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人们进入了人工智能的时代,智能设备的不断涌现,使人机交互的方式发生了深层次的改变。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视觉的手势识别技术,改变了传统情况下,相对单一的遥控器控制无人机飞行的方式。以实现操控无人机的目的,改善用户体验方式,推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

  • 标签: 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手势识别 无人机
  • 简介:摘要:随着电网结构愈加庞大复杂,电网的生产改造工作也越来越频繁和分散,供电企业的各种生产活动,需要各个部门和应用系统之间建立协同和交互。而这些协同进行的生产活动,存在众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对电网运行有着不同程度的潜在影响,管控不力甚至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电网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可以有效预防电网事故的发生,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作者结合当前电网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工作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思路。

  • 标签: 电网运行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 危险辨识 研究
  • 简介:摘 要: 近代随着基因组学等领域的进步,现代医学已经迈入了精准医学时代。随着研究组学信息和临床表型二者的关系不断被挖掘,精准医学也逐步迈向临床阶段。根据病患个体特殊性,在药物基因组学的支持下可以指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施精准医疗,进而尽可能减少药物使用的副作用,提高临床结果。目前,在我国进行精准医学的研究与临床转化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提高我国医疗水平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 标签: 精准医学 个体化医疗 药物基因组学 表型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刚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新增的交叉学科将为烧伤和创面修复学科建设带来新的机遇,由此探讨了创面修复与相关领域交叉进展,引出关于"创面修复基础研究可以关注哪些基础科学问题"和"如何借鉴其他学科领域进展解决创面修复科学问题"等思考和建议,旨在把握机遇,利用学科交叉进一步拓展和深入开展创面修复基础研究,促进学科发展。

  • 标签: 伤口愈合 学科交叉 基础临床结合
  • 简介:摘要脊柱脊髓疾病包括创伤性疾病、退变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结核与肿瘤等,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为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及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脊柱脊髓疾病的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脊柱脊髓损伤微环境失衡理论为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外泌体及神经调控等修复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传统延缓退变及替代治疗的基础上,基因修饰技术为逆转椎间盘退变带来了希望。多种病理因素的发现完善了脊柱侧凸的病理机制。骨重塑生化标志物及免疫调控的研究为脊柱骨质疏松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多组学和遗传学的应用深入揭示了脊柱结核的病理机制。脊柱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为调控破骨过程及炎性小体治疗骨肿瘤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脊柱脊髓疾病 基础研究 病理机制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由于移植肾存活时间延长,移植肾肾炎复发已成为移植肾功能衰竭日益重要的原因。本文总结了移植肾肾炎复发的国内外相关现状,强调生物学标志在复发预测和治疗后监测中的重要作用;原发病病理对移植肾病理诊断的重要参考作用以及一些特殊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呼吁我国相关领域学者重视移植肾肾炎复发的研究,提高肾移植的长期疗效。

  • 标签: 肾移植 肾炎 复发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全球外科领域中的"皇冠",也是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肝移植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移植例数位居全球第二,移植存活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也必须看到我国从肝移植大国迈向强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瓶颈问题亟须解决,尤其是在精准医学与大数据时代,肝移植基础研究水平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临床实践需求。在移植技术日趋成熟而分子生物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如何加强肝移植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正是科技兴国的重要突破口。只有以多学科融合研究为孵化器,汇集优势资源拓展高水平合作,才能打造一支兼备全局战略目光和创新性思维的高素质攻关团队,才能推进基础研究持续创新发展并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源头创新能力形成肝移植科技创新高地。

  • 标签: 肝移植 基础研究 多组学 单细胞技术
  • 简介:摘要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关于TAO发病机制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对其发病和进展的免疫机制和分子基础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包括相关的自身抗原、淋巴细胞、炎性因子和自身免疫的靶组织,即眼眶成纤维细胞(OF)的作用和生物学行为的新概念等。基于TAO的发病机制研究,近年来靶向TAO发病机制不同环节的诊疗研究为TAO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一些新的靶向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也逐渐进入临床试验并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和较少的不良反应。虽然TAO的相关研究成果令人兴奋,但是多数新药仍未达到广泛用于临床的阶段,TAO的无创治疗仍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应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TAO基础研究,完善TAO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全面认识其发病机制,进一步研发更具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开展TAO的精准临床诊疗研究,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Graves眼病 发病机制 药物研发
  • 简介:摘要中医药治疗结肠癌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中药有效成分如姜黄素、藤黄酸、新藤黄酸、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华蟾酥等,复方如四君子汤、加味乌梅丸、黄芩汤等,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化疗药物疗效。

  • 标签: 结肠肿瘤 中医药疗法 基础研究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综述
  • 简介:摘要:现如今在电力企业持续发展运行的过程中,对于电力能源的营销变得越来越重视,电力营销主要作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方式,为电力企业自身持续长远发展提供出相应的资金支持,因此为了能够保证电力能源营销工作得到顺利的进行,电力企业要对自身的营销过程进行相应的稽查,实现对电力营销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 标签: 电网企业 电力营销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一直是严重威胁男性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临床上始终面临着何如针对个体化患者进行合适筛查和治疗的困难。此外,随着精准医疗和过度治疗概念的提出,前列腺癌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也需要改变,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更有可能获得改善和延长寿命的机会。近几十年来前列腺癌基础研究不断取得重要突破,相关分子机制也在深入挖掘,随之研究成果的积累越来越多,未来应如何促进基础研究对前列腺癌临床诊治的转化应用,为此展开评述。

  • 标签: 前列腺癌 分子诊断 免疫治疗 代谢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以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RPE细胞和脉络膜毛细血管退化为特征的眼底疾病,发病机制不明,无有效治疗方法。基础研究发现,动物模型视网膜下腔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能干细胞、RPE细胞等细胞疗法可减缓或逆转AMD视力丧失,为AMD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 标签: 黄斑变性/治疗 组织疗法 综述
  • 简介:摘要讲者从分子医学的角度分别就"乳腺癌干细胞"、"三阴乳腺癌适配子(Aptamer)"、"雄激素受体(AR)"几方面对乳腺癌的致病因素、靶向治疗以及如何有效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探讨,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依据。针对高复发乳腺癌,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检测指标和治疗靶点;乳腺癌干细胞可作为高复发乳腺癌治疗评估的指标和传统治疗的补充手段;Aptamer可用于高复发乳腺癌的早期筛查;AR可成为临床新的分子分型指标和治疗靶点。讲者的观点和经验为乳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宝贵方法和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单细胞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为代表的测序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普及,该技术极大促进了我们对生物体内细胞异质性的理解。单细胞测序则是指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其携带的遗传信息进行测序,旨在深层次了解同类细胞的不同亚群的分布及状态、相互作用等。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研究成果涉及肿瘤分型、靶向用药、免疫治疗,动植物胚胎发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等众多研究领域。同时,单细胞测序在微量检测技术方面的优势,包括新物种鉴定、病原筛查、病原进化、耐药监测和临床诊断等;还包括宿主层面的免疫应答,靶点评估及抗体筛查等。本文从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肠道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详细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单细胞测序技术 炎症性肠病 结直肠癌 肿瘤干细胞 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重离子束以其独特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特点,作为肿瘤放疗射线极具优势,重离子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有可能成为一种先进的肿瘤放疗技术。基础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有望为重离子治疗肿瘤最佳束流品质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另外,FLASH和GRID等新型放疗技术在重离子治疗中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重离子治疗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重离子治疗肿瘤相关基础生物学研究进展和尚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重离子 肿瘤放疗 相对生物效应 氧增比
  • 简介:摘要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选择。为弥补供者器官的短缺,扩大标准供者供肾的使用比例,明显影响肾移植的近期和远期疗效,CO2、H2S等治疗性气体、基因、干细胞和纳米颗粒在修复损伤、抗炎以及治疗免疫排斥等方面的优势受到关注。但是全身给药后到达靶器官的能力差,疗效不佳,在目前广泛使用的低温器官保存条件下难以实施以及无法评估治疗效果等问题限制了上述治疗的应用。常温机械灌注(NMP)技术为这些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平台,为修复供肾损伤提供了新途径。本文综述了NMP作为治疗平台的最新基础研究进展。

  • 标签: 肾移植 常温 机械灌注 基因治疗 干细胞 纳米粒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离胰腺癌细胞(PANC-1)和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6-C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细胞外囊泡,分别比较微小RNA(miRNA,miR)-483-5p在两种细胞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外囊泡中的差异性表达。方法超速离心法制备去除胎牛血清源性囊泡的完全培养基,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超速离心前(对照组)与超速离心后(实验组)的完全培养基对细胞增殖作用的差异;用去除血清囊泡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超速离心方法提取细胞外囊泡,用二喹啉甲酸(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检测细胞外囊泡(EVs)的浓度;用透射电镜、NTA、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其是否符合细胞外囊泡特征。定量即时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miR-483-5p在两组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囊泡中的表达。CCK-8增殖实验和qPCR实验的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48 h和72 h后,HPDE6-C7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74±0.036比0.671±0.016,t=0.315,P48 h>0.05;0.890±0.027比0.925±0.099,t=0.581,P72 h>0.05);PANC-1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59±0.004比0.761±0.016,t=0.249,P48 h>0.05;1.114±0.025比1.145±0.014,t=1.898,P72 h>0.05);透射电镜:细胞外囊泡呈"茶杯托盘"状、NTA结果:98%PANC-1源性细胞外囊泡的直径为130.0 nm、98%HPDE6-C7源性细胞外囊泡的直径为129.7 nm;Western blot实验显示:细胞外囊泡表现为CD63、TSG101阳性,而GM130为阴性;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和NTA分析测得PANC-1和HPDE6-C7源性的细胞外囊泡浓度分别为:1.5 g/L、1.510 11颗粒/毫升和1.3 g/L、1.610 11颗粒/毫升;与HPDE6-C7比较,PANC-1中miR-483-5p的表达显著增加(2.820±0.180比1.000±0.006,t=-17.539,P<0.01);与HPDE6-C7源性细胞外囊泡比较,PANC-1源性细胞外囊泡中miR-483-5p的表达显著增加(3.503±0.265比1.002±0.084,t=-15.582,P<0.01)。结论超速离心法去除胎牛血清源性囊泡的完全培养基不影响细胞的正常增殖;鉴定结果显示所分离的沉淀符合细胞外囊泡的特征;根据NTA的结果可以判断其应归类于小细胞外囊泡;qPCR结果表明,miR-483-5p在PANC-1和其分泌的细胞外囊泡中均为高表达。

  • 标签: 胰腺癌 细胞外囊泡 超速离心 微小RNA-483-5p
  • 简介:摘要:实验是化学过程的重要部分,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以新时代为背景,社会对个人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革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非常关注个人的素质。因此,老师应该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活动,并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的能力和人性的协调发展。

  • 标签: 初中化学 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