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植入焦点IOL后可出现眩光等视觉问题,影响视觉质量,这与大脑的神经适应相关。神经适应存在个体差异,年轻患者更易产生。神经适应与视网膜对图像的处理以及相应大脑皮层的活动相关,达到稳定的神经适应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通过电子游戏、计算机认知训练或视觉训练可改善焦点IOL植入术后患者的神经适应。(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89-296)

  • 标签: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神经适应性
  • 简介: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目标已经从复明逐渐发展为获得良好视功能的屈光手术.而人工晶状作为白内障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材料、设计、造型、固定方法等方面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不同种类的人工晶状,使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更清晰、更舒适.焦点人工晶状的临床应用为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远、中、近程视力创造了条件.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屈光度 视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区域折射型焦点人工晶体(MIOL)植入术后中长期视觉质量,并与单焦点人工晶状(SIOL)植入术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08例141眼,根据植入的IOL分为MIOL组55例76眼和SIOL组53例65眼。术后2年对2个组患者术眼裸眼远、中、近视力,矫正远视力,等效球镜进行检查;绘制术眼离焦曲线;采用i-Trace视觉质量分析仪测定术眼全眼高阶像差、Strehl比值、调制传递函数(MTF);采用CSV-1000对比敏感度仪评估术眼对比敏感度;采用美国《MIOL植入术后生活质量调查表》汉化版对2个组患者视觉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年MIOL组裸眼中、近视力优于S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平均离焦曲线结果显示MIOL组于0.0 D和-3.0 D处出现2个峰值,且在0.0~-3.0 D之间形成宽平台,下降趋势平缓。5 mm瞳孔直径下,MIOL组全眼总高阶像差、慧差、三叶草、二阶散光值高于S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OL组Strehl比值小于S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m瞳孔直径下,MIOL组在5、10、15、20、25和30 c/d空间频率的MTF值稍小于SIOL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3、6、12和18 c/d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在明视、暗视及有、无眩光状态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OL组55例患者中54例脱镜,占98.18%,SIOL组53例患者中28例脱镜,占5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7,P<0.01)。MIOL组55例患者中4例出现眩光、光晕等视觉干扰症状,占7.27%,SIOL组53例患者中1例出现视觉干扰症状,占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382)。MIOL组在近距离、中等距离视物及总体视力方面的满意度评分高于S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SIOL植入术比较,区域折射型MIOL植入术可提供良好且稳定的全程视力和较好的对比敏感度,且光学干扰现象发生率低,术后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植入,眼内 波前像差 调制传递函数 对比敏感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焦点人工晶状与单焦点人工晶状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62例(102只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焦点组,40例(66只眼),植入SN6AD1阶梯渐进性衍射非球面焦点人工晶状;单焦点组,22例(36只眼),植入SN60WF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视力及视觉质量。结果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焦点组裸眼近视力均显著优于单焦点组(t=9.302,11.886,11.494;P均<0.05);单焦点组客观视觉质量参数目标散射指数显著低于焦点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Strehl比值、9%对比度下的视力均显著高于焦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渐进性焦点IOL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裸眼近视力,而非球面单焦点IOL在术后视觉质量方面表现出较早的稳定性及更好的优越性。

  • 标签: 白内障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视力 晶状体,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焦点人工晶状(IOL) (Zeiss 839)及双焦点IOL(Zeiss 809)植入术后视力及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患者54例(83眼)。其中植入焦点Zeiss 839 IOL(839组)28例(42眼),植入焦点Zeiss 809 IOL(809组)26例(41眼)。对比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客观视觉质量分析仪分析客观散射指数(OSI)、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模拟对比度视力(PVA100%、PVA20%、PVA9%),术后3个月离焦曲线及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术后1、3个月839组裸眼远视力优于809组,术后各观察时间中距离视力优于80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裸眼近视力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OSI、MTF cutoff、SR、PVA100%、PVA20%、PVA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离焦曲线示839组波形较平稳且在-3~-1 D范围内居于高位。术后3个月839组与809组眩光发生率、明暗视觉适应力、脱镜率、满意度分别为2%和7%、93%和88%、98%和78%、90%和85%。结论:Zeiss 839 IOL和Zeiss 809 IOL均具有较好的远、近视力及视觉质量,Zeiss 839具有出色的中距离视力、高脱镜率及更佳的满意度。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视力 视觉质量 脱镜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焦点人工晶状(IOL)与区域折射IOL植入术的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超声乳化术56例(62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A组植入区域折射IOL 29例(32只眼);B组植入焦点IOL 27例(30只眼)。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视力、球差、彗差及视功能质量评分。结果术后2周、1个月及3个月:80 cm中距离裸眼视力(logMAR)B组依次为0.00(0.00,0.10)、0.00(-0.03,0.10)及0.00(-0.03,0.10),优于A组的0.20(0.00,0.25)、0.10(0.00,0.25)及0.10(0.00,0.24)(Z=-2.478、-2.332、-2.248,P=0.013、0.020、0.025),两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及裸眼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暗室条件下A组球差大于B组(Z=-2.424、-2.620、-2.550,P=0.015、0.009、0.011),彗差A组大于B组(Z=-2.184、-2.376、-2.325,P=0.029、0.018、0.020)。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问卷调查评分视远、视近、使用电脑、夜间开车、日常生活活动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区域折射IOL相比三焦点IOL能提供更好的中距离视力,具有更小的球差和彗差。

  • 标签: 晶状体,人工 晶状体植入,眼内 质量,视觉 像差
  • 简介:近30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日渐成熟,随着生物材料技术的发展,人工晶状技术不断革新,尤其是焦点人工晶状(multi focal intraocular lenses,MFIOL)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及视觉质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MFIOL通过光的折射或者衍射原理,使远近不同物体的光线均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当两个相差3D或3D以上的屈光系统同时成像时,大脑可选择清晰的像、抑制模糊的像,从而达到适应不同距离视力的需求。目前市面上可供使用的IOL有一百余种,其中MFIOL可分为折射型、衍射型、折衍射结合型[1],MFIOL有一定的适应征,例如对眼底情况、囊袋稳定性、角膜像差、Kappa、Alpha角等有一定的要求,故部分患者无法使用MFIOL。区域折射IOL因其无“同心圆”设计,故受kappa角、Alpha角影响小,且视敏度高[2]、视觉质量好[3]、屈光度范围广,故适应征宽,可为更多患者带来恢复全程视力的希望,另外,因无衍射环设计,术后进行眼底检查或治疗干扰性更小。一把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但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一定的规划,故本文就其设计原理、植入方法、术后检查、术后屈光意外处理做一综述,为临床在植入该IOL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焦点人工晶状(IOL)植入术后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及阅读能力。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并行双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共75例(150眼),依据患者选择的IOL进行分组,双眼植入Tecnis ZCB00 IOL 25例(50眼)作为单焦组,双眼植入Tecnis ZMB00 IOL 25例(50眼)作为双焦组,双眼植入AT Lisa tri.839MP IOL 25例(50眼)作为三焦组,对比3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祼眼远视力(UDVA)、祼眼中视力(UIVA)、祼眼近视力(UNVA) (LogMAR)及阅读能力。使用NEI-RQL-42量表中文版评价3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差异。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75例(150眼)患者纳入研究。3组间UD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187,P=0.203)。三焦组UIVA(0.2±0.1)优于双焦组(0.3±0.2) (Z=-2.041,P=0.041)和单焦组(0.3±0.3) (Z=-2.142,P=0.032)。三焦组UNVA(0.3±0.2)和双焦组UNVA(0.3±0.2)优于单焦组(0.4±0.2) (t=2.332,P=0.017;t=3.014,P=0.036)。3组阅读视力(F=0.421,P=0.658)、阅读速度(F=1.754,P=0.182)、阅读错误率(H=6.347,P=0.0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焦组近视力维度得分(92±14)和双焦组近视力维度得分(100±11)均高于单焦组(50±42) (U=-3.139,P=0.005;U=-3.726,P=0.001);三焦组中视力维度得分(100±12)高于双焦组(75±25)和单焦组(25±75) (U=-2.758,P=0.017;U=-3.145,P=0.002)。三焦组脱镜率维度得分(100±25)和双焦组脱镜率维度得分(100±40)高于单焦组(30±100) (U=-3.004,P=0.008;U=-3.766,P=0.001)。结论:焦点IOL植入患者可获得与单焦点IOL植入患者配戴老花镜时相同的近距离视觉质量;AT Lisa tri.839MP IOL与Tecnis ZMB00 IOL可提供相同的远近视力及近距离阅读能力,但前者中距离视觉质量更佳。

  • 标签: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阅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白内障手术双眼接受散光矫正型焦点人工晶状与普通焦点人工晶状(MIOL)植入后双眼全程视力(远视力5 m,中视力60 cm,近视力33 cm)及单眼全程视力。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广州爱尔眼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行飞秒激光辅助晶状超声乳化MIOL植入36例(72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即散光矫正型MIOL组16例(32眼)和B组即普通MIOL组20例(40眼)。术后随访1.5个月,进行离焦曲线检查,离焦曲线下面积的大小来反映MIOL植入术后的全程视力。结果随访期末,双眼全程视力A组优于B组(t=-5.950,P<0.001)。A组单眼全程视力优于B组(t=-10.792,P<0.001)。各组内左、右眼之间全程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眼的全程视力均优于单眼;散光矫正型MIOL植入术后全程视力优于普通MIOL植入者。

  • 标签: 视力,全程 散光 离焦曲线 离焦曲线下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焦点人工晶状植入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手术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患者在治疗前后视力情况有明显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600%。结论对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视力得到了恢复,通过围手术期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对促进患者痊愈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内推广使用。

  • 标签: 多焦点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109-02
  • 简介:摘要焦点人工晶状(MIOL)可以重建人眼全程视力、恢复双眼立体视觉、提升拟调节力并在一定范围校正角膜规则散光,完美地契合了当代人白内障摘除手术后的视觉需求。然而,MIOL亦有缺点,即使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条件下,也会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夜间眩光和光晕等视觉异常感受,部分视觉异常感受能够自发缓解,在此过程中神经适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阐述神经适应的概念、机制、中枢定位、神经适应的训练、MIOL植入的术前评估和术后视觉异常的相关处理,主要阐述神经适应在MIOL植入术后的重要作用,为正确认识MIOL植入术后并发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10)

  • 标签: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摘除术 视敏度 适应,生理学
  • 简介:摘要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及其安全性通过多项研究已得到证实,随着时间的推移,PIOL植入术后的患者面临白内障手术的可能,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的计算是获得良好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PIOL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前房容积以及房角参数与术前数值相比有差异,少量研究发现IOL-Master测量的眼轴、角膜曲率以及通过多种公式计算得出的人工晶状度数在PIOL植入术前与术后无明显差异,在临床上部分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度数计算由于屈光介质混浊而需要通过A超进行眼生物测量,然而PIOL植入对A超眼生物测量的影响尚未得出结论,因此需要更多针对PIOL植入对人晶状度数计算影响的研究,为PIOL植入术后患白内障的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17-321)

  • 标签: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眼生物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区域折射型焦点人工晶状植入术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行白内障手术者70例(79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植入Oculentis区域折射型焦点人工晶状34例(37只眼)为观察组,同一时期植入Rayner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36例(42只眼)为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术后早期视力、屈光状态、离焦曲线、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阅读戴镜率和术后满意度。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3,P>0.05),裸眼近视力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7.454,P<0.05)。术后眼的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25,P>0.05)。观察组离焦曲线有2个波峰,且较对照组下降平缓。总高阶像差、彗差和三叶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阅读戴镜率:对照组为100%(42/42),观察组为2.70%(1/37)。术后满意度分析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 -3.309,P<0.05)。结论Oculentis区域折射型焦点人工晶状植入术可获得较好的远、近视力,可以改善视觉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白内障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视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焦点人工晶状植入术的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眼科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的白内障49例(5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4例(25眼)植入焦点人工晶状者为三焦点组;25例(25眼)植入焦点人工晶状者为单焦点组。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视觉质量。结果三焦点组患者的远、中、近距离视力(UCVA,logMAR)均在0.2及以上,中、近视力优于单焦点组( t=- 8.574,-10.975;P<0.001)。矫正远视力后的中、近视力三焦点组优于单焦点组(t=-5.504,-6.674;P<0.001),三焦点组术后3个月离焦曲线在-1.0~-2.5D过渡平缓,而且优于0.12(LogMAR)。三焦点组对眼镜依赖程度低于单焦点组(t=5.774,P<0.001),而中、近视力的视功能满意度高于单焦点组(t=3.834,5.558;P=0.001,0.020)。结论三焦点人工晶状可以为患者提供舒适自然的连续全程视力,尤其是中距离视力,而且能提升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满意度和脱镜率。

  • 标签: 视力,中距离 晶状体,人工,三焦点 超声乳化,白内障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是否植入焦点人工晶状目前存在争议。本文从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焦点人工晶状所面临的问题、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焦点人工晶状应关注的细节进行阐述,提出鉴于高度近视眼患者眼底病变情况复杂、生物测量准确性欠佳、人工晶状适配性差,术中、术后并发症多发以及屈光矫正术后患者的日益增多,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焦点人工晶状切勿操之过急。(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8-3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有晶状眼的人工晶状植入术。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这是为了矫正高度近视而在透明的晶状植入一个双凹面的人工晶状

  • 标签: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对有晶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是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状目前主要有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contactlens,ICL)和有晶状眼屈光性晶状(phakicrefractivelens,PRL)。对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视力、对比敏感度)、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点扩散函数、斯特尔比率及光学传递函数)的研究显示,主观视力的提高也伴随着客观视觉质量的改善,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光晕及眩光症状。本文主要对ICL和PRL植入术后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对可影响视觉质量的术后并发症如晶状前囊膜下混浊、青光眼及角膜内皮功能异常等需进一步远期随访。

  • 标签: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可植入式接触镜 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