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引子从1972年下半年开始,周恩来领导的批极“左”思潮斗争进入纵深发展阶段,批判实际已超出了原先的范围。毛泽东对张春桥、姚文元明确表示:极“左”思潮少批一点呢。这使得周恩来的种种努力趋于中断。1972年5月21日──在周恩来被确诊为膀胱癌的3天后,周恩来主持的中央批林整风汇报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为期1月余的重要会议有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312人参加。5月27日,从毛泽东处归来后,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表示:根据毛主席去年巡视南方谈话中着重提到的中共10次路线斗争问题,要在批林整风汇报会上讲一点个人的认识和我个人在历史上所犯的路线错误。6月7臼,周恩来将自己所写的《对

  • 标签: 史传文学 周恩来 153《新情况》事件 外交部
  • 简介:这份大字报标题为:《揭露敌人,战而胜之——寸比判“打倒陈毅”的反动口号》。然而广而传知的却是《外交“91人大字报”》。一提起“91人大字报”,就知道是那份由外交91名中高层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保卫陈毅的署名大字报。在“文化大革命”“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形势下,像外交这样重要的部门,91名中高层干部联合署名,态度鲜明地支持与保护已被“中央文革小组”定性为“二月逆流”黑干将的陈毅,这种逆潮流而上是当时罕有的事情。

  • 标签: 大字报 外交部 “文化大革命” “二月逆流” 陈毅 干部
  • 简介:与近代中国中央政府相对照,新中国外交无疑出现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既体现于外交战略、外交政策方面,也体现于外交制度层面。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组织创设、人事安排自然是考察此时期外交制度的重点之一。在对革命战争年代中共外事机构源流、人事渊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从外交组建与新中国外事机构的基本状况、外交初建期内高层人事问题、驻外使团组成情况三个方面对外交的组织人事问题进行具体考察。本文认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架构与自近代以来中国外交机构激进化与集权化的演变趋势是一致的,模仿苏联的程度不宜估计过高;但也有明显的颠覆性,一度中断了外交领域组织人事的专业化传统。同时,外交在中共的整个组织体系中具有一定特殊性,但外交干部在中共干部队伍中总体处于较边缘位置。

  • 标签: 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 外交部 组织人事
  • 简介:1955年4月11日,在著名的亚非会议召开前夕,“克什米尔公主号”坠机事件突然发生,震惊世界。近年来,有一些同志写文章。谈到这场政治谋杀大空难,揭示了其中的一些内幕,但是仍有甚多令人迷惑不解之处。笔者最近查阅了外交所有相关资料和新近解密的外交档案,对这一事件纷繁复杂的原委内情以及由此引发的一场政治、外交、情报的全面较量,作一梳理,以飨读者。

  • 标签: 坠机事件 克什米尔 外交部 原始档案 公主 政治谋杀
  • 简介:新中国创立伊始,南邻越南便向新中国求助,请求新中国协助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1949年9月,越南民主共和国国家主席胡志明派遣两名特使,携带着他写给周恩来的亲笔信专程抵达北京,向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求援。1950年1月,胡志明主席又亲自来华,要求新中国向越南北方伸出援助之手。

  • 标签: 新中国 外交部档案 越南 50年代 派遣 专家
  • 简介: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积极准备内战,国民经济迅速崩溃,争取蔓援成为外交工作的重心。本馆所藏1947年驻美大使顾维钧致外交密电,对此有一定反应,特辑出供研究者参考。

  • 标签: 顾维钧 外交部 借款 援助
  • 简介:是一份反映北洋政府为收回威海卫租借地与英国进行交涉的重要史料.威海卫于1898年7月为英国租借,租借期25年,至1923年期满.北洋政府先后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要求归还.1921年12月3日,英国代表白尔福在华盛顿会议上表示愿意归还.1922年4月26日,北洋政府特派梁如浩督办接受威海卫事宜.同年9月,设立接受威海卫委员会,以梁如浩为委员长.

  • 标签: 《外交部关于收回威海卫租借地案报告》 形成时间 中国 历史考订 北洋政府 史料
  • 简介:近代英国主要从政治、商业角度考虑滇越铁路建成后的威胁,这是其提出修建滇缅、滇蜀、滇桂等铁路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英国借鉴了滇越铁路修建经验;另一方面滇越铁路修建费用之巨,也使英国对其在滇修建铁路的商业利益产生怀疑,体现英国商业口号与政治目的之间的矛盾。英国对滇越铁路态度,既揭示英法在中国利益的一致性,也凸显两国在中国西南激烈的政治角逐。

  • 标签: 滇越铁路 英国 法国
  • 简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法双方达成了800万两白银的赔偿协议,并明确规定其中100万两用于赔偿遭受损失的法国商人、受法国保护者以及传教士,剩余700万两纳入军费。本文从法国外交档案馆所藏相关史料出发,考察法国对这100万两战争赔款进行分配的方案和进程。

  • 标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赔款 法国 外交部档案
  • 简介:众所周知,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解决了联合国建立的主要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将会议提案称为“国际政治合作的奠基石”,苏联大元帅斯大林认为这次会议是“联合国家战线的鲜明标志”。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4年8月21日至9月28日,美英苏三国参加,就战后联合国的组织机构基本达成协议;第二阶段从1944年9月29日至10月7日,中美英三国参加,就联合国组织问题作了进一步讨论。本组史料为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顾维钧在会后向国民政府外交呈报的《参加国际和平安全机构会议代表团报告书》,详细描述了会议的经过、会议讨论的要点及其结果。

  • 标签: 敦巴顿 顾维钧 国际和平安全机构会议 报告书
  • 简介:谈判桌前的热烈“文斗”我的外交生涯是从参加边界谈判开始的。在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的六年中,我不仅直接体验到了政治谈判斗争的复杂性,也有机会接触了解当时中苏两国的一些关系现实.同时还交了不少苏联朋友。

  • 标签: 外交生涯 非正式 边界谈判 政治谈判 直接体验 代表团
  • 简介:1934年底开始被中、日两国政府提倡,而在1935年上半年盛行一时的中日“亲善外交”(或称“道义外交”),在当时即扑朔迷离。此后研究者大多对其持否定态度。本文从外交策略的角度,阐述了国民政府在“道义外交”实施前所面临的外交困境以及国民政府为改变中日外交状况而实施“道义外交”的策略思路;对日本外务部门和关东军对“道义外交”的不同回应也进行了分析;对国民政府由于“道义外交”开展而面临日本军部和外务省两方面压力的状况作了描述。指出,从外交策略上看,不能排除它是国民政府对日外交政策和策略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调整,而不能将其完全视为本质性的卖国外交政策和策略。但是,它的实施和失败,既使国民政府的外交重新陷于了被动,也使国民政府的民族代表性遭到质疑。

  • 标签: 国民政府 日本 外交关系 “道义外交”
  • 简介:郑和在1450年至1443年的28年的时间里七下西洋,到达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促进睦邻友好关系,发展中国海外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曾经说,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也算是开放的;江泽民也指出,

  • 标签: 郑和 外交思想 明朝 经济贸易 宗教
  • 简介:在自信、包容、大气磅礴的唐代对外交往史上,曾涌现出无数有作为的外交使臣。他们有的“宣国风于殊俗,谕大化于异域”(《大唐西域记赞》),传播唐文明,充当了文化传播的使者;有的穿梭于周边或两国之间,调停纷争,斡旋关系,充当着“和平”的使者。本文所论及的便是一位在唐代中国与新罗友好交往

  • 标签: 唐代 外交使臣 归崇敬 水平 人格精神
  • 简介:傲慢与偏见1675年3月,俄国沙皇派尼古拉使团来华。觐见康熙帝时,清朝的礼仪官按惯例要求尼古拉行三叩九拜之礼,尼古拉大摇其头,他的理由很充分:在俄罗斯他只在上帝面前跪倒双膝,即便对沙皇也只行单膝跪地的吻手礼。礼仪官们懵了,如此失礼之事前所未有,大家好话说尽,哄了尼古拉半天,有个官员还差点儿给他跪下。

  • 标签: 礼仪 清朝 外交 尼古拉 康熙帝 俄罗斯
  • 简介:在周恩来总理的外交策略中,有人把"烤鸭外交"和"乒乓外交"、"茅台外交"一起称为他的"三大外交策略"。他的"烤鸭外交"的经典之作就是当年他曾专门用烤鸭宴请秘密访华的基辛格一行。照片中,他还亲自选了片好的鸭肉夹给基辛格。

  • 标签: 基辛格 北京烤鸭 叶剑英 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 茅台酒
  • 简介:外交史》(DiplomaticHistory)是美国对外关系史学家协会(theSocietyforHistoriansofAmericanForeignRelations)创办的刊物。学会成立于1967年,是美国唯一一个以研究美国外交史和对外关系为中心的学术机构。1977年创刊的(《外交史》也因此成为研究美国外交史、对外关系以及国家安全的学术阵地。

  • 标签: 美国外交史 简介 对外关系 学术机构 国家安全 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