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以青海省共和盆地黄沙头沙地为例,在植被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青藏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的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封沙育草、丘间造林和沙障等措施能够启动高寒流动沙地的植被恢复过程,有效提高植被盖度、代表演替后期的优势物种的盖度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流动沙地治理地块的边缘因为容易受到未治理地块的风沙影响,植被恢复速度较慢.研究结果对改进流沙治理技术具有指导意义.认为尽管流沙治理地块的这种“边缘效应”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但可以通过扩大治理地块的面积予以弱化,因为这样能降低治理地块的边缘与核心部位的面积比,从而保证有更大比例的核心部位能快速恢复其植被.

  • 标签: 青藏高原 共和盆地 高寒沙地 生态修复 植被恢复
  • 简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取样与室内粒度测试,分析额济纳盆地戈壁地表及下层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峰度等粒度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除冲积一洪积扇上部外,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以石块为主,而下层粒度组成则以砂粒为主,颗粒平均粒径表层多数较粗,以石、砾为主,下层沉积物平均粒径较表层具明显的细化趋势,从低山残丘至洪积扇下部,平均粒径由粗变细;2)戈壁不同层次沉积物颗粒的分选性较差或差,仅在低山残丘与湖泊边岸浅滩分选属于中等;3)表层沉积物偏度以正偏、极正偏占主导,占总数的76.93%,而下层颗粒物的偏度以负偏、极负偏为主,占总体的84.62%;4)表层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以尖窄、很尖窄为主,占69.23%,其次为中等,占15.38%,而下层则以宽平、很宽平和中等为主,三者共占76.93%;5)戈壁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整体上表现为粒径较粗、分选较差、正偏态、峰态尖窄的特点,综合反映了颗粒的沉积环境、地貌特征、侵蚀与堆积方式。研究结果可为戈壁类型划分提供参考。

  • 标签: 戈壁 沉积物 粒度组成 粒度参数 额济纳盆地
  • 简介: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梅江盆地白垩系上统叶塘组(Kyt^2)紫色岩上土壤物理性质特征扣差异,结果表明:叶塘组紫色岩母质发育的土壤粘粒含量低而砂粒含量高,具有容重较大,比重相对偏小,孔隙度不高,自然含水量偏低的特点。从丘顶、丘腰到丘脚,土层逐渐增厚,土壤粘粒含量逐渐增加,砂粒含量逐渐减少,容重递增而比重减小。孔隙度表现出丘顶〉丘腰〉丘脚的趋势,含水量则表现出丘顶〈丘腰〈丘脚的趋势。针对情况,提出相应建议以维护紫色土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梅江盆地 紫色岩 母质 土壤性质
  • 简介:该研究是在欧盟项目EroChiNut框架内实施的,其目的是利用不同土地利用形式、侵蚀敏感性矩阵以及土地管理和坡度研究土地管理模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首先对不同土地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对土壤流失的影响,其结果用来优化未来的土地利用方式。另外采用LISEM研究耕作方向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该研究运用23种作物和10个坡度建立侵蚀敏感性矩阵,它描述的是不同土地利用和坡度的平均土壤侵蚀强度。建立的矩阵可用于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扩大其使用范围。

  • 标签: 土壤侵蚀建模 土地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