本底库制作与更新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 标签: 动态遥感监测 海域综合管理 制作 本底 国家海洋局 环境监测中心
  • 简介: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作为具有多种功能的重要海域,水体质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该文基于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以及相关监测站对长江口海域的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长江口水环境状况。结果表明,长江口水域水质整体上受到污染加重、咸潮入侵以及湿地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水质常年处于劣四类。分析认为,陆源不合理排污、近岸大型工程建设及滩涂围垦等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为今后长江口水域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借鉴。

  • 标签: 长江口 水环境质量 陆源污染 水污染防治
  • 简介: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海域使用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加快海洋经济强省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近日,省海洋与渔业厅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实施意见》,以及《福建省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海域使用权管理办法》《福建省海域收储管理办法》《福建省闲置海域处置办法》《福建省海洋产业用海控制指标》等配套制度。

  • 标签: 市场化配置 海域资源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于全 海洋经济强省 海域使用管理
  • 简介:2011年1月-2012年5月间采集了辽东半岛海域11种鱼类和2种贝类样品,分析了其可食部位中22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评估了其中DDTs和HCHs的残留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在所调查样品中HCB、HCHs和DDTs是主要的污染物,样品中OCPs残留量为57.12~546.15μg·kg-1。利用污染指数计算法评估,旅顺海域小黄鱼、鳙鱼、中国斗鱼和偏口鱼未受到HCHs的污染,棒花鱼受到HCHs轻度污染,其它鱼种样品均受到重度污染,而对于DDTs,只有鲫鱼未受到污染,其它鱼种样品均受到重度污染。大黄鱼、梭鱼、黑鱼和鳙鱼体内HCHs残留量明显高于国标再残留限值,DDTs残留量符合国标标准。α-HCH、γ-HCH、β-HCH、p,p'-DDE、p,p'-DDD和p,p'-DDT的致癌风险指数范围为0.32×10-6~49.57×10-6,均低于10-4,为可接受的致癌风险;α-HCH、γ-HCH、β-HCH、p,p'-DDE的接触风险指数ERI为0.01×10-3~153.28×10-3,均小于1,为可接受的接触风险,但2012年4月的黑鱼样品上述六种农药的CRI总值高于10-4,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因此,建议黑鱼的日均食用量应控制在50g以下较为安全。

  • 标签: 鱼贝 有机氯农药 残留量 人体健康风险
  • 简介:本文采用MIKE21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了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的潮流形态和含沙量,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了围填海工程后辐射沙脊群海域的潮流和含沙量变化。结果显示工程对潮流和含沙量的影响主要出现在工程区附近。围填海工程使原本以弶港为中心呈扇形辐聚、辐散的潮流格局有所改变,形成东沙岛西侧南北向和高泥岛南侧东西向的两条潮流通道,并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条子泥南北两侧的水体。工程后含沙量的变化与平均流速的变化基本一致,在流速变大的东沙岛西北侧和高泥岛南侧海域,含沙量显著升高;在流速变小的条子泥南北两侧、东沙岛东侧及西南侧,含沙量显著降低。

  • 标签: 辐射沙脊 围填海 潮流 含沙量 数值模型
  • 简介:对大连湾、大窑湾外及其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揭示了该区域大致的沉积特征。结合相关的地质水文资料,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同时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区沉积物粒度组分以砂(平均含量34%)和粉砂(平均含量52%)为主,粘土含量比较少(平均含量14%),且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水下台地之上,各组分相对含量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与地形分布趋势较为一致。北部近岸水下岸坡区,水深较浅,距离物源区较近且水动力条件复杂,沉积物粒度较粗;向南随水深增加水动力减弱,东部为一水下台地,沉积物粒径偏细。分选较好,粉砂和粘土组分在该区域最为富集,沉积物可能来自于通过东部海域自西向东进入研究区的远源物质;研究区南部水深增加,又出现一水下岸坡,其下地形趋于平坦,该区域在黄海环流体系的作用下,接受了较多来自包括山东半岛水下三角洲的粗颗粒物质。

  • 标签: 表层沉积物 粒度 大连湾
  • 简介: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在常规叠后地震剖面上,一般表现为似海底反射(BSR)特征,常作为水合物识别的重要标志,但由于地震数据分辨率的限制与多解性的存在,类似的反射特征不一定是水合物的表现。本文先从南中国海神狐海域地质条件分析人手,综述研究区域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构造、沉积与运移环境;其次以加权方程与Zoeppritz公式的正演模拟为基础,讨论天然气水合物与BSR特征的关系;然后选取经过三口已钻获天然气水合物站位的地震测线,提取角度域共成像道集用于BSR的AVA特征研究;最后依据叠前地震弹性参数同步反演思路,对水合物重点赋存区域开展精细预测研究,获取了研究区域含水合物沉积层稳定带的分布特征与饱和度数。该方法可作为采用多道地震数据估算天然气水合物含量的一种有效技术。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 饱和度
  • 简介:海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是利用法治化手段调整相关利益方在开发、使用、保护海域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化机制。海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是福建省先行先试、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国内海域生态补偿实际案例的分析,进而梳理出海域生态补偿实践中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与海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相应的海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 标签: 福建省 海域 生态补偿 法律机制
  • 简介:2015年6月2日财建[2015]250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海洋厅(局):为加强和规范海岛和海域保护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我们制定了《中央海岛和海域保护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中央海岛和海域保护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